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记忆的窃贼(1/2)
“镜像迷宫”案的阴影尚未散去,一种新的、更加隐秘和令人不安的犯罪模式,如同潜行的毒蛇,悄然浮出水面。这一次,报案人并非精神崩溃的患者,而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梁文远。
梁文远坐在刑侦支队的接待室里,脸色憔悴,眼神中充满了困惑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空洞。他向接待他的警官描述了一件怪事:
大约一周前,他发现自己对刚刚完成的一个重要竞标方案的关键细节,记忆变得模糊不清。起初他以为是劳累过度,但随后几天,他惊恐地意识到,不仅仅是那个方案,他对自己过去几个月乃至一年内的许多工作细节、会议内容、甚至与家人的一些重要对话的记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褪色”和“失真”。
“就像……有人用一块橡皮,在我脑子里selectively擦除了一些东西。”梁文远用手比划着,语气激动,“不是完全忘记,而是变得不真切,细节丢失,顺序混乱。我知道那些事情发生过,但感觉……很遥远,很模糊,不像是我亲身经历的。”
更让他不安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思维习惯,也似乎受到了影响。原本驾轻就熟的设计软件操作变得生疏,一些固有的设计理念仿佛被动摇。
“我感觉……我的‘一部分’被偷走了。”梁文远最终说出了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
单独一个案例,或许可以归因于压力或某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但李振敏锐地察觉到异常,他让手下在内部系统里进行了初步查询。结果令人震惊——近三个月内,全市不同医院神经内科和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了十几起类似的、描述高度雷同的“选择性记忆模糊与认知干扰”病例!受害者涉及程序员、金融分析师、外科医生、音乐家等多个需要高度专注和专业技能的行业!
这些人彼此毫无关联,生活轨迹不同,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或资深人士,并且,他们的“症状”都出现在近期!
这绝不可能是巧合!
李振立刻将情况提升到最高优先级,并再次请求江雨和研究室的支援。这种针对高级认知功能的、非暴力的、却极具破坏性的侵害,其诡异程度和潜在危害,远超普通的刑事案件。
江雨在了解情况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像是“镜像迷宫”案的升级版——不再仅仅是扭曲认知,而是直接窃取和干扰记忆与专业技能!
“记忆是构成‘自我’的核心要素之一。”江雨在研究室紧急会议上指出,“如果记忆可以被targeted地窃取或干扰,那就意味着个人的身份认同和核心能力都可能被剥夺。这比直接的物理伤害更加可怕。”
研究室的成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首先对已知的受害者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和心理评估,试图找到记忆受损的具体模式和共同点。
初步分析发现,受害者的记忆受损并非完全随机,似乎更倾向于针对“程序性记忆”(如专业技能、操作流程)和“情景记忆”中的细节部分。而他们的“陈述性记忆”(如基础知识、个人身份信息)基本完好。这种精准的“手术式”损害,排除了大规模脑损伤或普通药物的可能性。
“这需要极其精确的神经干预手段。”研究室的神经科学顾问分析道,“目前的科技水平,除非是侵入式脑机接口或高度聚焦的电磁刺激,否则很难实现如此targeted的效果。”
侵入式脑机接口……高度聚焦的电磁刺激……这些词汇让江雨想起了“普罗米修斯”时期接触过的某些边缘黑科技。
调查方向立刻转向了受害者近期可能接触到的、非常规的医疗、保健或所谓的“认知增强”技术。侦查员对受害者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生活轨迹回溯。
很快,一个微弱的共同点浮出水面:超过半数的受害者,在症状出现前的一到两周内,都曾因各种原因(如缓解慢性疼痛、改善睡眠、甚至只是体验“最新科技”)光顾过几家位于高端商圈或写字楼内的、名为“神经元优化中心”或“认知提升工作室”的机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