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破冰:塔寨余烬 > 第75章 二叔的遗产

第75章 二叔的遗产(1/2)

目录

连绵的阴雨敲打着省公安厅宿舍的窗户,雷战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结案报告的最后一个句号已经画上,但他心中那份沉重却丝毫未减。三天前,“捕枭行动”的阶段性总结会刚刚结束,虽然成功摧毁了林枭的一个重要据点,但主犯在逃,多名战友牺牲,让这场胜利显得苍白无力。

上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雷战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林枭和他的“新塔寨”如同九头蛇,砍掉一个头,还会长出新的。常规的侦查手段似乎总是慢他一步,这个人狡猾、谨慎,且对警方的行动模式异常熟悉。

“头儿,二叔的东西……”苏晚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她手里捧着一个略显陈旧的纸箱,箱子上贴着封条,标注着“陈国华同志遗物”的字样。陈国华,就是陈默口中的二叔,三年前在“清道夫行动”中牺牲的王牌卧底。

雷战转过身,点了点头。按照规定,牺牲卧底的遗物需要经过严格审查后,交由指定人员保管或处理。由于二叔的直接联系人陈默仍在卧底,且二叔本人身上还笼罩着一些未解的疑云,这个任务就落在了雷战肩上。

箱子被放在办公室的茶几上,封条被小心地揭开。里面的物品简单得令人心酸: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衬衫,一双磨破了底的皮鞋,一套洗漱用品,还有几本书。没有家人照片,没有私人信件,就像一个刻意抹去了一切个人痕迹的空壳。

雷战一件件地拿起,仔细检查。衬衫口袋里是空的,鞋子里也没有藏任何东西。他拿起那几本书——《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全球通史》,还有一本薄薄的、封面是风景画的笔记本。他随手翻动着书页,希望能找到二叔可能留下的任何线索,不仅仅是关于案件,或许也是关于那个至今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钥匙”,以及他牺牲前那些无法解释的行为。

《三国演义》的书页间除了正常的阅读痕迹,别无他物。《孙子兵法》也是如此。当雷战拿起那本《全球通史》时,手感似乎有些异样。这本书比其他几本都要厚实一些,装帧也更精致。他仔细地摩挲着书脊和封面,没有发现异常。但当他逐页捻动书页时,在靠近中间部分,发现有几页纸的粘连似乎不太自然。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用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分开那几页,发现在书页的夹缝中,隐藏着两张对折的、质地特殊的半透明薄纸。纸张很薄,几乎透明,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被忽略。

“晚晴,拿显影灯来。”雷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苏晚晴立刻取来专用的多功能显影灯。在不同的光线下,那两张薄纸上逐渐显现出字迹。不是普通的墨水,而是一种需要特定条件才能显示的密写药水留下的痕迹。字迹细小而清晰,是二叔特有的刚劲笔体。

一张纸上绘制着一幅简略的地图,标注的是金三角地区一个名为“塔寨”的废弃村庄及周边地形,几个点被特别圈出,旁边有细小的注解:“观测点A-视野佳”、“撤退路线b-隐蔽”。

而另一张纸上的内容,让雷战和苏晚晴的呼吸几乎停滞。那是一段关于林枭的、极其详尽的心理侧写,远远超出了常规档案里的内容。

目标:林枭(绰号:枭)

核心心理特征:极度缺乏安全感与控制欲极强并存。表面冷酷理性,实则受深层情感执念驱动。其行为逻辑根植于早期经历,尤其是其师“龙叔”(前塔寨首领)之死。

关键行为模式(已验证):每年农历七月初三(其师龙叔忌日),无论风险多高,身处何地,必会设法返回旧塔寨废墟(坐标参考附图),进行至少两小时的私人祭奠。此行为具有极强的仪式感和强迫性。

行为分析:

1.赎罪与倾诉:林枭将龙叔视为父亲与人生导师,龙叔因“背叛”而死,林枭内心可能潜藏着未能保护或挽救的负罪感。祭奠是他唯一放下戒备,暴露情感脆弱面的时刻。他会在废墟前独处,疑似进行某种形式的“对话”或忏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