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 > 第385章 同心聚力抗寒邪

第385章 同心聚力抗寒邪(1/2)

目录

赵磊自告奋勇承担传授功法和搭建庇护所的任务,并非一时冲动。他性格豪爽,为人热情,最擅长与村民打交道,而且他深知,村民们只有掌握了自保能力,才能真正参与到对抗寒邪的战斗中。

接到任务后,赵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萧夭请教,将《护境诀》简化。原版《护境诀》招式复杂,灵力运转要求高,村民们大多没有修炼基础,难以掌握。萧夭根据村民们的身体状况和学习能力,删减了复杂的招式,保留了核心的“抗寒”“防御”动作,简化了灵力运转路径,形成了一套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的“抗寒功法”。

功法简化完成后,赵磊便在雪石村的晒谷场,正式开始教学。消息传开,雪石村的村民们纷纷赶来,晒谷场挤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大家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赵磊站在晒谷场中央,身形魁梧,声音洪亮:“乡亲们,今天我教大家的这套功法,名叫‘抗寒功法’,是萧姑娘根据《护境诀》简化来的。学会了它,不仅能抵御寒气,还能强身健体,遇到寒邪侵扰时,也能有自保之力!”

说完,他便开始演示。第一个动作名为“寒气护体”: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从胸前缓缓抬起,掌心向上,运转体内灵力,汇聚于胸前,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赵磊的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简洁,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

演示完毕,赵磊开始逐字逐句讲解:“双脚分开,站稳了,就像扎根在地里的大树;膝盖微屈,不要太直,这样能更好地发力;双手抬起,慢慢走,感受灵力在体内流动……”

村民们跟着模仿,一开始动作参差不齐,有的双手抬得过高,有的膝盖弯曲过度,还有的根本感受不到灵力的流动。赵磊耐心十足,穿梭在人群中,一个个纠正:“张婶,您的膝盖再屈一点,不用太用力,放松就好;柱子,您的双手放低些,掌心向上,像托着一碗水……”

遇到年纪大、学习较慢的村民,赵磊便放慢语速,反复演示,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李大爷,您不用急着感受灵力,先把动作做标准,熟能生巧,慢慢就找到了。这套功法就像种地,得多练,才能有收获。”

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觉得动作枯燥,便打闹起来。赵磊没有呵斥,而是笑着说:“孩子们,你们看,学会了这套功法,就能像萧姐姐一样厉害,能保护爹娘,保护自己!咱们来比赛,看谁学得最快,学得最好,我给你们发糖吃!”

孩子们一听有比赛,还有奖励,立刻安静下来,认真学习。赵磊的教学方式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村民们学得兴趣盎然。晒谷场上,大家跟着赵磊的口令,一招一式地练习,虽然动作还很生疏,但每个人都很认真。

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赵磊将功法拆解成八个简单的动作,每天教两个,反复练习。他还根据村民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对青壮年,注重动作的力度和灵力的运转;对老人和孩子,则简化动作难度,更注重保暖和防御效果。

除了传授功法,赵磊还负责教村民们搭建防风抗寒的临时庇护所。他知道,北疆的冬天寒冷刺骨,寒邪来袭时,坚固的庇护所能为村民们提供重要的保护。

赵磊根据北疆的气候特点和各村寨的资源情况,设计了一套简易实用的庇护所搭建方案:以粗壮的木材为支架,搭建出三角形的框架,这样能更好地抵御风雪;框架外侧覆盖厚实的兽皮和干草,起到保暖防风的作用;屋顶和墙壁之间嵌入暖石碎片,利用暖石的保温特性,提升庇护所内的温度;庇护所的门朝向背风的方向,门口设置一道矮墙,阻挡寒风灌入。

在雪石村的晒谷场,赵磊亲自示范搭建过程。他找来几根粗壮的松木,用斧头劈削整齐,然后将木材交叉固定,搭建出框架。村民们纷纷上前帮忙,有的抬木材,有的递工具,有的帮忙铺兽皮。赵磊一边搭建,一边讲解:“木材要选结实的,最好是松木或柏木,不容易被风雪压垮;兽皮要铺得严实,不能留缝隙,不然寒风会钻进来;暖石碎片要均匀嵌入,这样保温效果才好……”

搭建过程中,村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木材不够直,框架搭建不牢固;兽皮数量不足,无法完全覆盖框架;暖石碎片嵌入的位置不对,保温效果不佳。赵磊一一耐心解决:木材不够直,就用绳索牵引固定;兽皮数量不足,就用干草和粗布混合铺设;暖石碎片位置不对,就重新调整,确保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暖意。

经过一天的努力,一座简易实用的庇护所搭建完成。村民们走进庇护所,立刻感受到一股暖意,与外面的寒风凛冽形成鲜明对比。大家纷纷称赞:“赵仙长,您真厉害!这庇护所又暖和又结实,以后遇到寒邪,我们就有地方躲了!”

看到村民们满意的笑容,赵磊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会去各个村寨,教大家搭建庇护所,让每个村寨都有足够的安全空间。”

喜欢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请大家收藏: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磊奔波于各个村寨,传授抗寒功法,指导村民搭建庇护所。在黑石村,村民们性格豪爽,学习功法时劲头十足,但搭建庇护所时却显得毛手毛脚。赵磊便手把手地教,从木材的选择到框架的搭建,再到兽皮和暖石的铺设,每一个步骤都亲自示范,直到村民们掌握为止。

在风溪村,村民们擅长编织,赵磊便因地制宜,让大家用编织的粗布代替部分兽皮,既节省了资源,又达到了保暖效果。在溪谷村,村民们缺少木材,赵磊便指导大家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搭建轻便灵活的庇护所,同样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

赵磊的付出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爱戴。无论他走到哪个村寨,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村民们会为他端上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送上自己织的粗布、晒的肉干。孩子们会围着他,喊着“赵仙长”,缠着他教新的功法招式。

有一次,赵磊在黑石村教学时,一位年迈的村民因为动作不当,扭伤了腰。赵磊立刻上前,用自己学到的简单推拿手法,为老人缓解疼痛,还从行囊中取出萧夭配制的活血药膏,递给老人。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赵仙长,您不仅教我们功法,还这么关心我们,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赵磊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老乡,您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一家人,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在传授功法和搭建庇护所的过程中,赵磊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他从最初那个冲动鲁莽的少年,变得耐心细致、懂得因材施教。他学会了倾听村民的需求,根据不同村寨的特点调整教学和搭建方案,不再一味地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他明白了,保护百姓不仅仅是靠武力,更要靠真诚和付出,靠教会他们自保的能力。

北疆的风,总带着化不开的凛冽,刮过雪石村的冻土时,却不再似往日那般能穿透村寨的每一处缝隙。一个月后的清晨,第一缕微光刚掠过远处的雪峰,村口的了望哨便挥起了信号旗——林风回来了。

他骑着一匹耐力极佳的北疆骏马,身上的玄色劲装沾着些许冰碴,鬓角凝着白霜,却难掩眼底的清亮。马鞍旁捆着一卷厚重的兽皮地图,边角被风雪磨得有些毛糙,却被仔细地用油布裹着。骏马踏雪而行,蹄声沉稳,惊醒了村口的几只雪雀,它们扑棱着翅膀掠过新搭起的木栅栏,落在晒谷场的木架上,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归来的旅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