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年2月:年味浓稠(2/2)
接下来的几天,江涛和父母就如同被设定好程序的陀螺,不停地旋转在一个又一个亲戚的家中。
初二是母亲李秀云回娘家的日子。舅舅家同样热闹非凡,表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话题除了学业工作,更多了几分年轻人间的随意。但饭桌上的油腻和劝酒文化依旧,只是对象从长辈换成了同辈的兄弟。
“涛子,跟哥走一个!别装怂!在广州没少喝吧?”表哥揽着他的肩膀,一杯澄黄的啤酒就递到了眼前。
初三是拜姑妈姨母的日子,初四则是父亲那边更远一些的族亲……日程表密密麻麻,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每一天的主题似乎都围绕着“吃”和“说”展开。
从这家吃到那家,菜式大同小异,无非是鸡鸭鱼肉、炸物甜点,无一例外地油重味咸,分量十足。每一顿都像是最后的晚餐,主人热情似火,不断地添菜劝食。江涛从最初的勉强应付,到后来几乎变成了麻木的进食机器。他机械地咀嚼着,味蕾在连续的重油重盐轰炸下早已迟钝,只觉得胃部像是一个被不断填充的、沉重的口袋。
话题也是无穷无尽。重复的关切,重复的八卦,重复的忆苦思甜和对未来的憧憬。江涛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像是刻上去的面具,肌肉都有些发酸。他常常在喧闹的谈笑声中,望着窗外的枯枝或墙上褪色的年画走神。
广州的校园生活,图书馆里安静的书页翻动声,林丽芳电话里软糯的轻语,甚至……苏晓雯家那充满诱惑的寂静和浴室里氤氲的水汽……这些片段如同蒙太奇般在他疲惫的脑海中闪现,与眼前这浓稠得化不开的乡土年节气息形成强烈的反差。他像是一个游离于两个世界的旅人,身体被困在这场年复一年的热闹仪式里,灵魂却在别处飘荡。
他无比想念广州。想念那份虽然忙碌却相对自由和清静的校园生活。想念食堂里那几样虽然简单却清爽可口的饭菜。更想念那个远在省城、带给他纯净思念的女孩。他掏出手机,好几次想拨通林丽芳的电话,听听她的声音,汲取一点慰藉。但每次看到周围满是亲戚的环境,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喧嚣,他又默默地将手机塞回口袋——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找不到一个安静的、能够诉说自己复杂心事的角落。
几天下来,江涛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原本在校园里保持得还算匀称的身材,在这连续不断的饕餮盛宴和缺乏运动的“拜年马拉松”中,悄然走了样。脸颊似乎圆润了一些,原本清晰的下颌线变得有些模糊。低头时,甚至能看到一点若隐若现的“双下巴”。最明显的是肚子,原本平坦的小腹现在微微鼓起,皮带扣需要向外松一格才能不觉得紧绷。原本合身的毛衣,穿在身上也觉得稍微有些箍身了。
初五的下午,在一顿油腻的“开年饭”后回到家,江涛疲惫地把自己扔进堂屋的旧沙发里。他懒洋洋地不想动弹,只觉得胃里沉甸甸的,像塞进了一个秤砣。
母亲李秀云端着一盘刚洗好的、红艳艳的草莓进来,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涛子,吃点水果解解腻。”她看着儿子懒散的样子和明显圆润了一点的脸庞,忍不住笑道:“看看你,才几天啊,脸都吃圆了!在家就是好,妈给你养得白白胖胖!”
江涛拿起一颗草莓塞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化开,稍稍缓解了口腔里的油腻感。他摸了摸自己微凸的小腹,苦笑了一下:“妈,这年过得……跟填鸭似的。”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和亲昵的抱怨。
“过年嘛,不就是吃吃喝喝,图个热闹喜庆!”李秀云不以为意,反而带着满足,“平时你在学校哪吃得上这么齐全?看你之前回来那瘦的,妈心疼!现在这样好,看着就精神,有福气!”在她朴素的观念里,孩子能吃是福,胖点才显得健康和富态。
江涛听着母亲的话,看着镜子里那个似乎带着一层“年膘”的自己,心里五味杂陈。
这几斤肉,是家的味道,是浓浓亲情的烙印,也是他在这段迷途时光里,身体与灵魂暂时脱节的证明。这浓稠的年味像一张温暖的网,将他暂时包裹,让他沉溺在一种无需思考、只需被动接受的安逸里。身体的疲惫和胃里的饱胀,某种程度上,也麻痹了他心中那翻腾的欲望和尖锐的愧疚。
他靠在沙发上,感受着暖炉烘烤后背的舒适,听着母亲在厨房里收拾碗筷的叮当声,父亲在院子里劈着准备元宵节用的竹子的“笃笃”声。一种深沉的、带着食物气息和家庭温暖的倦意,缓缓地将他包围。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带着慵懒的暖意。新年的喧嚣似乎渐行渐远,只剩下这午后缓慢流淌的时光。江涛闭上眼,在这份沉重而温暖的包围中,陷入了短暂的、毫无梦境的沉睡。那几斤悄然增加的体重,仿佛成了他短暂归家、沉入这平凡烟火生活的无声见证。而关于未来,关于爱恋,关于欲望与责任的撕扯,在这饱食后的昏沉里,都暂时退居幕后,等待年节过后,再次清晰地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