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的避难所通万界 > 第99章 遗迹之门

第99章 遗迹之门(1/2)

目录

雪地车的引擎在寂静的山谷中发出沉闷的咆哮。褚修远靠在车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座椅边缘。能量枯竭带来的虚弱感像潮水般时涨时退,但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目光始终锁定在窗外。

“那些符号...越来越密集了。”澹台月的声音从后座传来,带着压抑的担忧。

确实如此。从营地出发不过半小时,他们已经看到至少二十处眼睛符号。有些刻在冰壁上,有些浮现在雪地上,甚至有几只雪兔的皮毛上也浮现出幽绿的纹路。最诡异的是,这些符号仿佛有生命般在缓慢移动,瞳孔始终朝向他们的方向。

“它在监视我们。”夏侯薇握紧方向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褚修远没有回应,只是默默观察着符号的分布规律。谨慎务实的性格让他习惯性地收集信息,即使身体虚弱,大脑仍在高速运转。他注意到,所有符号都出现在能量流动的节点上,就像某种精密的监控网络。

“停车。”他突然开口。

雪地车在积雪中刹住。褚修远推开车门,脚步有些虚浮,但依然稳稳地走向路边的一处符号。那符号刻在一棵枯死的云杉树干上,树皮已经腐烂,但符号却异常清晰。

“小心。”夏侯薇跟上来,能量刃已经激活。

褚修远摆摆手,示意她保持距离。他蹲下身,仔细观察符号的细节。与之前见过的不同,这个符号的瞳孔位置有一道细微的裂痕,像是被什么力量破坏过。

“看这里。”他指向裂痕,“有人试图清除它们。”

宇文杰也凑过来,用扫描仪检测:“能量读数异常。符号内部有自修复机制,但修复速度很慢,至少需要三天。”

褚修远若有所思。这意味着除了他们,还有其他人也在对抗那个存在。会是新纪元的人吗?还是其他幸存者?

他伸手想要触摸那道裂痕,但在指尖即将接触的瞬间,符号突然亮起幽光。一股冰冷的意念顺着空气蔓延,直接刺入他的意识。

“继承者...”

那不是声音,而是纯粹的恶意,像冰锥般扎进大脑。褚修远身体一晃,差点跪倒在地。珍珠色的光芒在他眼底本能地亮起,将那股恶意隔绝在外。

“怎么了?”夏侯薇立即扶住他。

“它在试图沟通。”褚修远稳住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通过符号直接传递信息。”

这种直接的精神接触让他极度不适。社恐的本能让他想要立即远离,但责任感让他留在原地。他必须了解更多信息,即使这意味着要直面那个存在的注视。

“它说了什么?”宇文杰紧张地问。

“只是叫了我的身份。”褚修远站起身,后退几步,“但它很急切。这些符号不仅是监视,也是它延伸感知的触角。”

他环顾四周,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不是在前往遗迹,我们是在走向它的陷阱。”

这个认知让所有人都沉默了。坐标是那个存在留下的,沿途的符号是它布下的眼线,那么遗迹里等待他们的,真的是他们想要的答案吗?

“还要继续吗?”澹台月轻声问。

褚修远没有立即回答。他望着远处被冰雪覆盖的山峰,那里就是坐标指示的位置。谨慎的性格在警告他危险,但善于观察的特质让他注意到另一个细节——那些符号的密度虽然增加,但能量强度却在减弱。

“它在分散力量。”他得出结论,“为了维持这么多符号的运作,它在本体的防御上必然有所削弱。”

这个发现让他下定了决心。有时候,最危险的道路反而是最安全的,因为敌人不会想到他们敢直接闯入陷阱。

“继续前进。”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要更加小心。”

重新上路后,气氛明显变得更加紧张。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注意着周围的任何异常。褚修远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实际上却在尝试调动体内残存的珍珠色能量。

能量回路依然枯竭,但那些珍珠色的光点似乎变得更加活跃。它们不再试图填满整个能量网络,而是聚集在几个关键节点,形成一种全新的循环模式。这种变化很微妙,却让他对能量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

两小时后,他们抵达了坐标指示的山谷入口。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山谷入口被一道临时搭建的金属屏障封锁,屏障上布满了新纪元组织的标志。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屏障后来回巡逻,他们的装备明显比之前遭遇的杂兵精良得多。更可怕的是,士兵中间混杂着一些变异体——那些生物的形态极其不稳定,时而像人,时而像兽,皮肤上布满了蠕动的眼睛符号。

“联合封锁。”宇文杰压低声音,“新纪元残部和被控制的变异体,它们居然合作了。”

褚修远仔细观察着防御布局。屏障两侧的山壁上安装着能量炮台,炮口的朝向覆盖了所有可能的接近路线。巡逻队的路线经过精心设计,几乎没有盲点。这种严密的防御不像是在保护什么,更像是在阻止任何人进入。

“它在害怕。”褚修远突然说。

夏侯薇疑惑地看向他。

“如果遗迹里只有陷阱,它不会布置这么严密的防御。”褚修远解释道,“它害怕我们找到里面的东西。”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一振。能量未恢复的身体依然虚弱,但思维却异常清晰。他快速分析着局势,寻找突破的可能。

“正面突破太危险。”宇文杰评估着敌方的火力,“我们需要另找入口。”

褚修远摇头:“没有其他入口。这里是唯一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