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印尼泗水社区,停车与门禁的无缝对接(1/1)
清迈旅游区项目的签约仪式刚结束,印尼泗水市政府就向中国智慧产业联盟发来合作邀约——作为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近年来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15%的速度激增,目前全市私家车数量已突破80万辆,而社区停车位仅约45万个,供需缺口达35万个。“停车难”已成为泗水社区居民最头疼的问题:居民回家后需在社区内绕圈找车位,平均耗时超15分钟;部分车主因找不到车位,违规停在社区道路两侧,导致消防车、救护车无法通行,去年就发生过2起因违停延误急救的事件。此次社区停车智能升级项目预算3.5亿人民币,计划覆盖全市10个大型社区,核心目标是“提升车位利用率,消除违停隐患”。
联盟接到需求后,迅速组建由慧通交通、辰星科技主导的专项团队——慧通交通在智能停车领域经验丰富,其研发的“车位引导系统”已在国内200多个社区落地,能实现车位实时监测与导航;辰星科技则在泗水有成熟的社区门禁布局,此前落地的12个社区安防项目中,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使用率达98%。“泗水的需求本质是‘人-车-位’的协同管理,不是单纯解决‘找车位’,而是要让居民从进社区到停好车的全过程都顺畅。”林辰在专项团队会议上明确方向,“我们要把门禁系统的‘人脸信息’和停车系统的‘车位信息’打通,让居民刷脸的瞬间,就能知道自己的车位在哪,甚至不用手动操作就能完成停车流程。”
专项团队随即前往泗水展开实地调研。在泗水东部的“泗水湾社区”——这个拥有3000户居民、仅800个停车位的大型社区,团队亲眼目睹了停车乱象:傍晚6点,居民下班高峰期,社区主干道上挤满了缓慢行驶找车位的车辆,部分车主摇下车窗,焦急地询问路边保安“是否有车位”;社区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违规停放着数十辆私家车,仅留下中间一条狭窄通道,供小型车辆缓慢通行;一位居民因找不到车位,无奈将车停在社区消防通道上,刚下车就与前来劝阻的保安发生争执。“每天这个时候,我们至少要处理5起违停纠纷,还要帮居民找车位,根本忙不过来。”社区物业经理哈迪说。
在“丹戎佩拉社区”,团队还发现:社区现有的停车系统与门禁系统完全脱节——居民刷脸进入社区后,需自行开车绕圈寻找车位,或下车询问保安;部分有固定车位的居民,因记不清车位位置,仍需花费时间寻找;而社区的车位信息更新滞后,常出现“保安告知有车位,居民到了却发现已被占用”的情况。“我们的停车系统还是人工登记,车位是否空闲全靠保安记忆,准确率不到60%。”社区安保负责人阿卜杜勒说。
基于调研结果,专项团队很快敲定“刷脸停车”无缝对接方案,核心分为三大模块:
一是人车信息联动模块,由辰星科技与慧通交通协同开发。辰星科技将社区现有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与慧通交通的智能停车系统打通:居民在社区登记人脸信息时,同步录入车辆信息(车牌号、车型)及车位类型(固定车位\/临时车位);当居民驾驶车辆抵达社区入口,刷脸通过门禁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其人脸信息,同步查询对应的车位状态——若为固定车位车主,系统会在门禁抬杆的同时,通过车载导航(支持carpy、安卓Auto)或居民手机App,推送“固定车位位置导航”,引导车辆直接前往车位;若为临时车位用户,系统则会实时显示社区内剩余临时车位数量及位置,供居民选择。
二是车位实时监测模块,由慧通交通负责。在每个车位的地面安装“车位占用传感器”,传感器采用超薄设计(厚度仅1厘米),嵌入地面后不影响车辆通行;同时,在停车场入口、主干道分叉口安装“车位引导屏”,实时显示各区域剩余车位数量。传感器与引导屏通过5G网络连接,数据更新延迟不超过1秒——当车辆驶入车位,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立刻将“车位占用”信息同步至引导屏,对应区域的剩余车位数量自动减1;当车辆驶离,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消失,信息同步更新,剩余车位数量自动加1。此外,系统还开发了“车位预约”功能,居民可在回家前1小时,通过手机App预约临时车位,预约成功后,系统会为其保留30分钟。
