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砥剑待发(1/2)
宁波府的空气仿佛被绷紧的弓弦,充满着火药的气息。
周勃坐镇官署,一道道命令如同插上翅膀的鹰隼,飞向沿海各卫所、水寨。
整个浙江的海防体系,在这位钦差总督的铁腕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定海卫水寨内,敲打木料、拉扯缆绳的声响日夜不息。工匠和士卒们围着那些破旧待修的舰船,如同蚂蚁般忙碌。
刘大勇亲自督工,嗓门嘶哑,不时亲自上手,将偷懒耍滑者骂得狗血淋头。
一艘艘福船、海沧船被拖上船坞,修补漏洞,更换朽木,加固船体。虽然依旧比不上周勃在东瀛见识过的、缴获自西洋的部分舰船,但至少恢复了基本的出海作战能力。
更让周勃在意的是火器。
他亲自检视了卫所库存的碗口铳、佛郎机炮,大多老旧不堪,射程近,精度差,与白沙岙缴获的那些精良快铳相比,简直是烧火棍。
“必须尽快装备新式火器!”周勃对随行的工部匠作交代,这些匠人是太子特意派来,协助水师建设的。“仿照缴获的式样,能造多少造多少!火药提纯,弹丸规制,务必精益求精!”
匠作们面露难色,其中一人拱手道:“部堂,此铳结构精巧,非寻常铁匠可为。且所需精铁、工匠、时日……”
“没有时日!”周勃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倭寇、红毛夷不会给我们时日!缺什么,列单子,本官去弄!工匠不够,从全省,乃至南直隶征调!一个月,本官要看到第一批可用的新铳!”
他深知,面对拥有更先进火器的敌人,水师若不能在装备上尽快拉近距离,仅靠血勇之气,代价将无比惨重。
与此同时,对曹家余党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内应势力的清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东厂番子展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专业与酷烈,接连挖出了几个为曹家传递消息、提供便利的中下层官吏和卫所兵丁,一时间,宁波府内外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却也使得潜在的叛徒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周勃心中那根弦却越绷越紧。曹永昌和那“海龙王”如同消失在茫茫大海,再无踪迹。
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预示着更猛烈的爆发。
他加派了更多的哨船,冒险向外海搜索,重点关注那些易于藏身的岛屿链。
十日后,来自京城的六百里加急,终于抵达。
信使风尘仆仆,将一份密封的漆盒呈到周勃面前。打开漆盒,里面是太子的亲笔手谕,以及一份盖着东厂和大内印信的机密附件。
周勃屏退左右,仔细阅读。太子的手谕字迹凌厉,透着一股杀伐之气:
“周卿览奏,东南之事,朕已尽知。红毛夷狼子野心,竟敢觊觎天朝海疆,勾结内贼,其罪当诛!卿临机决断,肃清内鬼,缴获实证,有功于国。”
“着卿全权处置东南剿倭事宜,凡通倭、资敌、怠战、抗命者,无论官职高低,背景如何,皆可先斩后奏,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勿需疑虑!”
“另,新式水师乃国之重器,筹建不可懈怠。工部匠作及后续钱粮、物料,不日即由漕运南下,卿可放手施为。东南海疆之安危,系于卿一身,望卿不负朕望,扬我国威,荡平妖氛!”
言辞恳切,信任有加,更带着不容置疑的支持和殷切期望。尤其是“先斩后奏”四字,让周勃心头大定,这意味着他在东南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展拳脚,扫清一切障碍。
他接着打开那份机密附件。里面是东厂根据钱贵口供、缴获物证以及潜伏在沿海各处的暗探回报,汇总分析出的更详细情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