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北望长城(1/2)
朔风堡的冬季休整期,并非完全的沉寂。张辽利用这段时间,全力消化着北探行动带来的教训与收获,更深刻地理解了在这片土地上行动的极限与代价。
天启帝王韧传来的知识虽然未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强调的实用性技巧——更好的防寒、更有效的冬季生存方式,以及利用冰雪本身作为建材和防御工事的思路,逐渐在军中推广,稍微缓解了严寒带来的非战斗减员。
冰雪初融,春寒料峭之时,皇帝的使臣再次抵达朔风堡。
这一次的旨意,清晰、明确,且无比艰巨:
“……征北大将军张辽,前番北探,虽险阻重重,然亦明地理,知利害,朕心甚慰。万里长城之筑,非为虚扩版图,乃为实定疆界,永绝北患。”
“着令尔部,即日起,以朔风堡为基,*全力向北推进,于北海(贝加尔湖)正北方向五百里处,勘定东西走向之长城主线,并择险要处修筑第一座边墙堡垒,以为长城之始!”
“此乃帝国北疆之筋骨,不容有失。所需人力物力,已令并、幽二州全力筹措,不日即至。望卿体朕苦心,克成此功!”
旨意终于明确了!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向北探索,而是要在特定纬度(湖北五百里)上,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实体长城!
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战略构想,意图用一道人工壁垒,将帝国的北部边界清晰地固定下来。
张辽捧着圣旨,心情复杂。目标明确了,但难度丝毫未减。向北五百里,意味着要深入目前已知环境最恶劣、抵抗最激烈的区域。东西走向,意味着漫长的战线和无比沉重的后勤压力。
军事会议上,徐庶指着根据勘探情报绘制的最新舆图,分析道:“文远,陛下此意,乃是要打造一条横亘北疆的锁链。”
“据庞德、马超将军所探,湖北五百里处,地貌多为起伏丘陵与冻土荒原,间有河流沼泽,虽无比艰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行。”
“关键在于选址——必须找到能依托山势、控制水源、相对易于防守和施工的地段,作为长城堡垒的基点。”
张合沉吟道:“长城非一蹴可就。当先筑‘点’,再连‘线’。首要之务,乃是派出最精锐的勘探队伍,精确测量五百里距离,并在此东西线上,寻找至少三处可筑堡之战略要地。”
“大军随后跟进,先集中力量攻克并筑成此数堡,再以堡为基,向西、东两个方向延伸边墙。”
邓艾补充道:“此…此线远离湖岸,补给线较之朔风堡更为漫长艰难。须…须先行拓宽加固自镇北城至朔风堡,再至新长城线的道路,并沿途设立密集烽燧与中转粮站,否则,大军前去,亦是无根之木。”
满宠则关注人力:“筑此长城,所需奴工恐十倍于朔风堡。请大将军即刻行文陛下,催促后续奴籍及粮草速至。朔风堡现有奴工,亦需严加整训,以备大役。”
马超伤势已愈,主动请缨:“大将军!这勘定基线、寻找堡址的差事,交给某家!必为大军扫清沿途一切阻碍,找到最合适的筑城之地!”
张辽综合众人意见,决断道:“好!即如此定策!”
“马超、庞德!命你二人率五千精骑,并所有熟悉北路之向导,携最佳测量器具与工匠,即日北上!”
“尔等任务有二:一、精确勘定湖北五百里之基线;二、沿此基线东西各探查二百里,寻找至少三处最适合筑堡之险要之地!”
“遇小股敌人,自行剿灭,遇大股或险地,不可蛮干,标记即可回报!”
“张合将军,统筹全局,负责自镇北城至朔风堡之粮道畅通,并筹备筑城所需之大宗物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