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红火餐馆(2/2)
女的半信半疑地夹了一块口蘑,刚嚼了两口,就笑着说:“好吃!真好吃!口蘑嫩,还带着鲜味儿,黄瓜脆生生的,这金针菇也香,比肉菜还下饭!”
男的也跟着尝了一口,点头附和:“确实不错!清淡不寡淡,造型还这么有意思,这菜点得值!”
夫妇俩吃得不亦乐乎,旁边几桌客人也被吸引了,纷纷问老王:“老板,他们点的这‘草泥木’是啥素菜啊?这么好看!也给我们来一份!”
一下子就有好几桌客人点了“草泥木”,老王赶紧钻进后厨忙活,嘴里还哼着小曲,手里的锅铲颠得比平时更带劲。温然看着这热闹劲儿,凑到苏晚身边,小声说:“没想到这全素的菜也这么受欢迎,早知道早点提议了。”
苏晚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这说明你主意好!现在大家都注重健康,清淡又好看的素菜,肯定比油腻的肉菜更招人喜欢。以后咱们再来,就点‘草泥木’和‘草泥蝶菊花’,一素一荤,搭配着吃,刚刚好!”
温然点点头,又看向林渊,林渊正笑着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你看,你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子,这菜这么受欢迎,你功不可没。”
温然被他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笑了笑:“主要是王老板做得好,不然再好的点子也没用。”
傍晚的时候,客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是冲着“草泥木”来的,有带着孩子的,有养生的长辈,还有不少年轻姑娘,都说这道菜“好看又健康”“清淡又好吃”。老王忙得脚不沾地,额头上全是汗,却笑得格外开心,时不时还跟客人介绍:“这菜是温然姑娘出的主意,全素的,造型都是用素菜雕的,好吃又健康!”
有个带着小孙女来的老奶奶,吃完“草泥木”,拉着温然的手说:“姑娘,你这主意太妙了!我家小孙女平时不爱吃蔬菜,今儿看着这‘仙草’‘木头’,一口接一口,吃了满满一碗,比啥都强!”
温然笑着说:“奶奶您过奖了,只要孩子爱吃就好。以后您常来,王老板还会做更多好吃的素菜。”
老奶奶连连点头:“一定来!一定来!以后每周都带孩子来吃这‘草泥木’!”
夜色慢慢沉了下来,菜馆里的客人渐渐少了,老王终于能歇口气,他端着刚泡好的凉茶出来,递给温然他们:“今儿可真是多亏了温然姑娘!这‘草泥木’火了,好多客人都说下次还要来吃!咱这菜馆总算有拿得出手的素菜招牌了!”
厉沉舟接过凉茶,喝了一大口:“那可不!温然这心思多细啊,连口蘑和金针菇的搭配都想好了,想不火都难!以后咱这菜馆就是‘荤素通吃’,不管爱吃肉的还是爱吃素的,都能找到喜欢的菜!”
苏晚也跟着说:“对啊!以后咱们再来聚会,就点‘草泥木’‘草泥蝶菊花’‘麻辣隔大愁黑壁’,三道菜,一素一荤一辣,搭配着吃,多过瘾!”
林渊握着温然的手,轻声说:“以后你要是还有啥新想法,随时跟王老板说,我陪着你一起琢磨,让咱这菜馆的创意菜越来越多,越来越火。”
温然点点头,眼里闪着光:“嗯!我还要再想想,做更多好看又好吃的素菜,让大家都知道,素菜也能这么有创意!”
夜风从门口吹进来,带着点饭菜的清香,还有几人的欢声笑语,飘出了菜馆,飘进了巷口的夜色里。从那以后,“草泥木”就成了老味道菜馆的“王牌素菜”,每天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有人是为了这清新的创意造型,有人是为了这清淡健康的味道,还有人是为了带孩子来吃,让孩子爱上蔬菜。
老王也按照温然他们的建议,时不时对这道菜做些小改进,有时候用杏鲍菇代替口蘑当“泥巴”,有时候用菠菜代替黄瓜当“草”,每次改进都能带来新的惊喜,让这道菜一直保持着高人气。
厉沉舟他们还是经常来菜馆聚会,每次来必点“草泥木”,边吃边聊,边看着菜馆里来来往往的客人,看着他们因为这道全素创意菜而露出笑容,心里也满是成就感。
这小小的菜馆里,藏着的不仅是烟火气和美味,还有温然他们一起琢磨出来的创意和心意。而这道“草泥木”,就像一股清流,带着素菜的清香和创意的巧思,让每一个来这儿的人,都能在清淡的滋味里,尝到生活的本真,感受到平凡日子里的清新与美好。
菜馆里的风扇慢悠悠转着,吹得桌上的餐布边角轻轻晃。刚端上桌的“草泥木”还冒着热气,翠绿的黄瓜“仙草”、浅褐的口蘑“泥巴”、金黄的金针菇“木头”摆得清爽,邻桌的客人夹了一筷子,边嚼边朝苏晚喊:“姑娘,能不能再弹首曲子啊?吃着这清淡的菜,听着琴声,心里特舒坦!”
苏晚刚放下手里的水杯,笑着应:“行!这就弹!”指尖落在角落的电子琴上,轻快的旋律就飘了出来。没一会儿,又有两桌点了“草泥木”的客人跟着附和:“对呀对呀,弹首慢歌呗!配着这素菜,太得劲儿了!”
厉沉舟嚼着金针菇“木头”,眯着眼听了会儿琴声,突然一拍桌子,凑到正给客人盛饭的老王身边:“王老板,你看这情况,是不是该琢磨点新花样了?”
老王手里的勺子一顿,擦了擦手:“你小子又有啥主意?这‘草泥木’刚火没几天,客人吃得挺开心啊。”
“开心是开心,但还能更开心!”厉沉舟朝弹着琴的苏晚抬了抬下巴,“你看,现在点‘草泥木’的客人,十个有八个要听琴。之前‘草泥蝶’加了琴就成了‘草泥琴蝶’,这‘草泥木’不也能照这个路子来?你知道该怎么创作新菜吧!”
老王眼睛一亮,立马反应过来:“我懂我懂!你的意思是,给‘草泥木’也加个钢琴服务,再整个新菜名?”
“可不是嘛!”厉沉舟拍着大腿笑,“这叫‘举一反三’!之前‘草泥琴蝶’火成那样,不就是因为菜好吃、有琴声?这‘草泥木’是咱的王牌素菜,加了琴服务,指定更受欢迎!不管是爱吃素的长辈,还是爱清净的年轻人,吃着清淡菜,听着钢琴曲,这不就是享受嘛!”
正在吃“草泥木”的温然也凑过来:“我觉得这主意好!‘草泥木’本身就清淡雅致,配上琴声,更有氛围感了。上次我带朋友来,她就说吃这菜的时候要是有音乐就好了,现在刚好能满足!”
林渊放下筷子,点头附和:“而且不用额外折腾食材,就是在‘草泥木’的基础上加个钢琴服务,成本不高,还能让客人觉得更值。老顾客熟悉‘草泥木’,新顾客被‘琴’字吸引,一举两得。”
苏晚也弹完了一曲,走过来笑着说:“我举双手赞成!之前弹《菊次郎的夏天》,就有客人说配着‘草泥木’吃,感觉浑身都清爽了。要是专门整个‘琴版’的,我还能多练几首轻快的轻音乐,更配这素菜的味儿!”
老王被他们说得心花怒放,搓着手来回走:“行!就这么办!那这新菜叫啥名儿啊?得跟‘草泥琴蝶’呼应上,还得点明是‘草泥木’加了琴。”
厉沉舟早就想好了,得意地扬着下巴:“这还不简单!就叫‘草泥木琴’!‘草泥木’是底子,保留咱素菜的特色;加个‘琴’字,就知道有点琴服务,跟‘草泥琴蝶’凑一对,客人一看就明白,还好记!”
“草泥木琴!”老王念了两遍,拍着巴掌笑,“这名字接地气!又顺口又好记,就它了!以后客人点这道菜,加几块钱,就能听弹琴或者放钢琴曲,保准让他们吃得舒坦、听得开心!”
