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两万米(2/2)
指挥中心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个深度,远远超过了已知的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约-11,000米)。
它不应该存在,但它就在那里。
“一个……远远超出地壳平均厚度,甚至可能穿透了莫霍面的深度……”一位地质学家喃喃道,“这怎么可能保持结构稳定?”
“物理规则在那里已经改写,用我们的常识去理解它毫无意义。”司星墟斩钉截铁地说,“终结这一切的关键,必然就在这深渊之底。我们必须下去。”
“下去”两个字,重若千钧。每向下一米,都是对人类现有工程学、材料学和物理学的极限挑战。
压力:两万米水深的海底压力超过每平方厘米两吨,现有任何载人潜水器都无法承受。
环境:汞海的超流体、高腐蚀、未知能量场特性,对任何探测设备都是噩梦。
导航:常规导航手段在强干扰和扭曲的物理规则下可能完全失效。
未知威胁:下方可能存在比上浮冰晶更可怕的东西。
……
与此同时,卫星图像和全球海洋监测网络显示,南海那片银灰色的汞海领域正在以缓慢但不可阻挡的速度向外扩张。虽然冰晶上浮频率似乎暂时稳定,但谁也不知道深渊之下何时会发生一次剧烈的“喷发”。
人类不敢等,也等不起。
“归墟计划”被提升至全球最高紧急应对等级。
安全区外,以中国“台湾”号和美国“马丁路德金”号两艘航空母舰为核心,迅速组建起了前所未有的联合前沿基地。
它们如同两座移动的钢铁城市,搭载的不再仅仅是战机,而是从全球各大研究机构、军工企业紧急调集而来的顶尖科学家、工程师、深海探险家以及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前沿、甚至处于实验室阶段的装备。
甲板上,直升机起降频繁,运送着人员和物资。机库和改装后的舱室内,临时实验室和设计中心24小时运转。全息屏幕上不断更新着归墟的数据模型、汞海扩散预测图以及各种脑洞大开的深潜器设计方案。
气氛紧张得如同战时,但目标却并非任何国家,而是人类不得不共同面对的、来自深海的未知。
争论、演算、失败、再尝试……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而脚下的归墟,依旧沉默地散发着致命的绀碧色光芒,仿佛在静静等待着下一个敢于挑战它的访客。
司星墟站在“台湾”号的舰岛上,望着远方那片颜色明显异于常态的海水,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刚收到的报告——关于冰晶内爆前捕捉到的那段规律脉冲信号的初步分析。
信号仍在重复。它在试图诉说些什么?是警告?是求助?还是……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