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刑徒营的第一天(2/2)
他一边艰难地挪动脚步,一边开始仔细观察。
观察监工巡视的规律,观察其他囚犯搬运的方式,观察这条搬运路线的地形。
很快,他发现了问题。
这条搬运路线并非最优选择。
它过于曲折,有些地方坡度极陡,耗费的体力远超必要。
而且,囚犯们搬运时毫无组织,经常出现拥堵、等待,甚至因为路线交叉而互相碰撞,效率极其低下。
搭建用于高处作业的竹木脚手架也显得杂乱无章,结构不稳,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材料的输送速度。
知识,在此刻成了他唯一的武器。
几何学中的最短路径原理,力学中的省力杠杆和斜面应用,甚至一些简单的统筹学概念,开始在他脑中飞速组合。
在一次短暂的休息间隙(所谓的休息,也只是原地站着喘口气),张苍趁着监工不注意,用脚尖在泥地上飞快地划了几下,勾勒出一条更笔直、坡度更缓的虚拟路线。
他又观察了那粗糙的脚手架,心中默默计算着几个关键支撑点的最佳位置和角度。
他不能明目张胆地提出建议,那只会引来监工更深的怀疑和打压。
他必须用行动,用结果来证明。
再次搬运时,他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同组的几个囚犯。
“走这边,坡缓一点。”他低声对旁边一个同样累得快要虚脱的汉子说,示意他跟上自己选择的路线。
起初那汉子有些犹豫,但在尝试了一次,发现确实省力一些后,便默默跟从。
张苍又在对脚手架进行加固时,“无意”中调整了两根支撑竹竿的角度,使其受力更合理。
在堆放石块时,他悄悄利用几块小石头作为支点,做了一个简易的斜面,让后续的搬运省力了不少。
这些改动极其微小,混杂在繁重混乱的劳作中,几乎不引人注意。
但效果,却在潜移默化中显现。
他们这一小组,搬运的速度似乎比旁边几组稍微快了一点,堵在路上的时间少了一些,摔倒受伤的情况也有所减少。
虽然依旧疲惫欲死,但那种完全看不到希望的窒息感,似乎减轻了一丝丝。
这一切,并没有逃过所有人的眼睛。
傍晚,收工的号角声(其实就是一段被敲响的破铜片)凄厉地响起。
囚犯们如同被抽干了力气的破布口袋,瘫倒在地,连爬回窝棚的力气似乎都没有。
张苍靠着冰冷的石壁,大口喘息,背上鞭伤火辣辣地疼,浑身骨头像散了架。
但他眼中,却有一丝极淡的、名为“希望”的光芒在闪烁。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比普通监工稍好些、像是小队头目模样的人,在清点人数时,目光在张苍身上停留了片刻。
他注意到了今天这个新来的、看似文弱的囚犯所在的小组,效率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他没有说话,只是多看了张苍两眼,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张苍感受到了那道目光,心中一凛,但随即又平静下来。
被注意到,或许是风险,但……又何尝不是机会?
在这人间地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可能是唯一活下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