说干就干,老王当天就找了块小木板,用红笔在上面写了“新品:草泥木琴——素菜配钢琴服务”,摆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路过的人一看,都好奇地往里瞅:“啥菜啊,还带钢琴服务?”一进门问清楚,不少人都直接点了“草泥木琴”,就想尝尝这“能听琴的素菜”。
第一个点单的是个戴眼镜的姑娘,刚坐下就说:“老板,我要一份‘草泥木琴’,麻烦弹首《卡农》呗,我最爱听这个。”
老王赶紧应着钻进后厨,苏晚则坐回电子琴前调试音。没一会儿,一盘清爽的“草泥木”端上桌,翠绿、浅褐、金黄三色搭配得恰到好处,刚放下,《卡农》的旋律就缓缓流淌出来。姑娘眼睛一亮,拿起手机对着菜和电子琴拍了张照,夹了一口黄瓜“仙草”,嚼着嚼着就笑了:“太舒服了!这菜清淡,琴声又好听,感觉所有烦心事都没了。”
旁边桌的阿姨看了,也赶紧喊:“老板,给我也来一份‘草泥木琴’!给我弹首慢点的歌,我年纪大了,就爱听舒缓的!”
苏晚笑着答应,换了首《月光边境》,轻柔的琴声裹着“草泥木”的清香,整个菜馆都变得格外清净。阿姨边吃边点头,嘴里念叨着:“这菜好,不油不腻,琴声也好听,比在家吃饭有意思多了!”
一下子,好几桌客人都点了“草泥木琴”,老王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炒完一盘又一盘,额头上的汗珠子直往下掉,却笑得合不拢嘴。时不时还探出头来,跟着琴声哼两句,手里的锅铲都颠得更带劲了。
厉沉舟坐在位置上,看着这热闹劲儿,凑到温然身边得意地说:“咋样,我这主意没差吧?你看这客人,吃着菜听着琴,多享受!以后咱这菜馆,就是‘琴菜搭配’的招牌店了!”
温然夹了一块口蘑放进嘴里,笑着说:“算你这次靠谱!不过主要还是‘草泥木’本身好吃,再配上苏晚弹的琴,才这么受欢迎。你看那姑娘,吃得多开心。”
林渊帮温然倒了杯温水:“慢点吃,不够咱们再点一份。这‘草泥木琴’确实不错,清淡的菜配着舒缓的音乐,很适合夏天吃,清热又解乏。”
苏晚弹完一轮,终于能歇口气,厉沉舟赶紧递过一杯凉茶:“辛苦了辛苦了,咱这‘草泥木琴’能火,你这‘专属钢琴师’功不可没!”
苏晚接过水,喝了一口,笑着说:“累倒不累,看着大家吃得开心,听着琴声也舒坦,我就高兴。而且弹这些轻音乐,我自己也觉得放松,比在家练琴有意思多了。”
正说着,陆泽提着他的蓝牙音箱冲了进来,一进门就喊:“啥事儿这么热闹?我在巷口就听见琴声了!”
厉沉舟指着桌上的“草泥木琴”:“快来尝尝!新出的‘草泥木琴’,吃着素菜听钢琴,夏天吃这个,绝了!”
陆泽凑过来一看,眼睛一亮:“这菜看着就清爽!夏天就该吃这玩意儿!赶紧给我也上一份,再弹首《夏天的风》,配着这菜,肯定更凉快!”
苏晚笑着点头,重新坐回电子琴前,指尖落下,《夏天的风》轻快的旋律就飘了出来。陆泽夹了一筷子金针菇“木头”,嚼着嚼着就眯起了眼睛:“舒服!这金针菇炸得香,口蘑嫩,黄瓜脆,再配上这琴声,感觉浑身的暑气都消了!”
傍晚的时候,太阳渐渐落了山,巷口的风也凉快了些,菜馆里的客人却丝毫没减。不少人都是下班特意绕过来的,就为了点一份“草泥木琴”,吃着清淡的素菜,听着舒缓的琴声,缓解一天的疲惫。
有个刚下班的小伙子,点了“草泥木琴”,让苏晚弹了首《菊次郎的夏天》,边吃边听,脸上的倦意慢慢消散了。吃完后,他拉着老王说:“老板,你这菜太懂我们上班族了!一天到晚对着电脑,吃点清淡的,听点好听的,感觉又能满血复活了!以后我天天来!”
老王笑着拍他的肩膀:“随时欢迎!以后常来,保证让你吃得舒坦、听得开心!”
夜色慢慢深了,菜馆里的琴声还在继续,“草泥木琴”的清香飘满了整个屋子。苏晚弹累了,就换成老王的儿子弹,小伙子虽然弹得不算熟练,但几首简单的轻音乐也弹得有模有样,逗得客人们直笑。
厉沉舟、温然和林渊坐在角落,边吃着“草泥木琴”,边听着琴声,偶尔聊几句天。风扇吹着,琴声飘着,菜香绕着,心里满是惬意。
厉沉舟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笑着说:“你看咱这小馆子,现在多红火!从‘麻辣隔愁黑壁’到‘草泥蝶’,再到这‘草泥木琴’,一道道菜都是咱一起琢磨出来的,想想还挺有成就感。”
温然点点头:“是啊,每次看到客人因为我们想的菜而开心,就觉得特别满足。这‘草泥木琴’虽然简单,却是最适合夏天的,清淡又有氛围。”
林渊握着温然的手,轻声说:“以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琢磨更多季节限定的菜,春天加些野菜,秋天加些瓜果,再配上对应的音乐,让客人一年四季来都有新惊喜。”
老王忙完了后厨的活儿,端着一盘刚炒好的花生出来,放在他们桌上:“说得对!以后你们就是我这菜馆的‘创意核心’,有啥新想法尽管说,我保证全力配合!咱这小馆子,就要靠着这些新鲜点子,越办越红火!”
几人都笑了起来,笑声混着琴声和菜香,飘出了菜馆,飘进了夏夜的晚风里。
从那以后,“草泥木琴”就成了老味道菜馆的夏季招牌菜,每天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有人是为了这清淡健康的素菜,有人是为了这舒缓的钢琴服务,还有人是为了这夏天独有的清爽氛围。
老王也按照大家的建议,给“草泥木琴”做了些小调整,有时候用嫩菠菜代替黄瓜当“草”,有时候用杏鲍菇代替口蘑当“泥”,每次调整都能带来新的清爽滋味。苏晚也特意练了不少轻快的夏日轻音乐,《菊次郎的夏天》《夏天的风》《卡农》轮番弹,让客人在琴声里感受夏天的清凉。
厉沉舟他们还是经常来菜馆聚会,每次来必点“草泥木琴”,边吃边听琴,边看着菜馆里来来往往的客人,看着他们因为这道简单又清爽的创意菜而露出笑容,心里也满是温暖。
这小小的菜馆里,藏着的不仅是烟火气和美味,还有音乐带来的舒缓,以及大家一起创造的快乐。而这道“草泥木琴”,就像夏天里的一阵清风,带着素菜的清香和琴声的温柔,拂去每个人心头的疲惫,留下满满的清爽与惬意,让平凡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温暖又治愈。
天刚蒙蒙亮,老王就踩着晨光开了菜馆的门,把“草泥木琴”的招牌擦得锃亮,又给角落的电子琴换了块干净的花布,刚把黄瓜、口蘑、金针菇摆进后厨,就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每天都来吃早餐的张大爷,手里还提着个鸟笼,老远就喊:“老王!给我来份‘草泥木琴’!今儿想听《茉莉花》,让苏晚姑娘多弹两遍!”
老王赶紧迎上去,笑着应:“得嘞张大爷!您先找地儿坐,这就给您炒!”话音刚落,门口又涌进来好几个人,有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有带着孩子的宝妈,一进门就齐刷刷喊:“老板!草泥木琴!”
瞬间,小小的菜馆就热闹起来,喊“草泥木琴”的声音此起彼伏,老王耳朵里嗡嗡的全是这四个字,他一边忙着给客人找座位,一边应着“马上就来”,手里的抹布都没来得及放下,就被催着进后厨。
“老板,快点啊!赶时间上班,就等着吃‘草泥木琴’呢!”
“老板,我家娃就爱吃你这‘草泥木琴’,黄瓜条都能啃两根!”
“老板,记得多放两口蘑!上次吃着不过瘾!”
客人的催促声像雨点似的砸过来,老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三步并作两步钻进后厨,反手关上了门。后厨里弥漫着黄瓜的清香和口蘑的鲜气,他抓起围裙往身上一系,手脚麻利地洗黄瓜、切口蘑、捆金针菇,心里还惦记着外头的客人:“别急别急,这就炒,保证快!”
