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盲相(一)(1/2)
九月初二,徐州城外,云龙山下。
向天歌与崔道长一路走来,看了一路的兵荒马乱,而今日,他们则是眼见徐州一带扯旗造反的义军,拿着锄头耙子浩浩荡荡要去攻打徐州城。
一个个穿着破衣烂衫的所谓义军,排着散乱的队形从向天歌二人面前走过,其中有人的草鞋上还粘着水田里的泥巴,好像早上还在种田,中午就被拉来起义。
崔道长拦住了一位头发半秃半白,裤腿一长一短,哆哆嗦嗦拄着一根破木头棍的老人。
“福生无量天尊。”崔道长微微施礼,“敢问这位老施主,您也是要去,呃……攻打徐州城么?”
老人抬眼皮打量了二人一番,点点头面无表情地答道:“没错,打城去。”
“老人家,您如此年岁,为何还要如此?”崔道长问道。
“呵……”老人咧嘴笑了笑,“年景不好,兵荒马乱,俺的田让乱军给踩坏了,米缸里就剩一升米,不去打城难道活活饿死啊?”
向天歌本来是背对着老人,却被老人这句话扎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我看你们二位不是寻常人,”老人笑道:“听句劝,离徐州远点儿吧,这都是吃不上饭要去玩命的,活到我们这个份儿上,干不出什么好事儿了。”说罢,老人朝向天歌与崔道长二人摆摆手,转身重新加入这前途未卜的义军洪流。
崔道长与向天歌对望一眼,很是听劝地与义军错开,绕路向徐州城方向走去。
徐州城西约二十里,丁塘山下拔剑泉。坐在几百年前汉高祖刘邦拔剑刺出的泉眼边,向天歌与崔道长二人遥遥地看向东方——徐州城,楚汉相争之时,这座雄据一方的大城正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国都——彭城。
“久闻徐州城山川形胜,城池雄壮,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崔道长望着二十里外看去都显得颇为壮观的徐州城墙,颇为感慨地说道,“不过……”崔道长极目远眺,沉吟道:“这徐州城防,是不是太过松懈了些?城墙之上看不见几个军士不说,这城门怎么还四敞大开的。”
把右手伸进泉水中揉着水流的向天歌闻言,勉强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徐州城,语气黯然道:“徐州刺史是盲相祖珽,义军声势浩大,祖珽想唱一出空城计也说不定。”
“盲相祖珽。”崔道长对于向天歌熟稔北齐政局已然司空见惯,“有所耳闻,莫非施主来这徐州城,要见的正是此人?”
“道长猜对了,正是。”向天歌淡淡答道。自今日遇见义军之后,向天歌的情绪就一直很是复杂。
“施主莫非担心这义军攻入徐州城,玉石俱焚,盲相祖珽也不能幸免?”崔道长关切问道。
“那倒不是。”向天歌抚摸着泉水,轻声答道:“祖珽这人,虽然人品一塌糊涂,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如果他坐拥徐州城还能死在义军之手,那他靠什么把北齐朝廷搅得翻江倒海。”
“无量天尊,施主言之有理。”崔道长道。说到此处,徐州城南约十数里处,一簇簇土黄色的斑点逐渐汇合在一处,形成了一个约摸五六里方圆的大斑块,从崔道长和向天歌的方向看过去,宛如大地的一块补丁。
“义军汇合得差不多了,这数量看起来可不少啊,”崔道长轻声道。
向天歌捧起泉水拍在脸上,不知是想洗去尘土还是压一压脸颊的滚烫,深吸了几口气,徐徐放下双手,转过头来看向徐州与义军。
义军人数不少,却没有个领头人,好几股义军聚在一起立刻人声鼎沸起来,整片义军乱乱哄哄,却没有一股义军愿意打头阵,秋阳挂得高高,暴晒着这些本就有些疲惫的义军,一些力弱年迈的,索性直接坐到了地上喘粗气,这样下去都不用交战,只要太阳再晒一会儿,这些义军就得损失一半人手。
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终是有一位光头首领听不下去,自告奋勇带着几百个年轻胆子大的义军担当先锋,巨大的斑块如同一个被刺破的水囊,一条水线缓缓淌向了徐州城。
“义军开始……呃,进攻了。”崔道长实在不知道这样的队形能不能算是攻城,勉强说道。
“我们也走吧。”向天歌整了整衣衫,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