三是违停智能治理模块,针对泗水社区“人车混行”的环境优化设计。慧通交通在社区主干道、消防通道、非机动车道两侧,加装具备“违停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摄像头采用多角度安装,确保覆盖所有禁止停车区域;系统设定“分级处置机制”:一旦检测到车辆违规停放,10秒内先向车主手机发送提醒短信(含违停位置、违规原因、整改时限),提醒其15分钟内移车;若15分钟后车辆仍未移走,系统自动向物业安保终端推送“违停处置需求”,附带车辆照片、车牌号及车主联系方式,方便保安上门沟通;对于多次违停(月度超3次)的车主,系统会将其信息同步至社区管理处,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约谈警告。
为提升方案的适配性,专项团队还针对泗水社区的道路特点做了细节优化:在社区狭窄道路的车位旁,加装“倒车辅助摄像头”,帮助车主快速停车;在临时停车区设置“自动缴费终端”,支持现金、印尼盾电子支付(oVo、Gojekpay),车主停好车后可直接扫码缴费,无需人工干预;对于无固定车位的访客车辆,系统会在其进入社区时,自动分配临时车位,并通过短信告知访客“停车时长及缴费方式”。
方案完成后,联盟团队首先在“泗水湾社区”展开试点:为社区所有车位安装车位占用传感器,在入口处加装人脸+车牌识别一体机,在主干道两侧安装违停监测摄像头,并完成门禁与停车系统的联动调试。试点首周,就展现出显着效果——居民阿卜杜勒是一位有固定车位的业主,某天傍晚下班回家,他在社区入口刷脸后,手机App立刻收到“固定车位b区12号空闲,导航已开启”的提示,随后按照导航,仅用2分钟就找到车位并停好车;而之前,他平均需要10分钟才能找到自己的车位。
试点运行一个月,“泗水湾社区”的停车数据发生根本性变化:居民平均找车位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3分钟,社区主干道的通行效率提升60%;违停率从之前的50%下降至10%,消防通道、非机动车道的违停现象基本消除;物业处理停车相关纠纷的数量从每天5起降至1起以下。更让居民满意的是,系统的“车位预约”功能解决了临时停车难题——居民可提前预约车位,回家后直接停入,无需再绕圈寻找。
泗水市政府官员在考察试点时,亲自体验了“刷脸停车”流程:驾驶测试车辆抵达社区入口,刷脸后,系统自动识别并推送临时车位导航,全程无需下车、无需手动操作,仅用3分钟就完成停车。“这套系统不仅解决了停车难,还让社区管理更高效,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泗水路政管理局局长萨普托当场表示,决定与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将方案推广至全市10个大型社区。
签约仪式上,萨普托还特别提到:“慧通交通的智能停车系统适配性很强,不仅能解决泗水的停车问题,还能根据不同社区的特点做调整。我们已经向印尼其他城市的市政部门推荐了这套系统,雅加达、棉兰等城市的相关部门也表达了合作意向。”
消息传到慧通交通,研发总监陈明兴奋地对团队说:“这是我们的智能停车系统首次大规模进入印尼市场,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泗水的使用反馈,优化系统的多语言支持(新增印尼语界面)和支付方式,争取开拓更多东南亚市场。”
此时的“泗水湾社区”,傍晚时分的主干道上,车辆有序行驶,再也没有之前的拥堵乱象;车位引导屏上,实时更新的剩余车位数量清晰可见;居民们刷脸进入社区后,按照导航快速找到车位,脸上满是轻松的笑容。林辰站在社区入口,看着这顺畅的停车流程,心里清楚:泗水项目的成功,不仅是慧通交通与辰星科技技术协同的成果,更证明了联盟“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方案设计理念——只有真正解决用户从“进门”到“停车”的每一个痛点,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获得认可。在东南亚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联盟企业正以更精准、更贴心的解决方案,不断赢得市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