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 第72章 市掾的猫腻

第72章 市掾的猫腻(1/2)

目录

渭阳君府案的余波尚未平息,咸阳官场仍处在“铁面御史”带来的震撼与审视中,张苍却已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括,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片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的领域。

御史府值房内,刚刚送走一批就王勇案后续处理事宜请示的属吏,张苍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正准备梳理一下“查禁”事务的进展,随从文书便捧着一卷质地各异、甚至有些破烂的帛布和竹简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色。

“大人,这是……刚收到的,来自东市十余家商贩的联名诉状。”

文书将诉状放在案头,补充道,“他们不敢走正门,是托一个送菜的老翁,悄悄塞给门房的。”

张苍眉头微蹙,展开那卷由多块大小不一的布片和竹简拼凑而成的“诉状”。

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甚至是简单的图画代替,但表达的意思却惊人一致——控诉东市市掾管理员胡荼,滥用职权,横征暴敛,敲诈勒索。

一个卖陶器的老翁画了个瓦罐,旁边写着“胡掾强索‘陶器落地税’,瓦罐未碎,亦要交钱!”

一个贩丝的妇人用炭笔画了匹绢,旁注“新绢入市,须缴‘彩光税’,否则不许摆卖!”

一个屠户的简上更是愤懑:“每日‘血污清理费’、‘刀具管制费’、‘牲畜惊扰费’……名目繁多,稍有不从,便掀摊夺肉,拳脚相加!”

诉状最后,是十几个歪歪扭扭的签名和红手印,透着股压抑已久的悲愤。

“市掾胡荼……”张苍放下诉状,眼中寒光一闪。

这并非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廷尉府以往的零星卷宗里,也有过关于东市吏员作风蛮横的记录,但皆因“证据不足”或“小事一桩”不了了之。

如今看来,这绝非个案,而是系统性的腐败!

他立刻调阅了东市相关的管理规章和税赋记录。

秦法对市贸管理本有严格规定,税率、费种皆有定数。

但现实是,基层小吏手握管理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商贩惧官的心理,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这胡荼,不过是其中尤为猖獗的一个。

‘问题的本质,不在一个胡荼,而在于这套缺乏有效监督、权力寻租空间巨大的基层管理体系。’张苍心中明镜似的。

惩处一个胡荼容易,但若不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很快就会有张荼、李荼冒出来。

视角转换:章邯休沐,亲历东市

同一时间,休沐在家的卫尉丞章邯,难得有空闲,便换了常服,信步来到咸阳东市采买些日常用物。

东市是咸阳城最繁华的市集之一,人流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

章邯行走其间,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与往常相比,今天的市集似乎少了几分应有的活力,商贩们的脸上大多带着一种谨慎乃至惶恐的神色,目光不时警惕地扫视着市掾办公的“市亭”方向。

章邯在一个卖黍米的老农摊前停下,抓起一把黍米看了看成色。

老农连忙堆起笑脸:“军爷,上好新米,价钱公道!”

章邯正要问价,忽听旁边一个绸布摊位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一个穿着低级市掾官服、腆着肚子、面色倨傲的汉子,带着两个帮闲,大摇大摆地走到摊位前,正是胡荼。

那摊主是个中年妇人,见状脸色一白,赶紧从钱匣里数出几枚半两钱,赔着笑脸递过去:“胡掾,今日的‘摊位整洁费’和‘丝帛展陈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