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御书房密议,翁婿定乾坤。(1/2)
朝会那场不见刀光剑影、却远比战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辩论结束后,满朝文武各怀心思,如同潮水般退出了太极殿。
偌大的殿堂瞬间空寂下来,只余下缭绕的檀香和方才激烈争辩留下的无形硝烟。
李世民并未立刻起驾回宫,他深邃的目光越过散去的人群,落在了正随着人流、意欲悄然退出的杜远身上。
他对身旁侍立的心腹内侍低声吩咐了一句,声音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片刻后,杜远被引至甘露殿旁一间陈设雅致、氛围更为私密的暖阁。此处不似正殿那般庄严肃穆,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李世民已换下了那身象征至高皇权的繁重朝服,仅着一袭玄青色暗纹常袍,腰间随意束着玉带,正背对着门口,负手而立,凝望着墙上那幅巨大的、标注着大唐疆域及主要州府的牛皮地图。
听到身后沉稳的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了朝堂之上那如同冰封的威严与冷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混合着极度兴奋、期待与一丝深藏眼底的审慎担忧的复杂神情。
“杜远,”李世民开门见山,声音里还带着一丝未平的波澜,那是被“科举”二字彻底点燃的雄心在激荡。
“今日朝堂之上,你这最后一击,当真是石破天惊!好一个‘开科取士,唯才是举’!这‘科举’二字,深得朕心!不瞒你说,此念盘桓于朕心中久矣!然……”
他话锋一转,步履沉稳地走到杜远面前,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杜远的眼睛,仿佛要穿透他平静的表象,看到其下的全部考量:
“然此策关系太过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可有十足把握?此策一旦颁行天下,便是将与五姓七望,乃至所有倚仗门荫的天下门阀,彻底推向不死不休的对立面!再无丝毫转圜余地了。”
他微微停顿,语气加重,带着帝王的深远思虑:“盐铁之争,书籍之价,虽伤其筋骨,耗其钱财,动摇其部分根基,却终究未动其安身立命最核心之根本。
但这科举……这是直插其心脉,要彻底断绝他们世代把持朝堂、垄断清贵之途的命根子!他们绝非案上鱼肉,绝不会坐以待毙,后续的反扑,其激烈与酷烈程度,恐怕会超乎你我的想象。
朝堂攻讦、地方阻挠、舆论诋毁,甚至……更阴险的手段,都可能接踵而至。”
杜远迎着李世民那灼热而锐利的目光,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位既是雄才大略的君王、又是自己岳父的男人,胸腔里那颗蓬勃跳动、欲开创千古未有之局面的雄心。
同时也能敏锐地捕捉到那份居于九五之尊之位、必须权衡全局的天然审慎与隐忧。他并未立刻回答,只是唇角微微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神色依旧是那份仿佛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从容与坚定:
“陛下,岳父大人,”他适时地换了个更显亲近与信任的称呼,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箭已在弦,引弓待发,岂能因顾忌鹰隼环伺而畏缩不发?
世间安有算无遗策、万全无失之策?成非常之事,需有非常之魄力与担当。唯有一往无前,方能破局而立。”
他语气平稳,却字字清晰,如同在棋盘上落下决定胜负的子:“盐铁收回,断了他们赖以维系奢靡与庞大关系的暴利之源;
书籍廉价,破了他们垄断知识、把持文化话语权的坚固壁垒;如今这科举取士,便是要完成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彻底砸碎他们世代簪缨、垄断官途的政治特权!
三步连环,如同抽丝剥茧,步步紧逼,层层递进,缺一不可,方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扭转这数百年来积重难返之局面!”
他略作停顿,给李世民消化的时间,随即话锋转向对方最关心的反扑问题,语气中充满了基于现实分析的强大自信:
“至于他们可能之反扑……陛下,他们如今最大的命门,便是流动资金近乎枯竭,被那堆积如山的盐彻底套死!
仓促之间,他们难以调动足够庞大的资源来发动全面、有效的反击。此其一。”
“其二,舆论民心之向背!如今我们有廉价书籍惠及的万千寒门士子之心!他们若敢公然跳出来,阻拦、诋毁科举,便是与天下所有渴望凭借才学改变命运、晋升仕途的读书人为敌!
更是与陛下您广纳天下贤才、励精图治的圣意公然相悖!此乃自绝于天下,自取灭亡之道!他们不会,也不敢如此愚蠢!”
李世民凝神静听,眼中的那一丝担忧如同阳光下的薄冰,渐渐消融,被越来越盛的锐利光芒和果决之色所取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