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执棋者与最后的赌局(2/2)
“好。”皇帝出乎意料地答应了,“你的条件,朕准了。”
他挥了挥手,安公公开口,声音平板的如同背书:“冷宫所擒,乃德妃娘娘派去的人,意在查明是何人接触李嫔,并伺机拿捏把柄。至于那些警告纸条……笔迹经查,出自已故前太子太傅文渊阁之幼女,文茵之手。此人……十年前宫中记录已殁,实则潜藏至今,精于易容仿迹,乃文家残余势力在京中的核心联络人。”
文茵!文太傅的幼女!那个应该已经死了的人!竟然一直潜伏在宫中?!李嫔想起那些及时出现的纸条,想起那娟秀而神秘的笔迹,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这个女人,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
“她多次警告于你,动机不明。或念旧情,或另有所图。”皇帝总结道,“此人,便是你此次需要引出的目标之一。”
信息量巨大!德妃果然在监视她!而那个神秘人文茵,身份如此惊人!皇帝将这张底牌摊开,既是展示诚意,也是告诉她,她已无路可退,必须按照他的棋路走下去。
“臣妾……定当竭尽全力!”李嫔知道,这场赌局,她必须赢。
带着皇帝的“承诺”和那枚烫手的印章,李嫔回到了长春宫。她感觉自己像一张被拉满的弓,弦已绷至极限。
接下来的几天,她严格按照皇帝的剧本表演。她变得“忧心忡忡”,去德妃宫中请安时,言语间透露出对父亲前程的担忧;面对端妃若有似无的招揽,她也表现得更加犹豫和动摇。她甚至“不小心”让锦绣“说漏嘴”,提及老爷(李侍郎)在府中如何焦虑。
后宫看似平静,但李嫔能感觉到,无数目光聚焦在她身上,德妃的审视,端妃的探究,还有那不知藏在何处的、文茵的注视。
就在皇帝安排的“机会”即将来临的前夕,李嫔再次收到了来自宫外的“家书”。这次,是通过一个完全陌生的小宫女送来的,信上的笔迹,与她母亲李氏的笔迹一模一样,甚至模仿了她母亲说话的语气和用词习惯,关切地询问她在宫中近况,并隐晦地提及父亲似乎惹了麻烦,让她多加小心。
但李嫔一眼就看出了破绽——信的末尾,那个“安”字最后一笔的收势,带着一丝文茵那娟秀字迹里特有的、不易察觉的钩挑!
这不是母亲的信!这是文茵模仿的!她在用这种方式,确认李嫔是否收到了之前的约见信息,并再次进行试探和联系!
鱼儿,终于要咬钩了。
李嫔拿着这封足以乱真的假家书,手心渗出冷汗。她按照与皇帝商议好的计划,没有立刻回复,而是表现出一种犹豫和挣扎。
第二天,她“终于”下定决心,让福顺想办法,将一枚她仿造的、外观几乎一样的假“文”字印章,连同她亲笔写的一封言辞恳切、充满恐惧和求助意味的回信,通过一个极其隐秘的渠道,送到了文茵指定的地点。
信里,她同意合作,但要求对方提供更安全的联络方式,并暗示,她手中还有更多关于皇帝和德妃的“秘密”,可以交换。
投递完成,李嫔感觉自己像打了一场硬仗,虚脱般地坐在椅子上。赌局已经开始,诱饵已经抛出。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那条最深处的毒蛇,露出它的獠牙。
然而,就在当天深夜,李嫔正准备歇下时,窗棂再次被轻轻叩响。她心头一紧,难道是文茵这么快就有回应了?
她走到窗边,压低声音:“谁?”
窗外传来的,却不是预想中任何人的声音,而是一个她从未听过的、带着几分急切和清脆的少女声音:
“李嫔娘娘!奴婢是文茵姑娘身边的人!姑娘让奴婢冒险前来告知,德妃已知晓您的计划,正在调动人手,准备在你们接头时……将您与文家之人,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