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甜蜜实验(1/2)
希望的火苗一旦点燃,便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与无力感。破旧的土屋里,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急切。
第二天,天色未明,林微熹便与萧绝再次进入了山林。这一次,目标明确——寻找适合制作糖葫芦的野果。萧绝走在前面,他的步伐比昨日更加坚定,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探测器,扫过每一处灌木丛、每一棵野树的枝头。他对山林的熟悉程度远超林微熹的想象,似乎每一种植物的特性、每一处地形的危险,都早已刻入他的本能。
他带着她避开了一片长满尖刺的荆棘丛,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找到了一小片挂满红彤彤小果子的灌木。果子只有指甲盖大小,颜色鲜亮诱人。
“这个,”萧绝指着那些红果子,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肯定的意味,“酸,但能吃。”
林微熹摘下一颗,小心地尝了尝,一股强烈的酸意瞬间席卷味蕾,让她忍不住打了个激灵,但酸味过后,却有一丝极淡的回甘。正是制作糖葫芦的绝佳原料!
两人小心翼翼地采摘了满满一布袋,确保不破坏植株,以便日后还能再来。
回到家中,真正的“甜蜜实验”开始了。
林微熹负责清洗野果,用削尖的干净木棍将它们一一串好,每串五到六颗,整齐地码放在洗净的树叶上。萧绝则默默地坐在灶前,负责控制火候。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判断。火太猛,糖浆容易焦糊发苦;火太弱,糖浆无法凝固成脆壳。
第一次尝试,林微熹有些紧张,糖浆熬得过了头,颜色变得过深,蘸出来的糖葫芦带着一股明显的焦苦味,失败了。
看着那几串浪费了糖和心血的失败品,林微熹有些沮丧。糖是珍贵的,容不得太多失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观察的萧绝,忽然站起身,走到灶边。他拿起一根新的木柴,抽出灶膛里燃烧过旺的那根,又将几根细柴小心地架在火苗中心,让火焰变得稳定而温和。
他没有说话,只用行动做出了调整。
林微熹看着他专注盯着火苗的侧脸,心中一动,重新振作起来。她清理干净锅,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她更加小心。糖和水在锅中慢慢融化,冒着细密均匀的小泡。她紧紧盯着糖浆的颜色变化,用筷子不时蘸取一点测试脆度。萧绝也全神贯注,根据锅内情况,极其细微地调整着灶膛里的柴火。
当糖浆呈现出漂亮的琥珀色,筷子蘸取放入冷水能立刻形成硬脆的糖片时,林微熹知道,火候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