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北上复京,阶段总结(2/2)
王巢微微颔首,继续说道:“第二,军队与装备。北伐军从最初的二十万,扩至如今的三十万,加上山东调来的十万陆军、五万海军,总兵力已达四十五万。装备方面,我们拥有后膛炮两百门、坦克五千辆、蒸汽战船二十艘,还有刚从系统兑换的一百架‘飞鸢’(战斗机),武器装备远超清军与大顺军。”
李虎听到“飞鸢”,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监国大人,‘飞鸢’已训练完毕,若与清军开战,定能从空中压制他们的骑兵!”
“第三,经济与生产。”王巢又念道,“均田制推行后,京畿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预计今年秋收可收获粮食五十万石,足够军队与百姓食用半年;山东的军工坊每月可生产后膛炮五十门、燧发枪两万支,基本能满足军队的装备需求;天津港的造船厂已开始建造新的蒸汽战船,预计年底可再添十艘。”
马世奇补充道:“监国大人,我们还从清军手中没收了五十余万两白银、十万石粮食,这些物资已存入国库,可作为对抗清军的储备。”
梳理完成果,王巢话锋一转,开始分析当前的局势与挑战:“如今我们面临两大敌人——关外的清军与西边的大顺军。清军虽有二十万兵力,但粮草不足半年,内部有分歧,武器落后,且我们已通过间谍摸清其虚实,只要策略得当,不难应对;李自成虽逃往陕西,但仍有五十万大顺军(多为流民),若我们与清军开战,他可能会趁机偷袭河南,需派人牵制。”
吴甡当即进言:“监国大人,末将愿率部驻守河南,防备李自成偷袭。只要李自成敢出兵,末将定能将其挡在河南之外!”
王巢点头:“好!吴甡,命你率五万陆军驻守河南开封,加固城防,与山东的军队形成呼应,一旦李自成有异动,即刻出兵阻击。”吴甡领命后,王巢又看向郑和:“郑和,你率海军继续封锁渤海湾,切断清军的海上补给线,不让一粒粮食、一件武器流入辽东。”郑和也躬身领命。
最后,王巢对后续的计划做出部署:“接下来,我们的核心任务有三个:第一,加强山海关、永平、遵化的防线,由张勇、赵奎负责,在十月之前完成所有防御工事的加固,部署足够的后膛炮与坦克;第二,训练军队,尤其是‘飞鸢’部队与骑兵部队,由李虎负责,提升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第三,安抚百姓,继续推行均田制,修缮房屋,发放粮食,让百姓安居乐业,为对抗清军提供稳固的后方。”
众臣齐声应诺:“遵监国大人令!”
王巢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语气坚定:“半年前,明朝灭亡,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是我们从山东起兵,一步步光复北京,稳定北方,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如今,清军虎视眈眈,想要入关劫掠,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官民同心,定能将清军挡在关外,剿灭大顺军,统一全国,完成先帝未竟的遗愿,复兴大明!”
“复兴大明!复兴大明!”殿内的文武百官齐声高呼,声音震彻太和殿,久久回荡。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王巢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他知道,“明亡应变,北上复京”阶段的结束,只是复兴大明的开始,接下来的对抗清军、统一全国,将是更艰巨的挑战。但看着眼前众志成城的文武百官,感受着百姓的拥护与支持,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只要坚持下去,定能实现复兴大明的目标,让中华大地重归太平。
散朝后,王巢独自一人来到煤山,站在崇祯帝殉国的那棵槐树下。秋风萧瑟,吹起他的衣袍,远处的北京城内,百姓们正在田间劳作,工匠们在修缮房屋,士兵们在训练场上操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巢心中暗忖:先帝,您看到了吗?我们已光复北京,稳定了北方,接下来,我会带着您的遗愿,剿灭清军与流寇,让大明重现辉煌,让百姓安居乐业。
夕阳西下,王巢转身走下煤山,脚步坚定。他知道,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即将打响,但他已做好了万全准备,正等待着最佳时机,给予清军致命一击,为复兴大明扫清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