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无声的竞争(2/2)
她张了张嘴,试图用已有的分析数据和优化措施进行解释,但话语在对方冷静而专业的目光下显得有些苍白。她能看到陈设计师微微蹙起的眉头,以及苏曼妮嘴角那几乎抑制不住上扬的弧度。
就在她感到冷汗即将浸湿后背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陆时砚走了进来,他似乎刚从另一个会议中抽身,手里还拿着一个平板电脑。他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到会议桌旁的空位坐下,仿佛只是例行旁听。
那位提问的合伙人见到他,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但问题依然悬在空中,等待解答。
陆时砚低头快速浏览了一下自己平板上的文件,然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合伙人,也顺便将林微光从聚焦的视线中心解救了出来。
“李工的问题非常关键。”陆时砚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听不出任何情绪偏向,“关于这类柔性悬臂末端的动力控制,我们集团投资的一家瑞士实验室,最近在航天器太阳能帆板的振动抑制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他们采用了一种基于压电材料和主动控制算法的混合阻尼技术,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微振动的精准、快速抵消。”
他边说,边在平板上操作了几下,通过会议室的大屏幕,共享了一份极其简要的技术说明和一组核心性能曲线图。
“这项技术目前成本较高,但用于此类关键部位、小面积的应用,在竞标阶段作为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展示,是可行的。相关资料和实验室联系方式,我可以让周景明稍后提供给项目组。”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介绍一个与己无关的技术选项。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工的问题,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前沿、更具说服力的解决路径,直接将问题的层次拔高,化被动为主动。
李工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眼中闪过惊讶和浓厚的兴趣,他仔细询问了几个技术细节,陆时砚均对答如流,精准而简洁。
最终,李工点了点头,脸上的严肃化为了满意:“如果能有这样的技术兜底,那这个结构方案的风险就可控了。陆总提供的这个信息非常及时。”
危机再次被化解于无形。
林微光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个依旧面无表情、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例行技术交流的陆时砚,心中翻涌着惊涛骇浪。他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用最冷静的姿态,为她架起通往对岸的桥。
他从未说过一句鼓励的话,却用行动一次次为她扫清障碍。
他划下清晰的界限,却又在界限之外,构筑了一道无声而坚固的屏障。
汇报演练继续进行,后续的问题都变得相对温和。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林微光收拾着材料,感觉手脚还有些发软。
陆时砚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他经过她身边时,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如同掠过一阵冷风。
只有一句极低、极快,几乎消散在空气里的话,精准地飘入她的耳中:
「最后三天,稳住。」
林微光猛地抬头,只看到他冷硬挺拔的背影消失在会议室门口。
稳住。
简简单单两个字,没有任何温度,却像一块投入她心湖的巨石,激起了万丈波澜。她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这场无声的博弈里,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她,也绝不会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