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夜雨腥风反掌间(2/2)
紧接着,就在当日的朝会之上,数名言官仿佛约定好了一般,联名上奏,言辞激烈地弹劾李默“查案不力,举措失当,致使逆党如此猖獗,竟敢夜袭侯府,惊扰圣听,动摇国本!”,甚至隐晦却恶毒地暗示,正是因为李默查案手段过于酷烈、树敌过多,才招致如此疯狂的报复,请求皇帝“暂缓其权柄,另选持重老成之臣主持,以安朝野人心”。
与此同时,京城的大街小巷,市井茶肆之间,也开始悄然流传各种精心编造、版本不一的谣言。有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声称李默其实早已与“天机阁”暗中勾结,所谓的遇刺不过是自编自导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骗取皇帝信任,攫取更大权力;有的则信誓旦旦地说李默查案是假,排除异己、揽权自重才是真,将许多朝中官员的落马都归咎于他的打击报复;更有的甚至将之前皇宫地穴那场惊心动魄的异动和危机,也歪曲事实,归咎于李默,说他引动了邪阵,才招来天罚,是不祥之人……
一时间,谣言四起,甚嚣尘上。李默仿佛陷入了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境地。暗杀、伏击、舆论攻击、朝堂弹劾……组合拳一套接着一套,如同狂风暴雨般向他袭来,意图从肉体到名誉,彻底将他摧毁。
皇帝萧景琰高坐龙椅之上,面对御史们慷慨激昂的弹劾,面色阴沉如水,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工,却并未当场表态,既未申饬言官,也未维护李默,只是沉声下令严查刺客及皇城司小队遇伏之事,便宣布退了朝,留下满朝文武暗自揣测圣意。
退朝后,皇帝在内书房单独召见了李默。
“爱卿昨夜受惊了。”皇帝看着李默,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仿佛能看透人心,“朝堂上的风声,市井间的流言,朕都知道了。”他轻轻敲着桌面,等待着李默的回答。
“陛下明鉴,此乃逆贼困兽犹斗,混淆视听之卑劣策略,意在阻挠查案,离间君臣。”李默沉声应道,神色坦然,并无半分慌乱。他相信皇帝的判断力。
“朕自然知道。”皇帝摆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更深的冷厉,“朕坐在这龙椅上,见过的风浪多了。朕只是想知道,面对如此局面,内外交攻,你待如何?”他想看的,是李默的应对和心志。
李默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如同经过淬炼的精钢,没有丝毫杂质:“陛下,跳梁小丑,百般伎俩,何足道哉?其手段越是卑劣急切,越是证明臣之所为,已伤其根本,触及核心。臣请陛下允准,对西山‘听泉别业’,即刻动手,犁庭扫穴!唯有擒获真凶,揭开真相,一切谣言诽谤,自当不攻自破!除此之外,臣无所惧,亦无需多言!”
皇帝凝视着李默那年轻却坚毅无比的面容,片刻之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和决断,缓缓点头,声音斩钉截铁:“准!朕再调一营金吾卫精锐,归你调遣!朕要看看,那西山别业里,到底藏着怎样的魑魅魍魉,敢如此兴风作浪!”
“谢陛下信任!”李默躬身行礼,眼中寒光乍现,如同出鞘的利剑。有了皇帝这明确的、毫无保留的支持,他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
他回到皇城司衙门,立刻进行紧锣密鼓的部署,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
“冯指挥使,你坐镇京城,统筹全局,继续追查刺客来源,全力压制流言,稳住朝堂局面,凡有趁机生事、散布谣言者,严惩不贷!”
“韩震!”李默目光转向浑身杀气未散的韩震,“点齐皇城司最精锐、最可靠的人手!并持陛下手谕,立刻去调集金吾卫一营兵马!随后立刻出发,以最快速度,将西山‘听泉别业’,给本侯围得像铁桶一般!许进不许出!记住,是一只苍蝇也不许飞出去!”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尤其要记住,里面的人,特别是那个可能患有隐疾的核心人物,要尽可能抓活的!本侯要亲自审问,看看他到底是不是那藏头露尾的‘灰鹊’!”
“是!末将遵命!定不辱命!”韩震抱拳领命,声音洪亮,浑身杀气腾腾,转身大步流星而去,甲胄铿锵,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很快,皇城司的精锐缇骑与一营装备精良、旗帜鲜明的金吾卫在大校场完成集结,马蹄雷动,刀枪如林,一股肃杀之气冲天而起。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出京城,扬起漫天尘土,如同一条钢铁洪流,直扑西山方向!
李默站在皇城司内最高的了望台上,手扶栏杆,远望着军队远去扬起的滚滚烟尘,目光深邃如渊,仿佛穿透了空间,看到了那座隐藏在西山脚下的“听泉别业”。
他知道,这很可能是一次与那神秘“灰鹊”的直接对决,甚至是最终的摊牌。对方经营日久,那别业之内,定然是机关重重,守卫森严,堪称龙潭虎穴。
但这一次,他手握皇帝钦命,麾下兵强马壮,自身意志更是坚不可摧。他绝不会再让目标逃脱!
昨夜侯府的血不能白流,那些忠心护卫牺牲的兄弟们的命,还有那支在义庄全军覆没的皇城司小队……这一笔笔血债,是时候连本带利,向那藏于暗处的“灰鹊”,彻底讨回来了!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昨夜的血腥味,而他的眼神,已只剩下冰冷的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