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暗流涌动 家宅琐事(2/2)
这些琐碎的家宅事务,以往的原主是从不关心的,甚至觉得厌烦。但此刻李默听来,却觉得有一种真实的烟火气,让他从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暂时抽离出来。
“娘不必为这些烦心。”李默安慰道,“二娘若再不安分,您便告诉她,府里如今是我当家,若想让她兄弟有个前程,让她兄弟自己来寻我说话。至于珊妹妹的婚事,不急,总要寻个妥当人家,我日后也会留意。”
赵氏有些惊讶地看着儿子。自从儿子病愈后,不仅变得有担当,连这些后宅琐事也愿意过问,且处理得如此沉稳有度。她心中又是欣慰又是酸楚,只连连点头:“好,好,有默儿你这话,娘就放心了。”
戌时初刻,积善堂后院工坊
晚膳后,李默再次来到后院工坊。白日里的惊险,更让他坚定了必须尽快掌握足够自保力量的决心。
提炼硝石的工作仍在继续。经过多次失败和调整,工艺已渐趋稳定,但效率和纯度依旧不尽如人意。李默挽起袖子,亲自操作。他指挥李铁柱控制炉火温度,让张石头注意冷凝竹管的出水情况,自己则仔细记录着每一次的数据变化:硝土与草木灰水的比例、加热时间、结晶情况……
空气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汗水浸湿了衣背。在这重复而枯燥的劳动中,李默的心绪反而渐渐平静下来。化学反应是诚实的,付出多少努力,便有多少回报,这比人心之间的算计要简单得多。
“少爷,您看这次结的晶,好像比上次白了些。”福伯举着一盏油灯,看着陶罐底部析出的晶体,语气中带着欣喜。
李默凑近仔细观察,又捻起一点在指尖搓磨,点了点头:“杂质还是多了些,但已有进步。记住这次的火候和配比,下次就按这个来。”他知道,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短期内是痴人说梦,目前只能依靠这种手工作坊式的摸索,积累经验,培养第一批懂行的工匠。
亥时正刻,书房
夜深人静,李默独自坐在灯下。桌上是今日大理寺送来的一份例行公文,告知那名东宫内侍已“暴毙狱中,经查确系急症”,此案就此结案,勿再议论。
李默面无表情地将公文丢在一旁。这个结果,早已预料。
他铺开纸张,开始给皇帝写一份关于“神机营”筹建的初步构想奏折。奏折中,他刻意淡化了火药的军事用途,而是强调其在开山修路、矿山挖掘等方面的“民用”前景,并详细阐述了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工匠稀缺、原料采购不易、标准难以统一等等,言辞恳切,只求陛下允其慢慢摸索,并未要求大量资源倾斜。
这是一份以退为进的奏折。既向皇帝表明自己仍在用心办事,又示弱以降低各方的警惕,尤其是东宫那边的敌意。
写完奏折,他用火漆封好,明日便可递入宫中。
做完这一切,他吹熄了灯火,却没有立刻入睡。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太子绝不会就此罢休。那神秘纸条的主人也在暗中窥伺。皇帝的心思深沉如海。而家中,还有母亲需要奉养,有琐事需要打理,有这积善堂上下几十口人需要庇护。
前路漫漫,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