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戏单里的乾坤(1/2)
安公公留下的那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李梦瑶的心湖,漾开层层疑虑的涟漪。江南织造,柳昭仪,新戏……这看似简单的遴选戏单任务,瞬间变成了一个布满暗礁的险滩。
皇帝将此任务交给她,绝不仅仅是考验她的审美。更深层的用意,恐怕是看她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以及……能否识破并规避可能存在的陷阱。江南织造进献的戏,若她选了,可能被贴上“攀附柳昭仪”或“收受好处”的标签;若不选,又可能被攻讦为“刻意打压”、“不识好歹”。
信息!她迫切需要更多关于这些戏码,以及背后关联的具体信息。仅凭安公公一句模糊的提点,还远远不够。
她立刻行动起来,启动了她初步构建的“信息网络”。
“福顺,”她召来小太监,“你想办法,去教坊司和内务府负责戏曲档案的小吏那里打听打听,江南进献的这几出新戏,具体是什么名目,内容梗概,主演是谁,最近有没有在哪个王府或大臣家里演过,风评如何。注意,要做得自然,不必强求核心机密,打听些表面消息即可。”
“锦绣,你去留意一下,最近各宫主子,特别是与柳昭仪交好或有隙的,对太后寿宴的戏单可有议论?她们各自偏好什么类型的戏文?”
两人领命而去。瑶才人则铺开纸张,开始运用她的“项目管理”思维,将这个任务拆解:
1.信息收集(戏本内容、背后关系、各方偏好)。
2.风险评估(每出戏可能引发的联想、触犯的忌讳)。
3.方案制定(组合戏单,确保主题、风格、时长的平衡与创新)。
4.亮点提炼(为她最终推荐的戏单找到无可指摘的理由)。
很快,信息碎片被汇集起来。
福顺打听到,江南织造进献的三出新戏,分别是《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和《八仙过海》,都是热闹吉祥的神仙戏,排场极大,服装华丽,据说是花了重金聘请名家编排。
锦绣则反馈,皇后似乎更偏爱端庄雅正、宣扬忠孝节义的正统剧目;德妃出身将门,对忠烈侠义、金戈铁马的戏码更有兴趣;而柳昭仪……似乎私下对才子佳人、文采风流的昆曲情有独钟。
李梦瑶看着收集来的信息,大脑飞速分析。
·江南新戏:优点是应景、热闹、视觉效果震撼,符合寿宴氛围。风险在于,其过于张扬的“炫富”气息可能与皇帝想传达的“节俭”理念相悖,且极易让人联想到柳昭仪及其背后势力。
·皇后偏好:选择正统剧保险,但缺乏新意,可能无法让皇帝满意。
·德妃偏好:可以选择一两出武戏或忠烈戏,既能迎合德妃,也能展现“雅俗共赏”中的“俗”与“烈”。
·柳昭仪偏好:才子佳人戏在太后寿宴上略显轻浮,可直接排除。
她需要一份既能体现“新颖得体”、“雅俗共赏”,又能巧妙平衡各方势力,同时规避主要风险的戏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