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破冰:塔寨余烬 > 第80章 陷阱设计

第80章 陷阱设计(2/2)

目录

情报组负责人推了推眼镜:“明白。我们已经与‘幽灵’约定了三重应急通讯方案,包括一个极短促的加密信号脉冲,以及一个基于其个人生物信号(如特定步伐频率)远程判读的备用方案。确保在最严苛的通讯环境下,也能将关键信息送出。”

“其次是‘引导’。”雷战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我们需要在林枭抵达祭坛后,巧妙地推他一把,让他离开那个相对开阔、不利于我方突击的位置,移动到更利于我们控制的‘屠宰场’。”

他在沙盘上指出一条从祭坛通向后方一栋半塌陷的、由厚重石材砌成的旧祠堂的小路。“这里,是我们选定的最终战场。相对封闭,只有前后两个出口,内部结构复杂但可控,厚重的石墙能有效削弱爆炸和流弹,也便于我们实施精确麻醉和抓捕。”

“如何引导?”行动副指挥杨震忍不住问道。

“制造一个他不得不做出反应的‘可控危机’。”雷战解释道,“在祭奠开始后,预计林枭会处于一种既狂热又警惕的状态。这时,由我们的电子战小组,利用预设在中继点的高功率定向天线,捕捉林枭安保网络的一个微小缝隙——比如某个外围巡逻队的通讯频道——注入一条经过精心伪装的、来源模糊的预警信息。”

陈默(警方)调出了模拟信息内容:“信息内容会类似于:‘鹰巢呼叫头狼,西侧三号哨点失去联系,疑似有不明身份人员渗透,请求指示。’或者更模糊一些:‘监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源头不明。’这条信息不能直接指向大规模进攻,那样林枭可能会选择固守或启动自毁程序。它必须是一个足以引起他高度重视,但又不会让他感觉立刻面临灭顶之灾的‘噪音’。”

雷战接话:“以林枭多疑且掌控欲极强的性格,他极有可能不会完全依赖手下报告,而是会亲自前往一个他自认为更安全、更能掌控局面的指挥位置,或者亲自去查看他设置的某个‘安全装置’。而那间旧祠堂,既靠近祭坛,又具备良好的防护性,很可能会成为他的首选。我们要的,就是他在护卫簇拥下,移动的这短短几十秒到一分钟的时间窗口。那是他防御阵型转换、注意力被分散的瞬间。”

“这是整个计划中最精细、最危险的一环,”雷战沉声道,“信息的时机、内容、来源伪装,都必须天衣无缝。过早会打草惊蛇,过晚则失去意义。力度必须恰到好处,轻了不起作用,重了可能引发全面收缩或过度反应。”

---

第三部分:突击抓捕——“终局之刃”

“当林枭被成功引导至旧祠堂区域,或者因其他原因被确认处于我方最佳攻击位置时,”雷战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决绝,“突击组,立即行动!行动代号——‘断刃’!宗旨:快、准、狠,一击必杀!”

他手中的激光笔化作一柄利剑,在沙盘上划出三个凌厉的箭头。

“A组,‘利剑’组,由我亲自带领,编制十二人。”红点从北面陡峭的悬崖直指旧祠堂后方,“我们借助夜色和悬崖的视觉盲区,采用无声索降方式,直接空降至旧祠堂屋顶或后方院落。任务是破突入内,正面压制并活捉林枭。配备微声冲锋枪、强光爆震弹、高精度麻醉枪射网器以及近身格斗装备。”

“b组,‘铁壁’组,由杨震带队,编制十五人。”另一个箭头从西侧密林悄然渗透,迅速占据祠堂前出道路和几个关键火力点,“你们从西侧密林快速穿插,清除沿途所有岗哨,绝对隔离阿泰的外围势力与内场死士的联系。任务重点是建立隔离带,阻断任何方向的增援,并负责清理祠堂外围的残余抵抗力量。配备突击步枪、轻机枪、狙击手及反器材武器。”

“c组,‘阴影’组,编制八人。”第三个箭头在更外围的区域游弋,形成包围态势,“你们作为战略预备队和火力支援组,在外围策应。携带重火力,负责在必要时进行火力压制,掩护A、b组行动,并控制所有可能的撤离路线。同时,携带医疗单位,负责紧急救护和后送。”

雷战的目光如同实质,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我再强调一遍,首要目标是活捉林枭!他要接受法律的审判,为我们死去的兄弟,为无数被他残害的家庭,讨回公道!除非遭遇致命反击,否则尽量使用非致命武力。但是,对于任何持械抵抗者,尤其是林枭的死士,授权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坚决予以消灭!”

他停顿了一下,指挥中心内落针可闻,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

“诸位同志,”雷战的声音低沉下去,却蕴含着更强大的力量,“林枭及其组织,盘踞多年,罪行罄竹难书。多少战友倒在了追捕他的路上,多少家庭因他而支离破碎。明天晚上,就在那片废墟之上,我们要为这一切画上句号!”

他重重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震得整个旧塔寨的微缩模型似乎都颤抖了一下。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抓捕,这是一场正义对邪恶的终极清算!‘惊蛇之影’让他心神不宁,‘无形之网’锁住他的命门,而我们,‘终局之刃’,将给予他最后的审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保证完成任务!”压抑而整齐的低吼在指挥室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与信念,仿佛已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雷战深吸一口气,盯着沙盘上那片即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废墟,眼神锐利如刀。

“各就各位,行动倒计时……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