先把金针菇分成小捆,用细线扎好,扔进热油里“滋啦”一声,金黄的油花溅起来,他赶紧翻了两下,捞出来控油;接着处理口蘑,切成不规则的小块,焯水去腥味,沥干水分备用;再把黄瓜切成细条,用小刀划上叶纹,摆在一旁。锅里倒上橄榄油,油热了先下口蘑,翻炒两下就加生抽和蚝油,鲜香味立马飘了出来,再放进金针菇捆,最后扔入黄瓜条,大火快速翻炒,淋上香油,一盘“草泥木琴”就出锅了。
他端着盘子刚要往外送,就听见后厨门口有人喊:“老板!我的‘草泥木琴’好了没?”老王头也没抬,应着“好了好了”,把菜递给门口的伙计,又赶紧转身准备下一盘的食材。
刚切完一根黄瓜,就听见苏晚在外面喊:“王老板!又有三桌点‘草泥木琴’啦!还要弹《菊次郎的夏天》!”老王手里的刀顿了顿,大声应:“知道了!这就炒!”心里盘算着:这才刚开门一个钟头,就卖出去二十多盘了,比昨天还多,得加快速度,可别让客人等急了。
他一边炒着菜,一边往嘴里塞了块馒头垫肚子,眼睛还盯着锅里的口蘑,生怕炒过了火。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灶台上,他随手抹了一把,继续颠勺。锅里的“草泥木琴”一盘接一盘地出锅,翠绿的黄瓜、浅褐的口蘑、金黄的金针菇,摆得整整齐齐,伙计一趟趟地往外送,脚步声和客人的夸赞声混在一起。
“老板这手艺真绝了!‘草泥木琴’天天吃都不腻!”
“这黄瓜条脆生生的,口蘑嫩得很,配着琴声,太舒坦了!”
“我同事昨天推荐我来的,果然没骗人,这菜太适合夏天了!”
客人的夸赞声顺着门缝飘进后厨,老王心里美滋滋的,手上的动作更快了。他知道,这“草泥木琴”能这么火,全靠温然当初的主意,还有厉沉舟提议加的钢琴服务,更离不开客人们的捧场。虽然忙得脚不沾地,胳膊都酸了,但看着大家吃得开心,他就觉得浑身有劲儿。
快到中午的时候,客人更多了,喊“草泥木琴”的声音几乎没断过。老王刚把一盘菜递给伙计,就听见门口传来厉沉舟的大嗓门:“老王!给我们来四份‘草泥木琴’!温然、林渊还有苏晚都等着呢!”
老王探出头,看见厉沉舟他们坐在靠窗的位置,笑着喊:“马上来!你们稍等会儿,今儿客人多,慢了点!”厉沉舟摆摆手:“不急不急!你先忙客人,我们等着!”
苏晚也停下了弹琴的手,朝后厨喊:“王老板,你别着急,我先跟客人们说会儿话,让他们等等!”老王应着“好”,又转身钻进了油烟里。
锅里的油还在“滋滋”响,他拿起旁边的水壶喝了一大口,喉咙里的干涩终于缓解了些。看着案板上堆得高高的食材,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切黄瓜、捆金针菇。每一个动作都熟练得不能再熟练,可他还是不敢怠慢,生怕哪一步出了差错,砸了“草泥木琴”的招牌。
终于,在忙完一波客人后,他抽空给厉沉舟他们炒了四份“草泥木琴”,端过去的时候,额头上的汗还在往下掉。厉沉舟赶紧递过一杯凉茶:“老王,你歇会儿吧!看你忙的,汗都湿透衣服了!”
老王接过凉茶,一饮而尽,擦了擦汗说:“歇啥啊!外面还有好几桌等着呢!这‘草泥木琴’太受欢迎了,我得赶紧回去炒!”说着就转身要走,温然拉住他:“王老板,你别急,我们帮你招呼客人,你慢慢炒,别累着了!”
老王笑着点头,又钻进了后厨。这时候,后厨的电话响了,是有人打电话来预订“草泥木琴”:“老板,晚上六点给我留五桌,都要点‘草泥木琴’,还要钢琴服务!”老王赶紧应着:“好嘞!一定给您留着!”挂了电话,他心里更踏实了,看来这“草泥木琴”是真的火了,以后这菜馆的生意,指定错不了。
下午的时候,客人稍微少了点,老王终于能歇口气,坐在后厨的小凳子上,揉着发酸的胳膊。伙计端进来一杯水:“老板,您可算能歇会儿了,今儿一天都没停过。”老王喝着水,笑着说:“累是累点,可心里高兴啊!你看客人们多喜欢‘草泥木琴’,这就值了!”
正说着,门口又传来喊“草泥木琴”的声音,老王立马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得,又来活儿了!接着炒!”他重新系上围裙,走到灶台前,看着锅里新鲜的食材,眼里满是干劲。
夕阳西下的时候,菜馆里的客人渐渐少了,老王终于炒完了最后一盘“草泥木琴”。他把灶台收拾干净,摘下围裙,浑身的骨头都像散了架似的,可看着空了的食材筐,还有伙计报上来的营业额,他笑得合不拢嘴——今儿一天,“草泥木琴”卖出去八十多盘,比平时多了一倍还多!
厉沉舟他们还没走,坐在桌上等着他:“老王,今儿可真是辛苦你了!我们特意等你一起吃晚饭呢!”老王笑着坐下:“不辛苦不辛苦!托你们的福,这‘草泥木琴’才能这么火!”
苏晚端过来一碗刚盛好的“草泥木琴”:“王老板,你快尝尝,这可是你今天炒的最后一盘,别凉了!”老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口蘑放进嘴里,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点点头:“还是这味儿,好吃!”
温然笑着说:“以后‘草泥木琴’肯定会更火,王老板你可得注意身体,别太累了。”老王点点头:“知道了!以后我再雇个伙计,帮着打下手,就不用这么忙了。”
夜色慢慢深了,菜馆里的灯还亮着,几人坐在桌前,吃着“草泥木琴”,聊着天,笑声飘出了窗外。老王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他们一个个新奇的主意,哪有今天这么红火的生意。
从那以后,每天来菜馆喊“草泥木琴”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老王雇了个伙计帮忙,再也不用一个人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可每当听见客人喊“草泥木琴”,他还是会忍不住快步走进后厨,亲手炒上几盘——他知道,这道菜里藏着的不仅是客人的喜爱,还有大家一起的心意和快乐,这份热闹和温暖,是他最珍惜的东西。
而那道“草泥木琴”,就像菜馆的一道光,带着清爽的滋味和温暖的琴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让这小小的菜馆,每天都充满烟火气和欢声笑语,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滋有味。
傍晚的风刚吹得菜馆门口的幌子晃了晃,就见温然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身后跟着林渊。店里正热闹,喊“草泥木琴”的声音此起彼伏,老王在后厨里颠着勺,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刚把一盘翠绿的“草泥木琴”盛出来,抬头就看见温然站在厨房门口。
“温然姑娘?你咋来了!”老王手里的锅铲顿了顿,赶紧擦了擦手,“快坐快坐,今儿客人多,我这忙得脚不沾地,都没来得及招呼你!”
温然笑着摇摇头,把布袋子往旁边的台子上一放,探头往厨房里瞅了瞅——案板上堆着洗好的黄瓜、口蘑,旁边的盘子里码着捆好的金针菇,锅里的油还冒着热气,满屋子都是素菜的清香味。她挽了挽袖子,看着老王说:“王老板,我听说这几天‘草泥木琴’卖得特别火,你天天在后厨忙得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我是音乐世家出身,不光懂点音乐,做饭也还行,今儿来,就是想亲自帮你完成‘草泥木琴’,让你也歇歇。”
老王愣了愣,赶紧摆手:“这哪行啊!你是客人,哪能让你动手干活!再说了,这炒菜的活儿又脏又累,你细皮嫩肉的,可别累着了!”
“王老板你就别客气了!”温然弯腰从布袋子里掏出一副干净的手套戴上,“这‘草泥木琴’本来就是我提议的,现在它这么受欢迎,我也想亲手做做,看看能不能再琢磨点新花样。而且我可不是来添乱的,我家以前经常一起做饭,炒个素菜还是没问题的!”
林渊也站在旁边帮腔:“王老板,你就让温然试试吧。她做饭挺好吃的,而且心思细,肯定能把‘草泥木琴’做好。你也确实累了,正好趁这功夫歇会儿,喝口水。”
厉沉舟和苏晚也凑了过来,厉沉舟笑着说:“老王,你就听温然的!她可是咱这的‘创意担当’,亲手做的‘草泥木琴’,指定比你做的还好吃!”苏晚也跟着点头:“对啊王老板,你歇会儿,我来帮温然打下手,咱们俩一起做,肯定快!”
老王被他们说得没法拒绝,看着温然眼里的期待,只好点点头:“行吧!那你可得小心点,油别溅到身上。要是累了就说话,千万别硬撑!”
