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慈善的全球足迹(1/1)
当辰星在欧洲打赢海外维权官司、海外业务订单稳步增长时,辰星慈善基金的办公室里,一场关于“慈善国际化”的讨论正热烈进行。此前,“乡村科技教育计划”在国内西部贫困地区落地两年,已为100所乡村学校配备计算机教室,培训2000余名基层教师,惠及学生超5万人,相关成果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关注——UNDP正寻找科技赋能全球减贫的合作案例,辰星的计划恰好契合其“通过教育减贫”的战略方向。
“UNDP的工作人员上周专程来考察,对我们的计划很认可,希望能合作将模式推广到东南亚贫困地区。”苏婉拿着合作意向书,向林辰和基金理事会成员介绍,“东南亚有近2000万儿童因贫困无法接受优质教育,尤其是科技教育资源,比国内西部更匮乏。如果能将‘乡村科技教育计划’落地东南亚,不仅能帮助当地孩子,也是辰星慈善基金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
林辰翻看UNDP提供的东南亚教育现状报告,数据触目惊心: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的乡村学校,计算机普及率不足10%,70%的教师从未接受过科技教学培训,孩子们对计算机、AI的认知几乎为零。“慈善不应有国界,能通过我们的经验帮助更多国家的孩子,这是辰星的责任。”林辰当即拍板,同意与UNDP启动合作,并成立“国际科技教育专项小组”,负责计划的海外落地。
合作初期,最大的挑战是“本地化适配”。东南亚地区的语言、教学体系、基础设施与国内差异巨大,直接照搬国内模式显然行不通。专项小组用三个月时间,分赴柬埔寨、老挝、缅甸的15个乡村地区调研,最终确定了“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方案。
在硬件适配方面,考虑到东南亚部分地区电力不稳定、网络带宽有限,专项小组将国内的计算机教室升级为“低功耗智能教室”——选用太阳能供电的便携式计算机,续航时间可达12小时;开发离线版教学系统,提前下载好编程课程、AI科普视频,无需联网即可使用;同时配备简易维修工具包,培训当地教师基本的设备维护技能,解决“设备坏了没人修”的问题。
语言与课程设计是另一大重点。专项小组联合当地教育部门、UNDP的语言专家,将课程翻译成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三种语言,同时调整课程内容:减少复杂的编程理论,增加趣味化的实践操作,比如用编程机器人完成简单的“水果分类”“路径规划”任务;引入当地文化元素,让孩子用AI绘画软件绘制传统服饰、民俗场景,既学习技术,又传承文化。
教师培训则采用“1+1+1”模式:由辰星的科技讲师培训UNDP的当地协调员,再由协调员培训乡村学校的教师,最后通过“线上云课堂”持续跟踪指导。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设备操作、课程教学,还加入了“科技教育融入本土课程”的方法论,帮助当地教师将编程、AI知识与数学、科学课结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2024年9月,“东南亚乡村科技教育计划”在柬埔寨马德望省的5所乡村学校率先试点。当首批“低功耗智能教室”运抵学校时,孩子们好奇地围着太阳能计算机,轻轻触摸屏幕,眼神里满是期待。在第一堂编程课上,当地教师桑妮用老挝语教孩子们拖动代码块,控制屏幕上的小机器人走迷宫。10岁的男孩占塔很快掌握了技巧,成功让机器人绕过所有障碍,他兴奋地举起手:“老师,我还能让机器人跳传统舞蹈吗?”桑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们一起试试!”
试点三个月后,成效逐渐显现。5所学校的学生中,80%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完成基础操作,60%掌握了简单的编程逻辑;当地教师共开发出12节“科技+本土课程”,其中“用AI绘制吴哥窟壁画”的课程,还被柬埔寨教育部列为乡村学校示范课程。UNDP的项目评估报告显示,参与计划的孩子“对科技的兴趣显着提升,未来希望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之前增长35%”。
试点成功后,计划迅速在老挝、缅甸推广。截至2025年初,辰星慈善基金已在东南亚三国建成30所“低功耗智能教室”,培训600余名当地教师,惠及学生超1.5万人。为确保计划的可持续性,专项小组还与当地NGOs合作,建立“科技教育互助网络”,定期组织学校间的技术比赛、教师交流活动;同时设立“科技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到首都的科技院校深造。
在计划的年度成果发布会上,UNDP亚太区主任阿西姆?乔杜里高度评价:“辰星的‘乡村科技教育计划’为全球减贫提供了‘科技+教育’的创新模式,它不仅帮助东南亚的孩子接触科技,更点燃了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UNDP将继续与辰星深化合作,把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发展中国家。”
林辰在发布会上,看着大屏幕上孩子们操作编程机器人的笑脸,感慨道:“减贫不是简单的物质援助,更要赋能——通过科技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掌握改变未来的工具。辰星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世界,与UNDP一起,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科技企业的力量。”
此次合作,不仅让辰星慈善基金的影响力扩展到国际,更让“中国科技慈善模式”得到认可。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纷纷联系辰星,希望探讨更多领域的合作。而林辰知道,慈善的脚步不会停止——未来,辰星还计划将远程AI诊断系统、智慧农业技术引入东南亚贫困地区,用更多元的科技手段,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让慈善的温暖跨越国界,传递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