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明末龙旗 > 第415章 追谥思宗,厚葬先帝

第415章 追谥思宗,厚葬先帝(2/2)

目录

“先帝,您走好啊!”队伍行至正阳门时,一名白发老妇突然跪倒在地,放声痛哭。她的儿子曾在崇祯朝担任士兵,战死在抵御后金的战场上,如今见先帝棺椁经过,再也抑制不住悲痛。老妇的哭声感染了周围的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跪倒在地,哭声震天,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哀伤。

王巢停下脚步,转身对着百姓们深深鞠躬:“诸位百姓放心,朕定会剿灭逆贼,复兴大明,不负先帝与百姓所托!”

队伍继续前行,沿途百姓纷纷跪地送行,有的还将自家珍藏的糕点、水果放在路边,作为对先帝的祭品。行至通州时,天空突然下起细雨,细雨打在梓宫上,仿佛连上天都在为崇祯帝的殉国而悲伤。王巢却不肯打伞,任由雨水打湿衣服,始终走在梓宫前方,一步未停。

四月二十日午时,葬礼队伍终于抵达思陵。此时的思陵已修缮一新,棱恩殿前悬挂着白色的挽联,明楼的瓦片全部更换,宝城的城墙也已加固。王巢亲自扶着梓宫,将其缓缓送入地宫,与周皇后的棺椁并排安放,随后又命人将田贵妃的棺椁移至帝后棺椁一侧,按照礼制完成合葬仪式。

在地宫前,王巢率领文武百官跪地磕头,三拜九叩,口中念道:“先帝,今日臣将您与皇后合葬于此,从此长眠十三陵,再不被乱世惊扰。臣定当谨记先帝遗愿,早日剿灭大顺军与清军,还大明一个太平天下!”

祭拜完毕,王巢又来到思陵的棱恩殿,与周道登等文官商议后续的祭祀事宜——规定每年的崇祯帝殉国日(三月十八日),朝廷需派大臣前来祭祀,同时开放思陵,允许百姓前来祭拜。

当日傍晚,王巢率领文武百官返回北京。途中,周道登主动找到王巢,躬身说道:“监国大人亲自护灵、厚葬先帝,所作所为,远超一般宗室与大臣。臣此前虽对大人心存疑虑,如今却深知,大人是真心为大明、为百姓。日后,臣定当全力辅佐大人,复兴大明。”

不仅是周道登,许多原本对王巢持怀疑态度的明朝旧臣,经过此次葬礼,也彻底放下戒备。曾任兵部侍郎的吴甡也表示:“大人若有差遣,臣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巢见状,心中明白,厚葬先帝这一举动,已彻底赢得了明朝旧臣的心。他当即决定,趁机任命一批有才能的旧臣担任要职:任命周道登为礼部尚书,负责朝廷礼仪与祭祀事宜;任命吴甡为兵部侍郎,协助李虎处理军事部署;任命曾任户部郎中的马世奇为户部侍郎,负责粮草调配与财政管理。

这些任命公布后,北京城内的官员体系迅速稳定下来。旧臣们熟悉明朝的政务流程,很快便进入工作状态,与北伐军将领配合默契,北京的政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此前积压的房屋修缮申请、粮草发放需求,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

四月二十二日,王巢再次召开朝会。此时的殿内,已没有了此前的隔阂与疑虑,旧臣与将领们齐心协力,共同商议如何应对山海关外的清军与西逃的李自成。王巢看着眼前团结一心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追谥思宗、厚葬先帝,不仅是对先帝的告慰,更是稳定朝局、凝聚人心的关键一步。

“如今先帝已入土为安,我等当专心应对外患。”王巢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坚定的力量,“李虎将军,你继续率领大军追击李自成,务必将其彻底剿灭;吴甡侍郎,你与张勇将军配合,加强山海关方向的防务,密切关注清军动向;其余诸位,各司其职,确保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稳定。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定能渡过难关,复兴大明!”

“遵监国大人令!”殿内众臣齐声应诺,声音震彻文华殿,也震彻了这座刚刚恢复秩序的帝都。夕阳透过殿窗,洒在王巢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他知道,复兴大明的道路仍很漫长,但有了民心与群臣的支持,他定能一步一步,实现先帝未竟的遗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