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水师扩编,战船增员(2/2)
十日的时间转瞬即逝,十艘新福船的改造已近尾声。老陈带着工匠们给最后一艘船的船舷钉上铁板,铆钉敲得密密麻麻,像给船身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王巢登上船,检查了合并后的淡水舱与弹药舱,又试了试火炮架设位的稳固性,满意地点头:“不错,比上次的改造更精细了。”
此时,五艘侦查快船也已下水。快船体型小巧,三角帆升起时如飞燕掠过水面,四名水手划动船桨,船速比福船快了近两倍。老陈亲自掌舵,驾着快船在港口绕了一圈,回来时满脸得意:“公子您看,这船转弯灵活,浅滩也能过,用来侦查再合适不过!”
王巢当即下令:“每队配一艘快船,每日清晨出海侦查,午时返回汇报,重点探查渤海湾西侧的倭寇动向。”周海立刻安排人手,挑选出最熟悉海况的水手担任快船斥候,还给每艘快船配备了望远镜——这是王巢特意从系统兑换的简易教具,虽倍数不高,却能看清数里外的船只。
扩编后的水师首次合练定在七月初一。这天清晨,十五艘战船齐聚港口,五队水师将士身着统一的藏青色号服,在甲板上列成整齐的方阵。周海站在主舰的指挥台上,挥动令旗:“各队注意,成雁形阵,向渤海深处航行!”
五队战船立刻行动起来,主舰在前,副舰紧随,快船在两侧警戒,十五艘船排成整齐的雁阵,帆影连天,炮口齐整,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笔直的航迹。讲武堂毕业的骨干们站在各船的指挥位上,沉着地下达指令:“左舵半圈!”“收帆三成!”“快船汇报前方情况!”
王巢站在首艘主舰上,看着船队有条不紊地航行,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想起刚接手水师时,水手们晕船呕吐、操炮手忙脚乱的模样,再看如今,将士们在颠簸的甲板上稳如泰山,协同操炮的速度已能达到一息,这便是纪律与训练的力量。
“公子,前方发现不明船只!”快船斥候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周海立刻下令:“各队做好战斗准备!火炮上膛,快船查明情况!”将士们瞬间行动起来,装弹手抓起子炮塞进炮膛,定角手调整炮口角度,点火手握紧了引信,整个船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片刻后,快船传回消息:“是登州府的运粮船,悬挂着官府旗号!”周海松了口气,刚要下令解除警戒,王巢却抬手阻止了他:“不用解除,就以运粮船为目标,练一次实弹瞄准。”
令旗挥动,各船的火炮纷纷对准运粮船的方向——当然,炮口刻意抬高了几分。“瞄准!”周海一声令下,炮口齐刷刷地转向,准星对准了运粮船旁的海面。“放!”随着一声令下,十几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飞出,在运粮船旁的海面上炸起整齐的水柱,溅起的水花洒落在运粮船的甲板上。
运粮船上的船工吓得纷纷趴在甲板上,待反应过来,才对着水师船队连连作揖。王巢看着这一幕,对周海道:“这就是实战的感觉,将来遇到倭寇,就要有这样的反应速度。”
合练持续到午后,船队返航时,港口早已挤满了围观的百姓。水师将士们站在甲板上,身姿挺拔,脸上带着自豪的神色。赵三的媳妇抱着孩子站在人群里,看到丈夫站在指挥位上,忍不住对身边的人说:“那是俺当家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傍晚,水师营地举行了庆功宴——不是庆祝打了胜仗,而是庆祝水师扩编完成。营地里摆满了酒桌,炖肉的香气弥漫四方,将士们端着酒碗,高声唱着王巢教的水师歌谣:“渤海潮,卷巨浪,我是水师好儿郎。操火炮,守海疆,倭寇来了一扫光!”
王巢端着酒碗,走到将士们中间,高声道:“今日水师扩编,只是第一步!将来,咱们要让渤海湾里再也见不到倭寇的船,要让蓬莱的百姓能安稳打渔、安心种地!”
“守住海疆!护住家乡!”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海面泛起涟漪。
夜深了,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的士兵脚步声在营地里回荡。王巢站在船坞边,望着停泊在水中的十五艘战船,它们在月光下静静蛰伏,仿佛一头头蓄势待发的巨兽。沈文走到他身边,递来一份名册:“公子,各队的统领都已任命完毕,家属也都安置好了,还有不少渔民想报名,要不要再扩编一些?”
王巢摇摇头:“五千人足够了,现在要的不是数量,是质量。”他看向远处的海面,“等这批将士练熟了战术,摸清了倭寇的动向,咱们就主动出击,把渤海湾的倭寇彻底清干净。”
沈文点点头,目光落在战船的炮口上,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有了这样的水师,蓬莱的海疆再也不是不设防的疆土;有了这样的将士,这片土地的安宁终将得到守护。
月光洒在船舷的铁板上,反射出清冷的光。水师的战船在海面上轻轻摇晃,仿佛在积蓄力量,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战斗。王巢知道,扩编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他心中毫无惧色——因为他身后,是五千热血沸腾的水师将士,是十五艘威武的战船,更是蓬莱百姓期盼安宁的目光。
渤海湾的风浪,即将迎来新的较量;而王巢的水师,已准备好迎接第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