“放心吧!”温然笑着应了,走到案板前,先拿起一根黄瓜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旁边的口蘑,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让造型更精致些。她先把黄瓜切成均匀的细条,比老王平时切的更细些,然后用小刻刀在每条黄瓜条的侧面轻轻划了几道弯弯曲曲的纹路,看着就像仙草的叶片边缘,水灵灵的,比之前更逼真了。
苏晚凑在旁边帮忙递东西,看着温然手里的黄瓜条,忍不住惊叹:“温然,你这手艺也太巧了!这黄瓜条刻得比真仙草还好看!”温然笑着说:“以前在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琢磨这些小手工,刻个黄瓜条不算啥。”
接着处理口蘑,温然没有像老王那样切成不规则的小块,而是把口蘑的伞盖和伞柄分开,伞盖切成薄薄的圆片,叠在一起摆成小土堆的样子;伞柄则切成小段,散在旁边,看着就像散落的小泥块,比之前的造型更有层次感。她还特意把口蘑放进温水里焯了焯,捞出来的时候轻轻挤了挤水分,这样炒的时候更容易入味,还不会出水太多影响口感。
最后是金针菇,温然没有直接捆成小捆,而是先把金针菇的根部剪掉,分成一小撮一小撮,用细线在中间轻轻扎了一下,然后把每撮金针菇的顶端散开,稍微拉了拉,让它看起来像小木头的枝桠,再放进热油里快速炸了十几秒,捞出来控油后,去掉细线,金黄的金针菇“小木头”就做好了,看着比之前更灵动。
老王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歇着,手里端着杯凉茶,眼睛却一直盯着温然的动作,越看越惊讶:“温然姑娘,你这心思也太细了!这口蘑和金针菇摆得比我那时候好看多了,难怪是创意担当,就是不一样!”
温然笑着抬头:“王老板过奖了,就是想让它更精致些,客人看着也更有食欲。”说着,她往锅里倒了点橄榄油,等油热到六成,先把处理好的口蘑放进去,小火慢慢翻炒,等口蘑的边缘微微泛黄,散出香味,才加了半勺生抽和一点点蚝油,用铲子轻轻翻匀,让每块口蘑都裹上酱汁。
接着把炸好的金针菇“小木头”放进去,翻炒了两下,最后才把黄瓜条倒进锅里,大火快速翻炒了十几秒,淋上几滴香油,赶紧关火出锅。她小心翼翼地把菜盛进白瓷盘里,先摆上口蘑“泥巴”,再放上黄瓜“仙草”,最后把金针菇“小木头”穿插在中间,还特意在盘子边缘摆了几片切得薄薄的黄瓜片当装饰,一盘精致又好看的“草泥木琴”就做好了。
翠绿的“仙草”透着水灵,浅褐的“泥巴”裹着酱汁,金黄的“木头”带着焦香,三色搭配得恰到好处,摆在盘子里就像一幅小小的风景画,比老王平时做的更精致,更有灵气。刚端出锅,清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后厨,比之前更浓郁,却一点不油腻。
“我的天!这也太好看了吧!”苏晚眼睛都看直了,“这哪是菜啊,简直是艺术品!温然,你也太厉害了!”厉沉舟也凑过来看,伸手想碰又怕弄坏了造型,只能连连赞叹:“绝了绝了!我这爱吃肉的,看着这素菜都流口水!”
老王赶紧站起来,凑到跟前仔细看了看,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口蘑放进嘴里,嚼了两口,眼睛一亮:“好吃!比我炒的还好吃!这口蘑炒得火候刚好,嫩得很,还带着淡淡的酱香,黄瓜条脆生生的,金针菇焦香,口感比之前更丰富了!”
温然笑着说:“王老板喜欢就好。我就是稍微改了点造型和火候,没想到味道还不错。”正说着,外面传来客人的喊声:“老板!我的‘草泥木琴’好了没?”温然赶紧端起盘子,对苏晚说:“走,咱们给客人送过去!”
两人端着菜刚走到前厅,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点单的客人是个年轻姑娘,看着盘子里的“草泥木琴”,眼睛瞬间亮了:“我的天!这菜也太好看了吧!比我上次来吃的还精致!”温然笑着说:“这是我刚做的,你尝尝味道怎么样。对了,你想听什么钢琴曲?我亲自弹给你听。”
“真的吗?”姑娘惊喜地说,“我想听《梦中的婚礼》!”温然点点头,走到角落的电子琴前坐下,指尖落在琴键上,悠扬的旋律慢慢流淌出来。姑娘一边吃着精致的“草泥木琴”,一边听着悦耳的琴声,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好吃!太好吃了!琴声也好听,这是我吃过最有仪式感的素菜!”
旁边几桌的客人也被吸引了,纷纷问:“老板,这道菜是谁做的啊?比之前的还好看!我们也要点一份这样的!”老王笑着应:“这是温然姑娘做的,她可是这道菜的‘原创’!放心,以后你们点‘草泥木琴’,温然姑娘有空就会来帮忙做,保证让你们吃得满意!”
一下子,又有好几桌客人点了“草泥木琴”,温然弹完一曲,又赶紧回到后厨,和苏晚一起忙活起来。林渊也走进后厨帮忙洗菜、切菜,厉沉舟则在前面帮着招呼客人,给大家介绍这是温然亲手做的“草泥木琴”,店里的气氛比之前更热闹了。
温然在后厨里忙得不亦乐乎,虽然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但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她一边炒着菜,一边和苏晚聊着天,偶尔还会和林渊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温柔。老王坐在旁边帮忙递东西,看着眼前忙碌又温馨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这些年轻人,他这小小的菜馆,哪能这么红火,哪能有这么多温暖的瞬间。
傍晚的时候,客人渐渐少了,温然终于能歇口气。她摘下手套,擦了擦汗,林渊赶紧递过一杯温水:“辛苦了,喝点水歇歇。”温然接过水,喝了一口,笑着说:“不辛苦,看着大家吃得开心,我就高兴。而且能亲手做自己提议的菜,还挺有成就感的。”
老王端过来一盘刚炒好的“草泥木琴”,放在桌上:“温然姑娘,快尝尝你自己做的,这可是今儿最精致的一盘!”温然拿起筷子,夹了一根黄瓜条放进嘴里,脆生生的,带着淡淡的酱香,心里满是满足。
厉沉舟笑着说:“温然,你这手艺,不去开个创意菜馆可惜了!就凭这‘草泥木琴’,指定火遍整条街!”温然笑着摇摇头:“我还是喜欢在这儿帮忙,和大家一起做饭、聊天,比开馆子有意思多了。”
苏晚也跟着说:“对啊!以后咱们经常来帮王老板,一起做‘草泥木琴’,一起弹琴,让这菜馆一直这么热闹下去!”大家都笑着点头,笑声混着淡淡的菜香,飘出了菜馆,飘进了夏夜的晚风里。
从那以后,温然只要有空,就会来菜馆帮老王做“草泥木琴”。她做的“草泥木琴”造型更精致,味道更清爽,再配上她亲自弹奏的钢琴曲,吸引了更多客人来打卡。不少人都说,来老味道菜馆,就是为了吃一口温然亲手做的“草泥木琴”,听一曲她弹的钢琴曲,这才是夏天最舒服的享受。
老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却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忙得脚不沾地。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温然他们这些年轻人的帮忙和心意,是他们让这小小的菜馆,充满了烟火气和温暖,让这道“草泥木琴”,成为了大家心中最难忘的味道。
而温然也越来越喜欢在菜馆帮忙的日子,她喜欢看着客人因为自己做的菜而露出笑容,喜欢和大家一起忙碌的温馨,更喜欢这充满烟火气的平凡时光。这道由她提议、又由她亲手完成的“草泥木琴”,就像一根纽带,把大家的心意和快乐紧紧连在一起,让这小小的菜馆,成为了巷口最温暖、最热闹的角落,也让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滋有味。
天刚蒙蒙亮,老王就踩着露水开了菜馆门,刚把“草泥木琴”的招牌挂出去,就听见巷口传来一阵陌生的口音,带着点外地腔,又夹杂着几分兴奋:“师傅,问下,老味道菜馆往哪走?就卖那‘草泥木琴’的地儿!”
老王探头一瞅,好家伙,门口站着仨穿着休闲装的年轻人,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拿着手机导航,脸上满是期待。他赶紧迎上去:“这儿这儿!我就是老王,你们是来吃‘草泥木琴’的?”
领头的小伙子一拍大腿:“可算找着了!我们是纽腰来的,听朋友说您这儿有个‘草泥木琴’,又好吃又有钢琴听,特意坐了俩小时车过来的!”
