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再次扬名(2/2)
如今真相大白,恶人伏法。伯爷与夫人,才是你的亲生父母。”
这番话,如同惊雷,彻底劈开了陈瑜心中所有的迷雾与委屈。
他看着悲喜交集的亲生父母,感受着王氏手心传来的、从未有过的温暖与颤抖,一种迟来的、巨大的归属感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瞬间淹没了他。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化作一声嘶哑的:“……娘?爹?”
这一声呼唤,让王氏和陈兴瞬间泪崩,紧紧抱住了失而复得的儿子。
陈知礼悄然退后一步,将空间留给这一家三口。
他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前世枉死的少年,今生活了下来,认回了父母。
前世含冤而死的王氏,今生洗刷了冤屈,找回了亲子。
前世得意忘形的柳氏和假嫡子,今生身败名裂,等待严惩。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这一世,他陈知礼,亲手拨乱反正!
忠勇伯府嫡庶调换、投毒谋害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京城掀起了滔天巨浪。
其离奇曲折、其人性之恶毒、其反转之震撼,远超之前的赵慎案。
大理寺正陈知礼的名字,伴随着此案的每一个细节传遍朝野:
他通过生母反常行为、相貌比对、以及案犯情急失言,抽丝剥茧,一举揭开隐藏十七年的嫡庶调换惊天秘闻!
其推理之精妙、逻辑之严密,令人拍案叫绝。
他行动迅速,指挥若定,在极短时间内锁定证据链,抓捕同伙,坐实柳氏所有罪行,包括长期投毒的惊人发现。
他不仅破案,更在关键时刻以大理寺的名义调动资源,力保关键人证性命,为最终真相大白和忠勇伯府血脉归正奠定了基础。
他对王氏的公正评价(深明大义,救子恩人),以及对忠勇伯不失分寸的提醒,展现了一个能臣干吏的担当与智慧。
皇帝对此案极为重视,亲自下旨严惩柳氏一干人犯,柳氏与她表兄判斩立决,相关从犯流放或徒刑。
褒奖大理寺办案有功,特别是陈知礼,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大理寺寺正,被赞“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实乃朝廷栋梁”,赏赐颇丰,其寺正之位,彻底坐稳,威望陡增。
而忠勇伯府,在经历这场浩劫后,开始了艰难的修复。
陈盛正式恢复了嫡子身份,在王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李太医的调理下,身体逐渐康复,当然这中间少不了顾氏药膳的功劳。
他与亲生父母包括祖母之间的隔阂在慢慢消融。
忠勇伯经此一事,性情大变,对王夫人心怀愧疚,敬重有加,对陈瑜更是倾注了迟来的父爱。
那个冒牌嫡子陈昌,经查两年前就知道了一切,虽然没有亲手参与一些事,但没有劝阻本身就是罪,自然也在流放一列。
结案的这日,刚好是腊月二十三,衙门挂印放年假的日子。
陈知礼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家中有娇妻嫡子,有父母亲人,多一刻他都不愿意待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