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筑城初启(2/2)
在场的将领们听后,有的面露忧虑,有的则不以为然。但张辽知道,徐庶的话绝非无的放矢,他必须认真对待这个新出现的威胁。
于是,他下令加强营地的警戒,并派出更多的斥候去探查那些神秘部族的动向,同时寻找与他们沟通的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毕竟,在这片遥远的边疆,每一场战斗都可能耗尽他们宝贵的资源和士气。
正说话间,王双押着两个被绳索捆绑的人走了过来。这两人身穿兽皮缝制的衣袍,发型奇特,面容粗犷,身上挂着兽骨饰品,眼神中充满了警惕、愤怒,却并无太多惧色。
“大将军!逮到两个窥营的探子!身手滑溜得很,差点让他们跑了!”
通过军中略通胡语的军官艰难沟通,大致得知他们来自一个自称“斡朗改”(*注:此为后世对贝加尔湖地区一部分土着的称呼之一,此处借用*)的小部落,世代居住于北海之滨。
他们愤怒地质问汉人为何要破坏他们的圣湖,砍伐他们的森林,惊扰他们的猎场和驯鹿。
张辽没有下令处决他们,而是让人给了他们一些食物(虽然自己也很短缺),并通过翻译试图解释(尽管对方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吾等乃神州天启皇帝麾下,此来非为侵尔土地,乃为筑城定边,永保北疆安宁。尔等若愿归顺,可为帝国之民,受陛下庇护。”
然而,这种来自高级文明的、带着自上而下姿态的“安抚”,显然无法被轻易接受。那两个土着人吃完食物,依旧眼神愤懑,被释放后迅速消失在雪林之中。
这件事像一个信号。此后,汉军的麻烦开始增多:派往森林伐木的小队遭到冷箭袭击,虽伤亡不大,但人心惶惶。
几匹散放吃草的战马被奇怪的套索陷阱捕获并杀死。夜间,营地周围时常响起模仿狼嚎或鸟叫的、含义不明的信号声,彻夜不休,极尽骚扰疲敌之能事。
甚至有谣言在奴隶中流传,说“山灵发怒”、“湖水要吞没外人”,加剧了本就存在的恐慌情绪。
马超暴跳如雷,多次请求带兵进山“剿匪”,但茂密陌生的原始森林和复杂地形让骑兵毫无用武之地,小股步兵进去又恐遭埋伏。
徐庶忧心忡忡:“此非决战之力,乃疥癣之疾。然疥癣之疾日久,亦能耗人体魄,乱人心神。我等筑城已是艰难万分,若再与这些土着结下死仇,恐永无宁日。”
满宠则主张强硬:“必以雷霆手段报复,屠灭一两个敢于冒犯的部落,以儆效尤!方可令其知惧!”
张辽再次陷入两难。武力清剿难度大、效果差,且极易陷入无休止的丛林纠缠。放任不管,则后方永无宁日,建设无法进行。
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暂不主动进剿。加派巡逻队,尤其是资源点和工地的警戒。尝试捕捉其活口,尽量沟通。”
“若其主动攻击,则坚决反击,格杀勿论,但不必深入追击。待镇北城略有规模,站稳脚跟后,再行设法安抚或清剿。”
同时,他也对徐庶说:“元直,尝试查明这些部落的分布、习俗,看看能否找到不愿与我为敌的部落,或可‘以夷制夷’。”
筑城的工程,就在这种内外交困、强敌环伺(既有败退的胡人,又有敌意的土着)、恐惧弥漫的氛围中,艰难地推进着。
第一段染血的地基浅沟,仿佛不仅是挖在冻土上,更是挖在无数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敌人包围之中。
镇北城的开端,不仅面临着自然的严酷,更陷入了复杂民族矛盾的泥沼。天启帝国的北疆蓝图,在这片冰封的圣湖之畔,遭遇了来自大地本身和其古老子民的无声而坚韧的抗拒。
北伐的征途,因丁零等土着部落的出现,增添了新的、更加复杂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