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崇祯派监军,意图监视(2/2)
王德化回到驿馆后,立刻叫来心腹太监,怒气冲冲地说:“王巢这个匹夫,实在是太骄横了!咱家索要后膛炮图纸,他以‘需陛下特批’为由拒绝;咱家想了解军队调动情况,他又以‘军事机密’推脱,根本不把咱家放在眼里,更不把陛下的圣旨放在眼里!”
心腹太监连忙附和:“公公息怒!王巢在山东经营多年,势力庞大,确实有些目中无人。依奴才看,咱们不如向陛下上奏,参他一本,说他拥兵自重,不听节制,让陛下好好教训他一番!”
王德化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说得对!咱家这就写奏折,向陛下告状!我倒要看看,没有陛下的支持,他王巢还能嚣张多久!”
随后,王德化亲自提笔,写了一封奏折。奏折中,他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与王巢的见面经过,将王巢拒绝提供后膛炮图纸、拒绝透露军队调动情况的行为,说成是“骄横跋扈,目无君上”;将王巢强调“防务为重”,说成是“借防务之名,行拥兵之实”;甚至还编造了“王巢在山东私自扩招军队,囤积粮草,有不臣之心”等谣言,企图让崇祯对王巢产生猜忌。
写完奏折后,王德化立刻派心腹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往京师。他坐在驿馆的椅子上,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他相信,只要崇祯看到这封奏折,定会对王巢产生不满,到时候他再从中挑拨离间,定能扳倒王巢,掌控山东的军政大权。
与此同时,王巢也料到了王德化会向崇祯告状,他立刻叫来李铁和宋应星,商议对策。
“将军,王德化此人阴险狡诈,这次在崇祯面前告了您一状,陛下恐怕会对您产生猜忌。”李铁担忧地说,“咱们不如也写一封奏折,向陛下解释清楚事情的经过,免得陛下被王德化蒙蔽。”
宋应星也点头赞同:“李将军说得对!后膛炮图纸确实是军工机密,不能轻易泄露;军队调动也关系到防务安全,确实不便透露。咱们只要把这些道理向陛下说明白,陛下应该会理解的。”
王巢点了点头:“你们说得有道理。不过,崇祯生性多疑,仅凭一封奏折恐怕难以消除他的猜忌。”他顿了顿,继续道,“这样吧,李铁,你立刻整理一份山东的防务报告,详细说明目前的防务情况、军队布防和武器装备,特别是后膛炮和蒸汽战船的列装情况,让陛下知道山东的实力足以抵挡后金的进攻,无需他担心。宋应星,你整理一份军工坊的生产报告,说明后膛炮、燧发枪等武器的生产进度和产量,让陛下知道山东正在全力为明年的战事做准备。”
“另外,”王巢补充道,“再准备一些山东特产,如阿胶、丝绸、茶叶等,让使者一同送往京师,交给陛下和朝中的几位大臣,疏通一下关系。虽然这些东西不值钱,但也是咱们的一点心意,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
“末将(下官)遵命!”李铁和宋应星齐声应道。
三日后,王巢的奏折和两份报告,以及准备好的山东特产,由使者送往京师。王巢站在巡抚衙门的门口,望着使者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祈祷——希望崇祯能明辨是非,不要被王德化的谗言蒙蔽,否则不仅会影响山东的防务计划,还可能让明年的战事陷入被动。
而此时的京师,崇祯已经收到了王德化的奏折。他坐在乾清宫内,手中捏着奏折,眉头紧锁。他早就对王巢在山东的势力日益强盛感到担忧,如今看到王德化的奏折,心中的猜忌更加强烈。
“王巢真的如此骄横吗?”崇祯喃喃自语,“他在山东扩招军队,打造蒸汽战船和后膛炮,却不向朝廷报备,莫非真的有不臣之心?”
就在这时,太监进来禀报:“陛下,山东巡抚王巢派使者送来奏折和两份报告,还有一些山东特产,请求陛下过目。”
崇祯心中一动,连忙让太监将奏折和报告呈上来。他仔细阅读着王巢的奏折,奏折中详细解释了拒绝提供后膛炮图纸和透露军队调动情况的原因,强调了这些都是为了大明的安危和山东的防务;两份报告则详细说明了山东的防务情况和军工坊的生产进度,数据详实,条理清晰,让崇祯对山东的实力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看完奏折和报告后,崇祯的眉头渐渐舒展。他意识到,王德化的奏折中可能存在夸大其词的成分,王巢拒绝提供后膛炮图纸和透露军队调动情况,或许真的是为了防务安全,而非骄横跋扈。
“看来是朕多虑了。”崇祯自言自语道,“王巢在山东做得不错,蒸汽战船和后膛炮的列装,确实能大大提升山东的战斗力,为明年的战事做好准备。王德化或许是因为刚到山东,与王巢产生了一些误会,才会向朕告状。”
虽然崇祯打消了对王巢的部分猜忌,但他对王巢的忌惮却并未完全消除。他知道,王巢在山东的势力已经非常庞大,若不加以节制,日后恐怕会难以控制。因此,他决定暂时不追究王巢的责任,但也没有斥责王德化,而是让王德化继续留在山东任监军,密切监视王巢的一举一动。
崇祯的旨意很快传到了济南。王德化得知崇祯没有斥责王巢,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想要扳倒王巢,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因此,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与王巢正面冲突,而是暗中收集王巢的“罪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向崇祯告状。
而王巢得知崇祯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王德化绝不会善罢甘休,日后必定还会找机会陷害他。因此,他更加注重山东的防务和军队建设,加快了蒸汽战船和后膛炮的生产进度,同时加强了讲武堂的教学,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为明年与后金的战事做好充分准备。
七月的济南,虽然经历了一场小小的风波,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巡抚衙门内,王巢正在与李铁、宋应星商议明年的战事计划;军工坊内,工匠们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后膛炮和蒸汽战船的零件;讲武堂内,学员们正在刻苦学习炮兵战术和军事理论。每个人都在为守护山东、对抗后金而努力着。
而驿馆内的王德化,却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如同一条毒蛇,等待着致命一击的机会。山东的局势,因为他的到来,变得更加复杂起来。王巢知道,他与王德化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日子里,他不仅要应对后金的威胁,还要防备来自朝廷内部的算计。但他毫不畏惧——为了守护山东的百姓,为了大明的疆土,他必须迎难而上,克服一切困难,打赢明年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