“纽腰来的?”老王眼睛一下子亮了,嗓门都提高了八度,“快里头坐!这就给你们炒!保证让你们吃满意!”说着就往店里引,刚转身,就看见巷口又来了一群人——一个个穿着沾满灰的工装,戴着安全帽,手里还提着工具包,皮肤晒得黝黑,一看就是工地上的建筑工,走在最前面的大哥老远就喊:“老王!听说你这儿有‘草泥木琴’?给我们哥几个来十份!今儿歇工,特意过来尝尝!”
老王这才反应过来,这几天不知道咋回事,来吃“草泥木琴”的人里,多了好些纽腰来的客人,有上班族,有学生,还有这些工地上的师傅,这下子,小小的菜馆瞬间就被挤满了。
“老板!草泥木琴!”
“老板,十份‘草泥木琴’,多放口蘑!”
“老板,我们是纽腰来的,听说这菜配钢琴,绝了!”
喊“草泥木琴”的声音此起彼伏,比平时热闹了好几倍,老王忙得脚不沾地,一边给客人找座位,一边往后厨冲,刚进后厨,就看见厉沉舟、温然、林渊和苏晚也来了,正帮着招呼客人呢。
“厉沉舟!厉沉舟!”老王拽住刚给客人端完水的厉沉舟,激动得手都有点抖,“你快看!外头好多纽腰来的客人,连工地的师傅都来吃‘草泥木琴’了!这可真是托了你们的福啊!要不是你们一个个出主意,哪有今天这么红火的日子!”
厉沉舟笑着拍了拍老王的肩膀:“老王,这都是你手艺好!咱这‘草泥木琴’好吃又有创意,人家才愿意大老远来!快别激动了,客人都等着呢,赶紧炒!我们帮你打下手!”
温然也挽着袖子走进后厨:“王老板,我来帮你做造型,苏晚在前头弹琴,林渊帮忙洗菜,咱们快点,别让客人等急了!”
老王眼眶有点发热,赶紧抹了把脸,抓起围裙系上:“好!好!咱们一起忙活!”
后厨里瞬间热闹起来,温然麻利地切着黄瓜,刻着仙草纹路;林渊低着头洗口蘑、捆金针菇,动作又快又稳;老王站在灶台前,手里的锅铲颠得飞快,油锅里的金针菇“滋啦”作响,口蘑的鲜香味混着黄瓜的清香,飘得满屋子都是。前厅里,苏晚坐在电子琴前,指尖流淌出轻快的《菊次郎的夏天》,琴声混着客人们的谈笑声,还有此起彼伏喊“草泥木琴”的声音,热闹得像过年。
“老板!我的‘草泥木琴’好了没?我们还赶回去上工呢!”工地上的大哥又喊了一嗓子,嗓门洪亮。
“马上就来!”老王应着,手里的动作更快了,刚把一盘“草泥木琴”盛出来,温然就赶紧接过,小心翼翼地摆上金针菇“小木头”,递给出后厨的林渊,“快给客人送过去!”
林渊端着菜刚出去,就听见客人的惊叹声:“我的天!这菜也太好看了!绿的是草,褐的是泥,黄的是木头,跟真的似的!”
“尝尝尝尝!这口蘑真嫩!黄瓜也脆!”
“还有这琴声,配着这菜,太舒坦了!难怪人家说,来这儿不吃‘草泥木琴’,等于白来!”
客人的夸赞声顺着门缝飘进来,老王心里美滋滋的,手上的劲更足了。他看着身边忙碌的年轻人,心里满是感激——从最开始的“麻辣隔愁黑壁”,到后来的“草泥蝶”“草泥木”,再到现在火遍周边,连纽腰客人都特意来吃的“草泥木琴”,每一道菜都离不开他们的创意和帮忙。
正炒着菜,就听见前厅里突然安静了一瞬,接着,一道洪亮的声音喊:“老板!我们要‘草泥木琴’!”紧接着,几十道声音齐刷刷地跟着喊:“老板!我们草泥木琴!”
老王赶紧探出头一看,好家伙,前厅里站满了人,有纽腰来的上班族,有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还有附近的老顾客,一个个都笑着看着他,刚才那声齐喊,震得屋顶都快颤了。
“哎!来了来了!”老王激动得大声应着,眼眶又热了,“各位稍等!马上就好!保证让你们都吃上!”
厉沉舟凑过来,笑着说:“老王,你看咱这‘草泥木琴’,都成‘网红菜’了!连纽腰的客人都慕名而来,以后咱这菜馆,指定能火遍方圆几十里!”
温然也笑着说:“是啊王老板,你这手艺这么好,又实在,大家才愿意相信你,愿意大老远来吃你的菜。”
老王点点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又颠起了锅。锅里的“草泥木琴”一盘接一盘地出锅,翠绿的黄瓜、浅褐的口蘑、金黄的金针菇,摆得整整齐齐,林渊和厉沉舟一趟趟地往外送,苏晚的琴声也一直没停,从《菊次郎的夏天》弹到《卡农》,再到《梦中的婚礼》,每一首都弹得温柔又轻快,和着菜香,让人心里暖暖的。
工地上的大哥吃着“草泥木琴”,一边嚼一边说:“兄弟,这菜真不赖!比工地食堂的好吃多了!脆生生的,还不油腻,再听着这琴声,一天的累都消了!”
纽腰来的小伙子也点头:“确实绝了!这造型,这味道,还有这琴声,没白来这一趟!回去一定给朋友推荐!”
旁边的老顾客笑着说:“我就说吧!咱老王的菜,错不了!这‘草泥木琴’,我天天来吃都不腻!”
客人的夸赞声、笑声、琴声、碗筷碰撞的声音混在一起,小小的菜馆里,满是烟火气和人情味。老王站在灶台前,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热乎乎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草泥木琴”好吃,更是因为大家一起的心意——是温然的创意,是厉沉舟的点子,是苏晚的琴声,是林渊的帮忙,更是客人们的捧场,才让这小小的菜馆,有了今天的热闹。
太阳渐渐升到了头顶,客人还是络绎不绝,喊“草泥木琴”的声音依旧此起彼伏。老王虽然忙得胳膊都酸了,腿也站麻了,但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他时不时地探出头,看看前厅里吃得开心的客人,听听苏晚轻快的琴声,再看看身边忙碌的年轻人,心里就充满了干劲。
厉沉舟递过来一杯凉茶:“老王,歇会儿喝口水!别累着了!”
老王接过水,一饮而尽,笑着说:“不累!一点都不累!看着大家这么喜欢我的菜,我就浑身是劲!”
正说着,门口又传来了新的喊声:“老板!草泥木琴!我们是纽腰来的,特意来尝尝!”
老王立马直起身,大声应着:“来了!这就炒!”转身又投入到忙碌的灶台前,锅里的油“滋滋”作响,鲜香味再次弥漫开来,和着琴声,飘出了菜馆,飘进了巷口的阳光里。
从早上到傍晚,菜馆里的客人就没断过,喊“草泥木琴”的声音也一直没停。直到太阳落山,最后一桌客人吃完离开,老王才终于能歇口气。他瘫坐在后厨的小凳子上,揉着发酸的胳膊,看着空了的食材筐,还有伙计报上来的营业额,笑得合不拢嘴——今儿一天,光是“草泥木琴”就卖出去一百多盘,比平时多了两倍还多!
厉沉舟他们也累得够呛,却都笑着围过来:“老王,今儿可真是大丰收啊!”
老王点点头,看着他们,认真地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哪有今天这么红火的日子!以后,你们就是我这菜馆的‘功臣’!随时来,随时有你们的位置!”
温然笑着说:“王老板,我们就是喜欢这儿的热闹,喜欢和你一起忙活。以后我们还来帮你,一起把‘草泥木琴’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咱这老味道菜馆!”
