第191章 吐蕃内乱 天赐良机(2/2)
杜丰没有立刻回答,他踱步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让寒冷的夜风吹入,刺激着自己的思绪。他看到远处皇宫的飞檐在月色下勾勒出沉静的轮廓,听到更夫悠长的报时声回荡在寂静的坊市间。这片他倾注心血守护的盛世繁华,绝不能再受高原铁蹄的威胁。
“不错,确是良机。”杜丰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论莽罗衣刚愎自用,倒行逆施,已自掘坟墓。吐蕃内部矛盾积累已久,此番爆发,绝非偶然。若我等坐视不理,待其内部重新整合,无论谁上台,下一个目标,依旧会是我大唐。”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看向苏瑾:“但越是此时,越需谨慎。吐蕃地域广袤,地势高峻,气候恶劣,民风彪悍。纵使其内乱,若我大军贸然深入,不谙地形,不察民情,亦可能陷入泥潭,重蹈前隋炀帝征吐谷浑之覆辙。”
苏瑾凛然,抱拳道:“末将明白!尚父之意是…”
“不动则已,动则必中其要害!”杜丰走回舆图前,手指划过高原与大唐交接的漫长防线,“立刻以八百里加急,传令安西梁宰、北庭浑瑊,命其提高戒备,整军备武,详查边境吐蕃驻军动向,尤其是那些与韦氏、娘氏等旧贵族关系密切的将领态度。同时,令陇右、河西各部,加强巡哨,做出积极防御姿态,迷惑论莽罗衣。”
“另,”杜丰沉吟片刻,“以‘察事司’为主,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加大对我方倾向的吐蕃旧贵族、以及那些有意归附的羌族部落的联络。许以重利,晓以利害,告诉他们,大唐愿助他们摆脱论莽罗衣的暴政。但要隐秘,绝不能打草惊蛇,让论莽罗衣提前察觉,狗急跳墙。”
苏瑾眼中闪过钦佩之色:“尚父深谋远虑!此乃上兵伐谋!若能使其内部自相残杀,我大唐王师再以雷霆之势出击,必当事半功倍!”
杜丰微微颔首:“军事准备需即刻开始,但要外松内紧。粮秣、军械、药材,尤其是适应高寒地带的物资,着兵部、户部秘密筹措,通过兴业社的商队,分批运往安西、陇右前线大仓。对外,只言为巩固边防,防范未然。”
“还有,”他想起凌素雪方才略显苍白的脸,补充道,“高原地形、气候、部落分布、重要关隘、水源地等信息,着察事司不惜代价,全力搜集、核实、绘制详图。告诉凌司使,此事关乎万千将士性命,关乎此战胜负,让她…量力而行,但务必精准。”
“末将遵令!”苏瑾肃然领命,他能感受到杜丰平静话语下蕴含的巨大决心和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
“去吧。”杜丰挥了挥手,“让该动起来的人,都动起来。记住,此事务必机密,除相关人等,不得泄露半分。朝堂之上…哼,那些清流言官,若闻风声,少不了又要聒噪什么‘劳师远征’、‘穷兵黩武’。”
苏瑾冷笑一声:“彼辈只知空谈,岂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尚父放心,末将晓得轻重!”
看着苏瑾魁梧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杜丰重新将目光投向舆图上那片苍茫的高原。炭火噼啪作响,映得他面容明暗不定。
吐蕃内乱,看似偶然,实则是他多年来不断通过军事打击、经济封锁、情报渗透、外交分化等手段,持续削弱其国力,激化其内部矛盾的必然结果。如今,这颗熟透的果实,终于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
但这注定将是一场硬仗,一场决定帝国西陲百年安宁,乃至彻底改变中亚格局的国运之战。他仿佛已经听到了高原之上,风雪与刀兵交织的序曲。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缓缓写下四个字:
犁庭扫穴。
墨迹淋漓,透纸背,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与肃杀。
夜,还很长。长安的寂静之下,一场针对雪域高原的巨大风暴,已开始悄然酝酿。帝国的战争机器,在杜丰的意志下,再次缓缓启动,这一次,它的目标,是彻底铲除那个盘踞在世界屋脊上的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