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2/2)
果然最开始闹意见的起因还是那个小姑娘,夫妻之间有了裂纹,而陆妍太不聪明,一点不知道救补。
男人等中了举,或者成了进士老爷,怎么样的小姑娘他找不着?
而你一个被和离的女子,马上就十九岁的人了,还有好人家要你吗?何况脾气性格并不好?
“相公,咱们女儿性格是不好,可她已经吃亏了,咱们难不成就让她住在乡下一辈子?”
陆希周苦笑:“我能有什么办法?你不是托媒人吗?可有人答应了?
过上一两年,遇上一个愿意要她的,就再嫁了吧,我当自己没有这个女儿了。”
陆希周心里密密麻麻疼起来。
他的人生也进了死胡同。
要强的性格不允许他继续留在县学,可不教书又能去哪里呢?
明年大儿子还要继续院试,小儿子是没有指望了,最近开始答应做事了,可高不成低不就,至今还是无所事事。
家里已经有一个小孙儿了,每日打开门七八张嘴要吃饭,县学待遇不错,离开这里,他怕日子不好过…
月光冷冷地照在炕上,夫妻俩背对背躺着,各怀心事,久久不能入眠……
而同城的孟家。
孟自远乐的睡不着觉。
他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坐起身,推醒身旁的妻子:“娘子,你说咱们家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涛儿一个同进士,竟能留在京城大理寺,还是从七品京官!”
孟娘子揉着眼睛坐起来,脸上却掩不住喜色:“可不是走了大运!多亏你当年有眼光,早早定下陈家的亲事。”
“嘿嘿,我当时就看陈知礼那小子不一般!\"孟自远得意地捋着胡须,\"可那通身的气度,谈吐见识,哪像个乡下小子?”
月光透过窗纸,照得他满脸生辉。
孟娘子想起什么似的,突然压低声音:\"你说...春燕才十五,涛儿答应一年后再圆房,这...陈家要求一年后圆房,不会有什么变故吧?\"
\"妇人之见!\"孟自远瞪眼,\"陈知礼是什么人?一诺千金!他既答应带孟涛进大理寺,就是认定了这门亲。
那个许巍,还是一个进士,也只是去了京郊府衙做一个从七品的小主事,还是顾家帮的忙。
何况咱们涛儿如今也是正经京官了,配他妹妹也是够的!\"
孟娘子想想也是,又高兴起来:“我明日就去翻箱笼,把存着的上好绸缎找出来,给涛儿、春燕多做几身像样的衣裳。
进了京可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正是这个理!”孟自远一拍大腿,“还有,咱们尽可能得多备些聘礼,虽说是早就定下的亲事,可如今情形不同了,礼数上不能让人挑出不是来。”
夫妻俩越说越兴奋,索性披衣起身,翻出黄历看了又看。
又盘算起聘礼单子。
孟娘子突然想起什么,转身从箱底取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对成色极好的玉镯。
“这是...”孟希周瞪大了眼睛。
“我娘留下的,本想等涛儿中了进士再拿出来。”孟娘子摩挲着玉镯,眼中闪着光,“现在正是时候!让春燕戴着这个进京,也算是咱们孟家的体面。”
院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三更天了。
孟家小院却依然亮着灯,夫妻俩的轻笑声时不时传出。
月儿弯弯。
几家欢喜,几家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