夜色慢慢深了,菜馆里的灯还亮着,几人坐在桌前,吃着剩下的“草泥木琴”,聊着今天的热闹,笑声飘出了窗外。老王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这小小的菜馆,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温暖;这道“草泥木琴”,因为有了大家的心意,才成了所有人心中最难忘的味道。
而那些从纽腰来的客人,那些工地上的师傅,那些日复一日来捧场的老顾客,他们齐声喊出的“老板,我们草泥木琴”,就像一句最温暖的认可,刻在了老王的心里,也刻在了这小小的菜馆里,让这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滋有味,也让这份充满烟火气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苏晚挎着个帆布小包,刚走到菜馆门口,就被里头的热闹劲儿裹了个正着。远远地,喊“草泥木琴”的声音就像串了线的炮仗,此起彼伏,撞得耳膜嗡嗡响。她扒着门框往里瞅,好家伙,前厅里挤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加了临时的小桌子,坐着的、站着等座的,一眼望过去全是人,连平时靠窗的空位都被占得严严实实。
她笑着摇摇头,抬脚往里走,刚挤过两桌客人,就听见后厨传来熟悉的“滋啦”声,那是金针菇下锅炸的脆响,混着口蘑的鲜气和黄瓜的清香,顺着门缝飘出来,勾得人直咽口水。走到后厨门口,正看见老王颠着锅铲,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滚,滴在灶台上,瞬间就被热气烘得没了影。他手里的锅铲翻飞,锅里的翠绿黄瓜、浅褐口蘑、金黄金针菇在油里打着转,眼看就要出锅,外面又传来客人的催促:“老板!我的草泥木琴啥时候好啊!”
老王头也没抬,扯着嗓子应:“快了快了!这就好!”话音刚落,一转身就瞥见了门口的苏晚,愣了愣,随即露出个满脸是汗的笑:“苏晚姑娘!你可来了!快帮我搭把手!今儿这阵仗,我这老胳膊老腿快扛不住了!”
苏晚快步走进后厨,顺手拿起旁边的毛巾递过去:“王老板,先擦擦汗!我刚一进门就听见里头喊‘草泥木琴’的声音了,你这木琴,可真是够忙的!”
老王接过毛巾,胡乱抹了把脸,毛巾瞬间就湿了大半。他喘着粗气,指着外头:“可不是嘛!从大清早开门到现在,就没歇过脚!你瞅瞅,不光咱本地的老顾客,还有好多从纽腰来的客人,连工地上的师傅都组团来,一口一个‘草泥木琴’,喊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正说着,温然从旁边的案板前抬起头,手里还捏着根刚刻好纹路的黄瓜条,翠绿的,像极了刚冒头的仙草叶。她笑着朝苏晚摆手:“苏晚你可算来了!我这手都快刻抽筋了,你赶紧去前头弹琴,安抚下客人,不然他们催得更急,王老板这儿都快炸锅了!”
苏晚瞅了眼温然手边的盘子,里头码着一排排刻好的黄瓜条、摆好的口蘑块、捆好的金针菇,整整齐齐,比平时做得更精致。她点点头:“成!我这就去!你们俩也悠着点,别累着了!”
刚转身要往外走,就撞上了端着菜往外送的林渊。林渊手里的托盘上放着三盘“草泥木琴”,每一盘都摆得像小画儿似的,黄瓜“仙草”绕着口蘑“泥巴”,金针菇“小木头”插在中间,看着就清爽。他笑着朝苏晚让了让道:“快去前头吧,客人都问好几遍‘弹琴的姑娘咋还没来’,就等着听你弹琴配着吃菜呢!”
苏晚挤过后厨门口的人堆,好不容易才挪到前厅角落的电子琴旁。刚坐下,就有好几桌客人朝她招手:“姑娘!可算来了!快弹首《菊次郎的夏天》!配着这草泥木琴,绝了!”“对!就弹上次那首!听着心里舒坦!”
她笑着点点头,指尖落在琴键上,试了试音。电子琴被擦得锃亮,琴键上还留着点淡淡的菜香。随着指尖按下,轻快的旋律慢慢流淌出来,像夏天里的一阵清风,瞬间就抚平了前厅里的几分嘈杂。刚才还在催促的客人,这会儿都放缓了语气,有的跟着轻轻哼,有的一边嚼着黄瓜条,一边眯着眼听,脸上的焦急渐渐褪去,换成了舒坦的笑意。
苏晚弹着琴,眼角的余光瞥见厉沉舟正站在门口,帮着给新来的客人引路。他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一边记着客人要点的“草泥木琴”份数,一边喊:“纽腰来的大哥这边坐!您要几份草泥木琴?多放口蘑还是多放金针菇?”客人笑着答:“先来五份!多放两口蘑,上次吃着鲜!”厉沉舟应着“好嘞”,又赶紧往后厨传信:“王老板!门口五份草泥木琴,多放口蘑!”
后厨里,老王的应答声混着锅铲碰撞的声音传出来:“知道了!”紧接着,又是一阵“滋啦”的炸金针菇声,和着琴声,竟意外地和谐。苏晚嘴角弯了弯,指尖加快了速度,旋律从《菊次郎的夏天》换到《夏天的风》,清清爽爽的调子,裹着满屋子的菜香,让这闷热的午后都透着几分凉意。
弹到一半,她瞥见邻桌坐着几个穿着工装的师傅,安全帽放在桌边,手里拿着筷子,正大口大口地吃着“草泥木琴”。其中一个师傅夹了一大口金针菇,嚼着嚼着就朝后厨喊:“老板!你这草泥木琴真不赖!比工地食堂的好吃多了!脆生生的,解腻!”老王在里头应着:“好吃您就多吃点!不够再添!”师傅笑着摆手:“够了够了!这一份就管饱!再听着姑娘弹琴,舒坦!”
旁边一桌是几个从纽腰来的年轻人,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拿着手机,一边拍着桌上的“草泥木琴”,一边对着镜头说:“家人们快看!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草泥木琴’,又好看又好吃,还有钢琴听,真没白来这一趟!”说着就夹了一块口蘑放进嘴里,对着镜头竖大拇指:“绝了!这口蘑嫩得能爆汁!”
苏晚弹完一曲,刚想歇口气,就有客人喊:“姑娘!再弹一首《卡农》呗!”她笑着点头,刚要抬手,就看见温然端着一盘刚做好的“草泥木琴”从后厨出来,走到那桌客人旁,轻声说:“您的草泥木琴,慢用。”客人抬头一看,眼睛亮了:“哟!这菜摆得真好看!跟艺术品似的!”温然笑着说:“您尝尝味道,看看合不合胃口。”
等温然送完菜回到后厨,苏晚趁着弹间奏的功夫,朝她喊:“温然,你那黄瓜条刻得越来越好看了!客人都夸呢!”温然擦了擦手上的油,笑着喊回来:“还是王老板炒得好!你弹琴也越来越有感觉了,客人都听得入迷!”
后厨里,老王刚炒完一盘“草泥木琴”,正往盘子里摆金针菇“小木头”,听见俩人的对话,也跟着喊:“你们俩都厉害!要不是你们,我这草泥木琴哪能这么火!”话音刚落,外面又传来厉沉舟的声音:“王老板!又来三桌!全要草泥木琴!”老王立马应:“来了!这就炒!”
苏晚看着眼前这热热闹闹的景象,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她重新抬手,指尖落在琴键上,《卡农》的旋律缓缓流淌出来。前厅里,客人的谈笑声、碗筷碰撞声、后厨的锅铲声,还有这琴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又温暖的歌。
太阳慢慢往西斜,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客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喊“草泥木琴”的声音却始终没断过。苏晚弹得手指都有些发酸,却舍不得停下——她看着客人因为琴声和饭菜露出的笑容,看着老王在后厨忙碌却依旧精神饱满的样子,看着温然、林渊、厉沉舟来回帮忙的身影,就觉得浑身有劲儿。
终于,到了傍晚,客人渐渐少了些。苏晚弹完最后一曲,放下手,揉了揉发酸的指尖。厉沉舟端着一杯凉茶走过来,递到她手里:“辛苦了!喝口水歇歇!今儿可多亏你了,不然客人早催疯了!”
苏晚接过凉茶,喝了一口,清凉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缓解了口干舌燥。她朝后厨看了看,老王正坐在小凳子上歇着,温然和林渊在帮着收拾案板。她笑着说:“我这算啥辛苦,王老板才是真辛苦,炒了一天的菜。不过话说回来,王老板,你这草泥木琴是真火,连纽腰的客人都特意来,以后你这小店,怕是要变成‘网红店’了!”
老王听见这话,咧着嘴笑,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借你吉言!借你吉言!这都是托了你们几个的福!要不是你们出主意,我哪能想到这么个好方子,更别说火成这样了!”
温然擦着手从后厨走出来,笑着说:“主要是王老板你手艺好,又实在,客人吃着放心,才愿意一直来。再说了,这草泥木琴清淡又健康,还配着琴声,不管是年轻人还是长辈,都喜欢。”
林渊也跟着点头:“以后咱们再琢磨琢磨,给草泥木琴加点新花样,比如秋天加点菌菇,冬天加点暖乎乎的食材,让它一年四季都受欢迎!”
