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心里那点怪异感又冒了出来(2/2)
“先生,我们首先拜访的,是经营盐铁为主的程氏。”刘邦在一旁介绍道,“程氏家主程郑,其家资巨万,与各地郡县皆有生意往来,运送钱币极为不便,对‘飞钱’之需,理论上应是最为迫切。然,此老为人谨慎,甚至可说是顽固,对新事物常持观望态度。”
顾念一点点头:“理解。越是家大业大,越是不敢轻易冒险。我们今日首要目的,是让他了解‘飞钱’,消除疑虑,未必强求他开业当日便使用。”
说话间,马车已在一座高门大宅前停下。门楣高大,石狮威严,显示出主人不凡的财力。递上名帖(用的是少府丞和典客属行人司的官方名义)后,两人在门房等候了片刻,便被引了进去。
程郑是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精明的老者。他在装饰典雅却透着一股厚重铜钱气息的正厅接待了二人,礼节周到,却不失商人的审慎。
寒暄过后,顾念一直接说明了来意,介绍了“大秦钱庄”和“飞钱”的运作模式,强调了其便捷、安全、由朝廷信誉担保的特点。
程郑捻着胡须,静静听完,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两位大人所言,老夫大致明了。此‘飞钱’确能省却押运钱铢之劳顿风险。然……”他话锋一转,“老夫经商数十载,深知钱财之事,稳妥为上。这飞钱……毕竟只是一张凭证,若……途中遗失,或被水火所毁,亦或……钱庄自身有所变故,老夫这钱财,该向何处索要?”
他的问题直指核心——信用与风险。
顾念一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从容应答:“程公所虑,朝廷已有周全考量。飞钱凭证采用特制纸张与多重印鉴防伪,遗失可凭预留印鉴或密语至钱庄挂失。若遇水火等意外,只要存根核对无误,钱庄仍会承兑。至于钱庄本身,”她顿了顿,语气坚定,“‘大秦钱庄’乃陛下钦定设立,由少府、治粟内史共同支撑,受丞相府、御史台监察,其信誉,便是大秦之国信。莫非程公以为,我大秦朝廷,会赖掉区区商贾之款不成?”
她最后一句略带诘问,语气虽缓,分量却重。
程郑脸色微变,连忙躬身:“老夫不敢!陛下圣明,朝廷威严,老夫岂敢置疑。只是……习惯使然,习惯使然。”他干笑两声,转而问道,“却不知,使用这飞钱,需多少费用?”
刘邦适时接话,笑容可掬:“程公,费用一事,朝廷体恤商贾,定为百分取三。即存兑百钱,收取三钱作为手续费,远低于您如今雇佣人手、车马护卫运送钱铢之成本,更免去了路途险阻。况且,首批使用之商户,钱庄还会记录在案,未来或可在借贷、信息等方面,享有优先之权。”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个强调国家信用,一个细数实际好处。程郑沉吟良久,最终道:“两位大人所言,确实有理。此事关系重大,容老夫与族中众人商议一番,再作答复。”
首战未能速胜,但在预料之中。顾念一和刘邦也不逼迫,客气地告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