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小年夜(2)(2/2)
黛玉垂眸略一思忖,唇角便含了灵秀的笑意,提笔在红纸条上流畅地写下: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物)”
写罢,自己先抿嘴笑了,显然对这谜题颇为自得。
薛宝钗也走了过来,挨着黛玉身边坐下,另取了一支笔,看了眼她写的谜语不由笑道:
“妹妹这谜倒是质朴有趣。”她沉吟片刻,也落笔写下一则: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
妙玉虽也参与,但谜语都是些佛理禅机。
没有悟性和鲜少钻研此道的估计也猜不出来,她提笔蘸墨极少,写出的字也显得清瘦孤峭。
写罢,便搁下笔,并不多言,只是得意看着自己的杰作欣赏,忍不住浅笑起来。
黛玉探过头去看宝钗写的,念了一遍,便猜着了,笑道:
“宝姐姐这个,是风筝吧?倒是应景,只是略显悲切了些,大过年的怨别离不好。”调皮地伸手去挠宝钗的痒痒。
“快换个喜庆的来。”
宝钗忙笑着躲闪,一边护着自己写好的谜笺,一边反击道:
“就属妹妹挑剔,你那有言必应的谜底呀,不过是块砚台,也未见得多热闹。”互相轻松猜出彼此的谜语,两人笑闹作一团。
黛玉被宝钗轻易说中,反而兴致更高,又提笔写下一个: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打一物)”
写完后,她得意地瞟了宝钗一眼,带着点小挑衅。
宝钗岂肯示弱,略一思索,便写下: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
这谜面看似凄婉实则暗藏机锋。
“好啊宝姐姐,你这是绕着弯儿骂人呢!”黛玉一看便知是竹夫人,忍不住又去掐她。
宝钗边笑边求饶:“好妹妹,我错了,再不敢了……”
大家笑闹了一阵,定下规矩,自己出的谜题,自己不能猜这才算公平。
很快。
写好的谜语红笺便积了厚厚一叠。
晴雯、红缨、雪雁等丫鬟好奇看了看,朝识字的香菱问都写了什么。
又唤来几个手巧稳妥的小太监,拿着熬得黏稠的米浆。
将这些红纸条仔细张贴在一个个精美的八角宫灯、琉璃灯、羊角灯上。
然后,太监们将这些承载着智慧与趣味的灯笼高高地悬挂在李洵主院中那几棵老槐树上。
一时间,树上仿佛瞬间结满了红彤彤、沉甸甸的果实,五彩的流苏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与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王府上下,处处都在忙碌。
小太监们踩着高梯,将大红灯笼挂在每一处屋檐廊下。
婆子丫鬟们则忙着擦拭门窗,悬挂桃符,粘贴窗花。
下人们也都换上了府里统一发放的新衣,虽是仆役,衣裳鞋帽也都是崭新的。
颜色是统一的深浅不同的喜庆红色,放眼望去,似在一片暖融融的红色海洋中。
“你们谁出洋相了不成,笑得那么开心,说来孤也听听。”
…
姑娘们正在说笑,李洵从宫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