老王赶紧点头:“好!好!就听你们的!以后你们就是我这小店的‘创意团’,有啥主意尽管说,我全力配合!”
几人围着电子琴坐下,虽然都累得够呛,却笑得格外开心。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菜馆里的灯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洒在每个人脸上,映着满屋子的菜香和淡淡的琴声余韵。
苏晚看着眼前的几个人,看着这小小的、热闹的菜馆,心里突然觉得格外踏实。她知道,这草泥木琴的红火,不止是因为一道菜的味道,更是因为大家一起的心意——是老王的用心烹饪,是温然的巧思创意,是林渊的细致帮忙,是厉沉舟的热情招呼,更是所有人对这烟火气的热爱,对平凡日子里小确幸的珍惜。
而那些此起彼伏的“老板,草泥木琴”,也早已不是简单的点单声,而是客人对这份温暖和美味的认可,是这小小的菜馆里,最动听、最热闹的烟火声,让这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滋有味,也让这份温暖,一直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日头刚往西斜了点,把菜馆门口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老王刚把一盘炒好的“草泥木琴”递给林渊,就听见门口传来一道奶声奶气的声音,带着点怯生生的劲儿,又透着股执拗:“老板,老板!”
老王抬头一瞅,门口站着个小不点,背着个沉甸甸的书包,书包带都快滑到胳膊肘了,脸上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墨水印,手里紧紧攥着张皱巴巴的五块钱,正仰着小脸往店里瞅。
“哎,孩子,你咋来了?”老王赶紧放下手里的锅铲,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快步走过去。这孩子看着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是隔壁小学的,平时总跟着家长来吃饭,偶尔会趴在门口看他们炒“草泥木琴”,眼睛直勾勾的,特招人喜欢。
小不点往后缩了缩脚,又赶紧往前凑了凑,把手里的五块钱举得高高的,声音又大了点:“老板,别看我是孩子,我也想草泥木琴!”
这话一出口,前厅里正吃饭的客人都笑了,纷纷朝这边看过来。有个穿工装的师傅笑着喊:“这小家伙,人不大,口气倒不小!还知道‘草泥木琴’呢!”
小不点听见笑声,脸一下子红了,攥着钱的手更紧了,却还是仰着小脸,认真地说:“我见过的!我妈妈带我来吃过,绿油油的,可好吃了!今天我考了双百,妈妈给我钱,让我自己来买!”
老王看着孩子眼里的期待,心里软乎乎的,赶紧陪着笑脸,蹲下来跟他平视:“好嘞好嘞,孩子!知道你厉害,考了双百呢!这就给你做‘草泥木琴’,保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让你吃得饱饱的!”
“真的吗?”小不点眼睛一下子亮了,刚才的怯生生全没了,蹦蹦跳跳地跟着老王往店里走,“谢谢老板!我要多加黄瓜!还要看你做那个小木头!”
“没问题!”老王笑着应着,把孩子领到靠窗的小桌子旁,帮他把沉甸甸的书包卸下来放在椅子上,“你在这儿坐着等会儿,叔叔这就给你做,很快就好!”
刚转身要往后厨走,就听见温然笑着说:“王老板,这孩子我有印象,上次来还问我黄瓜是不是真的仙草呢!今儿我来给他做,保证做得更精致,让他喜欢!”
苏晚也凑过来,捏了捏孩子的脸蛋:“小家伙真厉害,考了双百!姐姐给你弹首儿歌好不好?就弹《小星星》,配着你的‘草泥木琴’,绝了!”
小不点使劲点头,小手拍着桌子:“好呀好呀!我最喜欢听《小星星》了!”
老王看着这热闹劲儿,笑着往后厨走:“行!你们俩看着办,保证让孩子吃得开心!”
后厨里,温然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她特意挑了根最嫩的黄瓜,切成细细的条,刻纹路的时候比平时更小心,刻出来的仙草叶边缘弯弯的,像小月牙似的,看着就讨孩子喜欢。接着处理口蘑,她没切太大的块,而是切成了小小的丁,这样孩子嚼着方便;金针菇也特意捆得小了点,炸得稍微嫩些,怕孩子咬不动。
“温然,你这也太细致了!”林渊帮着洗口蘑,看着她手里的黄瓜条,忍不住笑,“比给我们做的还用心呢!”
温然笑着说:“孩子嘛,就得哄着来!再说了,这小家伙这么可爱,还考了双百,当然要给她做最好的!”
说话间,温然就把食材准备妥当了。老王接过她手里的盘子,往锅里倒了点橄榄油,油热了先下口蘑丁,小火慢慢炒出香味,加了半勺生抽,再放进金针菇小捆,最后扔入黄瓜条,大火快速翻炒了十几秒,淋上香油,赶紧出锅。
温然接过盘子,小心翼翼地把“草泥木琴”摆好,还特意用黄瓜条摆了个小小的星星形状,放在盘子中间,看着又好看又有趣。“成了!给小家伙送过去!”
林渊端着盘子刚走到小桌子旁,小不点就凑过来看,眼睛瞪得圆圆的:“哇!好漂亮!还有小星星!”
苏晚也坐在电子琴旁,指尖落下,《小星星》的旋律就飘了出来,轻快又活泼。小不点一边拍着手跟着哼,一边拿起筷子,夹了一根黄瓜条放进嘴里,嚼了两口,眼睛更亮了:“好吃!比上次妈妈带我来吃的还好吃!黄瓜好脆!”
老王蹲在旁边,看着孩子吃得开心,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好吃就多吃点!不够叔叔再给你做!”
“嗯!”小不点使劲点头,又夹了一块口蘑丁放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叔叔做的真好吃!我下次考了双百还来!”
前厅里的客人看着这一幕,都笑着议论:“这孩子真可爱,这‘草泥木琴’也确实好看,难怪孩子喜欢!”“老王这手艺,连孩子都征服了!”“你别说,这琴声配着孩子的笑声,还挺有意思的!”
老王听着客人的夸赞,心里美滋滋的,转身又往后厨走。刚进去,就看见厉沉舟拎着个塑料袋走进来,里头装着些水果糖。“老王,刚在门口买的,给那小家伙的!考了双百,得奖励奖励!”
“你这小子,想得还挺周到!”老王笑着接过塑料袋,拿着糖走到小桌子旁,递给小不点,“孩子,这是叔叔给你的奖励,考了双百真厉害!”
小不点接过糖,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仰着小脸说:“谢谢叔叔!我要把糖带给妈妈吃!还要告诉妈妈,叔叔做的‘草泥木琴’最好吃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苏晚的琴声还在继续,《小星星》的旋律裹着“草泥木琴”的清香,还有孩子的笑声,在小小的菜馆里回荡着,格外温馨。
慢慢的,小不点就把一盘“草泥木琴”吃完了,小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她拿起书包,跟老王他们挥手:“叔叔阿姨再见!我下次还来吃‘草泥木琴’!”
“再见!下次再来!”老王笑着挥手,看着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出菜馆,心里满是暖意。
客人渐渐少了,苏晚也停下了弹琴的手,走到老王身边:“王老板,你看这孩子多喜欢‘草泥木琴’,以后咱们可以专门做个‘儿童版草泥木琴’,食材切得小一点,造型做得更有趣些,肯定更受孩子欢迎!”
温然也跟着点头:“对啊!可以用胡萝卜雕点小动物,或者用鸡蛋摊成小笑脸,孩子肯定喜欢!而且这样一来,带孩子来的家长也会更多,咱们的生意就更红火了!”
厉沉舟拍着大腿:“这主意绝了!我侄女也跟这小家伙差不多大,就爱吃这种好看又好吃的菜,下次我带她来尝尝!”
林渊也笑着说:“王老板,这主意可行。现在带孩子吃饭,家长都愁孩子挑食,咱们这‘儿童版草泥木琴’,又好看又健康,正好解决了家长的难题,肯定受欢迎!”
老王摸着下巴琢磨着,越想越觉得靠谱:“行!就按你们说的来!明天我就准备准备,做个‘儿童版草泥木琴’,专门给孩子吃!说不定以后,来咱这儿吃‘草泥木琴’的孩子,比大人还多呢!”
大家都笑了起来,后厨里的灯亮着,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虽然忙了一天,大家都累得够呛,但看着刚才孩子吃得开心的样子,听着客人们的夸赞,心里都满是成就感。
夜色慢慢深了,菜馆里的客人都走光了,老王他们收拾好店里,坐在桌前休息。老王端过来一盘刚炒好的“草泥木琴”,分给大家:“来,尝尝今儿的最后一盘,也算庆祝咱们要出‘儿童版草泥木琴’了!”
