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平静下的潜流(1/2)
“暗夜低语”案的圆满解决,为滨海市警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让警院“新型犯罪研究室”的名声彻底打响。江雨作为研究室的灵魂人物,收到了来自其他省市公安院校和实战单位的不少交流邀请,希望她能分享在新型犯罪研究和教学方面的经验。
然而,江雨婉拒了大部分外出交流的邀约。她深知,研究室刚刚步入正轨,团队的成长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引导,根基未稳便四处宣讲,无异于舍本逐末。她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内部夯实和深化研究上。
寒假来临,校园比平时更加宁静。大部分学员离校,研究室的工作节奏也稍稍放缓,但并未停止。江雨给团队成员布置了“寒假作业”——每人需深入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型犯罪细分领域,并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或案例分析报告。
林薇选择的方向是“AI生成内容(AIGC)在诈骗犯罪中的应用与防御”。她几乎泡在了图书馆和线上学术数据库里,追踪着全球范围内最新的相关案例和技术论文。其他成员也分别专注于物联网安全、暗网经济、犯罪心理学前沿理论等方向。
江雨自己则利用这段相对安静的时间,开始系统整理自己从警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的办案心得和对犯罪演变趋势的思考。她打算将这些内容,结合陈队笔记本中的智慧,以及研究室成立以来的研究成果,编纂成一部内部参考教材,暂定名为《变革时代的刑侦思维》。
写作的过程,也是她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系统梳理和升华。她回顾了“清源”中心的诡谲,陈默的偏执疯狂,“夜雀”的技艺炫技,孙浩的理念扭曲……这些案件形态各异,但背后都折射出社会剧变下,人性与科技、秩序与失范之间日益复杂的张力。
她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的警察,不仅要懂法律、懂侦查,更要懂技术、懂人心、懂社会。单一的技能树无法应对多维的挑战。
就在江雨沉浸于笔耕不辍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寒假期间一个寒冷的午后,她正在家中查阅资料,手机里弹出一条本地新闻的推送:“我市破获一起利用‘GOIP’设备实施电信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
GOIP设备是一种虚拟拨号装置,能被远程控制,同时运行大量手机卡,实现人机分离,是电信诈骗分子常用的工具。破获此类案件本不稀奇。
但新闻配图中,被警方缴获的设备旁边,散落着几张打印纸的局部特写。虽然图片分辨率不高,且打了马赛克,但江雨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了纸张边缘一个用红色笔画出的、极其细微的符号——那是一个抽象的、如同扭曲火焰般的标记。
这个标记,让她感到一丝莫名的熟悉。她立刻在脑海中的记忆库里搜索,最终,定格在陈默那本充斥着疯狂计划的笔记本的某一页角落!在那个被涂黑的“第七日”计划旁边,似乎就用极细的笔触,勾勒过一个类似的符号!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那是陈默随意涂鸦,未曾深究。
心脏猛地一跳。是巧合吗?还是……某种关联?
她立刻联系了李振,询问这起GOIP诈骗案的详情,特别是关于那几张打印纸上的内容。
李振很快回复:“案子是地流窜过来的,专门帮上线架设设备。打印纸上是一些电话号码列表和诈骗话术要点,没什么特别的。那个红色标记?办案民警没注意,可能只是嫌疑人的随手乱画吧?怎么了老江,你觉得有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