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李老师”的第一堂课(1/2)
“宫务研习处”的开班,在后宫又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议论。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李嫔是哗众取宠;有人暗中观望,想看看这“新法子”是否真的如此神奇;也有人摩拳擦掌,准备给自己手下的心腹争取个“进修”名额,好跟上这股“新风”。
名单上的第一批学员,共计十二人,在一个晴好的上午,怀着各异的心情,踏入了揽月轩那间被临时辟为“教室”的偏殿。
殿内布置得简洁而……古怪。没有传统的书案和蒲团,而是摆放了几张长长的、类似画案的大桌子,旁边配着圆凳。每张桌子上都放着厚厚一叠裁切整齐的宣纸,几支削好的炭笔(李梦瑶觉得毛笔效率太低,特意让内务府找来的),还有一把她自制的、刻着均匀刻度的木尺。
空气中弥漫着新纸和木头的气息,混合着学员们身上淡淡的、来自不同宫苑的熏香,气氛有些微妙的紧张和好奇。
李梦瑶穿着一身比平日更显利落的淡蓝色宫装,未戴过多首饰,站在前方一块临时竖起的、刷了黑漆的木板前——这是她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替代黑板的办法。
她目光扫过奇,有敬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各位不必紧张,”李梦瑶开口,声音清晰平和,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今日我们聚在这里,不是为了考校学问,也不是为了学习经史子集。我们要学的,是一些能让各位日后当差更轻松、更明白、也更容易做出成绩的‘法子’。”
她拿起一支炭笔,在黑漆木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方框,里面写上“领用物品”,然后画了个箭头指向另一个写着“登记入册”的方框。
“比如,咱们各宫各处,每日都少不了要领取、使用、归还各种物品。以往是如何做的?多半是靠脑子记,或者随便找张纸划拉几下,日子一长,或者经手人一多,就容易变成一笔糊涂账,对不对?”
“那我们能不能,给这个过程定个简单的‘规矩’?”李梦瑶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标上“日期”、“物品名称”、“数量”、“领用人”、“发放人”、“归还记录”。
“就像这样,设计一张固定的单子。谁来领东西,就在这单子上写清楚,谁发的,也签个名。东西还回来了,也记上一笔。这样一来,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谁领走了、还了没有,是不是就一清二楚了?”
她讲得通俗易懂,结合着简单的图画,学员们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法子听起来……好像真的不难,而且很有用!
“娘娘,这单子……若是有人不识字怎么办?”一个来自司苑司的小太监壮着胆子问。
“问得好。”李梦瑶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我们可以用画图代替,或者由固定的、识字的人负责登记。关键是这个‘规矩’要立起来,形成习惯。”
她接着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如何用简单的符号和数字记录每日打扫的区域和完成情况,如何规划一天的工作顺序才能更省时省力……
她没有使用任何“KpI”、“流程”、“Sop”等现代词汇,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着最基础的工作方法和逻辑思维。
她甚至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员们分组,模拟给一个虚拟的“小宫苑”分配三日的扫洒任务,看哪个组能用最清晰的方式把任务、人员、时间安排明白。
起初学员们还有些拘谨,但在李梦瑶的鼓励和引导下,渐渐放开了,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偏殿里第一次响起了不算喧闹但充满生气的议论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