大家拿起筷子,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刚才那个小不点,聊着以后的打算,笑声飘出了窗外,融进了夏夜的晚风里。
老王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里满是感激。从最开始的“麻辣隔愁黑壁”,到后来的“草泥蝶”“草泥木”,再到现在的“草泥木琴”,甚至即将推出的“儿童版草泥木琴”,每一道菜都离不开他们的创意和帮忙。而那个小不点的到来,更让他觉得,这小小的菜馆里,不仅有烟火气和美味,还有满满的温暖和希望。
他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本地的客人还是从纽腰来的客人,大家喜欢的不仅仅是“草泥木琴”的味道,更是这小小的菜馆里的温暖和人情味。而这份温暖,会一直传递下去,让这道“草泥木琴”,成为更多人心中最难忘的味道,让这小小的菜馆,成为大家心中最温暖的角落。
傍晚的霞光透过菜馆的窗户,洒在油亮的桌面上,映得那几盘刚撤下的“草泥木琴”残盘都泛着暖光。老王刚送走最后一波客人,摘下沾着油星的围裙,转身就看见厉沉舟正帮着擦桌子,温然在收拾后厨的案板,林渊忙着归置电子琴,苏晚则在擦拭琴键上沾着的细碎菜末——四个人各司其职,动作麻利又默契,像极了一家人。
老王喉头一热,快步走过去,先是一把攥住了厉沉舟的手。厉沉舟正擦得兴起,被这突如其来的力道拽得一顿,扭头就看见老王眼里闪着光,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花:“厉沉舟啊,老王得谢谢你!你说你这脑子咋就这么灵光,当初提议给‘草泥木’加钢琴服务,还起了‘草泥木琴’这么个好名儿,这才让咱这菜火得一塌糊涂!”
厉沉舟被他攥得手都有点发麻,却笑着摆手:“老王你客气啥!我就是随口一提,主要还是你手艺好,菜好吃才有人抢着来!”
“啥随口一提啊!”老王又使劲握了握他的手,才转向旁边的苏晚,伸手把她的手也攥了过来。苏晚刚擦完琴键,指尖还带着点凉意,被老王温暖粗糙的手一裹,瞬间就暖了。“苏晚姑娘,更得谢谢你!你这双手啊,弹出来的琴声比啥都管用,客人来吃‘草泥木琴’,一半是冲着眼你的琴声来的!你看今儿那几个纽腰来的客人,还特意录了你的琴声发朋友圈,说这是‘最有氛围感的素菜搭配’!”
苏晚被夸得脸有点红,轻轻挣了挣手:“王老板,我就是弹弹琴而已,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主要还是‘草泥木琴’本身招人喜欢,我这琴声也就是锦上添花。”
“添花也得有你这朵好花啊!”老王笑着,又转向林渊,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林渊刚把电子琴盖好,手里还沾着点灰尘,却被老王握得格外实在。“林渊啊,你心思细,当初提议给‘草泥蝶’加菊花造型,后来又帮着琢磨‘草泥木’的食材搭配,每次都能想到点子上!你看今儿那孩子吃的‘草泥木琴’,还是你帮忙切的小口蘑,不然孩子哪能嚼得动!”
林渊温和地笑了笑:“王老板,都是应该的。咱们一起琢磨,才能让菜更好吃,客人更满意。而且温然也帮了不少忙,她的创意才多呢。”
老王赶紧点头,松开林渊的手,又一把攥住温然的手,力道里满是激动:“温然姑娘,你可是咱这的‘创意担当’!从最开始的‘炒蝴蝶’,到后来的‘草泥木’,再到今儿给那孩子做的精致造型,全是你的主意!你这双手巧得很,刻出来的黄瓜条比真仙草还好看,客人每次见了都忍不住拍照,咱这‘草泥木琴’能火到纽腰去,你功不可没啊!”
温然被他握得有点不好意思,脸上漾着笑:“王老板,您太抬举我了。要是没有您这么好的手艺,再好的创意也白搭。您炒的‘草泥木琴’,鲜得很,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爱吃,这才是真本事。”
老王握着四个人的手,迟迟不肯松开,眼眶都有点发红。他来回看着四张年轻的脸,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热乎乎的。“你们四个啊,就是我的贵人!想当初我这小店,也就附近几个老顾客光顾,哪想过能火成这样!现在倒好,每天来吃‘草泥木琴’的人排着队,连纽腰的客人都特意坐车来,工地上的师傅、上学的孩子,谁来了都喊‘老板,草泥木琴’,这日子过得,比过年还热闹!”
他说着,声音都有点发颤:“我刚才算完账,就这‘草泥木琴’,这一个月卖的份数,比我以前半年卖的菜都多!你们说,我不谢谢你们,还能谢谢谁啊!要不是你们一个个出主意、搭把手,我老王哪有今天这光景!”
厉沉舟看着老王激动的样子,拍了拍他的手背:“老王,你可别激动!咱们都是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而且看着你这小店红火,我们也开心啊!以后咱们还一起琢磨新菜,让更多人知道咱这老味道菜馆,知道咱这‘草泥木琴’!”
“对!”苏晚也跟着点头,“以后我一有空就来弹琴,保证让每个点‘草泥木琴’的客人都能听到好听的曲子!”
温然笑着说:“我也继续帮你琢磨造型,咱们不是还要做‘儿童版草泥木琴’嘛,我这就回去想想,怎么才能做得更有趣,让孩子们更喜欢!”
林渊也附和道:“我帮你采购食材,选最新鲜的黄瓜、口蘑和金针菇,保证每一盘‘草泥木琴’都用料实在,味道地道!”
老王听着四个人的话,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握着他们的手更紧了。后厨里的灯光暖黄,映着五个人的身影,明明是小小的空间,却挤满了热闹和温暖。
过了好一会儿,老王才松开手,抹了把眼角,笑着说:“好!好!有你们这句话,我老王就放心了!今儿晚了,我也不炒别的了,咱就吃‘草泥木琴’,我再炒几盘,咱五个好好聚聚,喝两杯!”
“好啊!”厉沉舟第一个响应,“早就想尝尝老王你亲自炒的‘草泥木琴’了,平时都忙着给客人送,自己都没好好吃一顿!”
温然也笑着说:“我来帮忙打下手,这次我要刻个更精致的造型,咱们这顿得吃得有仪式感!”
苏晚则走到电子琴旁,轻轻掀开琴盖:“我来弹首欢快的曲子,给你们助兴!就弹《欢乐颂》,配着老王炒的菜,肯定绝了!”
林渊也跟着走进后厨,帮着老王洗菜、切菜。一时间,后厨里又热闹起来,锅铲碰撞的声音、金针菇下锅的“滋啦”声、温然刻黄瓜条的轻响,前厅里苏晚欢快的琴声,还有五个人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最动听的烟火歌谣。
老王站在灶台前,手里颠着锅铲,看着锅里翠绿的黄瓜、浅褐的口蘑、金黄金针菇在油里翻滚,闻着满屋子的清香味,听着耳边的琴声和笑声,心里满是踏实和幸福。他知道,这小小的菜馆,因为有了这四个年轻人,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道“草泥木琴”,因为有了大家的心意,才成了人人追捧的美味。
菜一盘盘炒好,端上桌。五个人围坐在桌前,拿起筷子,夹起一口“草泥木琴”放进嘴里。脆生生的黄瓜、鲜嫩的口蘑、焦香的金针菇,在嘴里化开,满是清爽的滋味。苏晚的琴声还在继续,欢快的旋律裹着菜香,让这顿简单的晚餐,变得格外温馨。
“好吃!”厉沉舟嚼着菜,竖起大拇指,“老王你这手艺,真没的说!这‘草泥木琴’,越吃越上瘾!”
老王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以后你们随时来,想吃多少有多少!咱这小店,以后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
温然也笑着说:“以后咱们每个月都聚一次,一起琢磨新菜,一起吃‘草泥木琴’,一起听苏晚弹琴,多好啊!”
大家都笑着点头,酒杯轻轻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菜馆里的灯却亮得格外温暖,映着五张满是笑容的脸,也映着这小小的店里,满满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老王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草泥木琴”做得更好,把这小店经营得更红火,不辜负这四个年轻人的心意,也不辜负每一个来吃“草泥木琴”的客人。他知道,这道普通的素菜,早已不是一道菜那么简单,它承载着大家的创意、热情和温暖,也承载着这小小的菜馆里,所有关于烟火、关于陪伴、关于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
而这份温暖和热闹,会一直延续下去,让“草泥木琴”的清香,飘得更远;让这小小的菜馆,成为更多人心中,最温暖、最难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