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太阳的纹身(2/2)
墓碑的基座,是由无数时间轴碎片拼接而成,呈现出时空被强行扭曲的裂纹。
湮灭警示:墓碑的阴影里,倒映着无数个正在同时坍缩与膨胀的宇宙雏形。
科学隐喻:它指向了“光速常量下的时空坟场”。
图腾的细节如此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阳天…光速…离我们太遥远,其维度可能完全超出了我们目前的物理框架。”本杰明紧盯着屏幕,率先打破了沉默,“但是‘炎天’……恒星……从字面意思理解,它一定与太阳有关。我建议,立刻动员所有力量,搜寻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关于太阳的记录,天文观测、神话传说、哲学思辨、科幻杜撰……一切!由超算中心进行交叉比对和智能甄别。”
司星墟立刻补充:“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最顶尖的智慧。立刻召集全球在天体物理学,尤其是太阳物理学、恒星演化模型领域的权威专家。我们需要知道,在图腾描述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太阳……可能会发生什么。”
次日,GCMC最高规格的学术议事厅。
座无虚席。被紧急召集而来的科学家们,无论年龄资历,脸上都带着同样的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们都知道,能被GCMC以如此规格召集,意味着人类可能又站在了某个未知命运的门槛上。
司星墟站在主讲台前,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他身后的巨型屏幕亮起,清晰地投射出“炎天纪元”的图腾壁画。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并非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某个高等文明留下的,关于一种特定宇宙灾难或现象的‘说明书’或‘警示录’。而我们怀疑,它所描述的‘炎天’现象,很可能就是我们即将,甚至正在面对的下一个危机。”
司星墟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清晰地回荡在每位科学家的耳中,“召集诸位前来,就是希望借助全人类的智慧,在它彻底爆发之前,解读它,理解它,从而……占据一丝主动。”
大厅内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随即,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天体物理学家试图构建轮盘结构的物理模型,讨论重氢结晶在恒星内部的稳定性;材料学家对“青铜辐条”能连接太阳黑子表示难以置信;生物信息学家则对那些“发光基因片段”表现出极大兴趣;而航天领域的专家,则对那些宇航服残肢感到不寒而栗……
讨论持续了数小时,各种假说被提出,又被反驳。气氛热烈,却始终没有得出一个能统一所有细节、令人信服的结论。
一种淡淡的失望和焦虑开始在场内弥漫。难道人类集体的智慧,也无法穿透这来自远古的迷雾?
就在这时,一个由多名年轻学者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被请上台。他们原本是来例行汇报一个关于“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特征分析”的长期观测项目,其数据并未被寄予厚望。
年轻的团队负责人有些紧张地调出他们的数据图表,全息影像上展示着最近几个月太阳黑子的分布、磁场强度、演化速率等详实记录。
“……如各位所见,目前我们确实处于一个太阳活动的活跃周期,黑子数量、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都显着增加,但这基本符合模型预测……”
大部分资深专家听着这常规报告,心思似乎已经飘远。
然而,站在侧翼一直沉默凝视着数据的司星墟,却微微皱起了眉头。一种源自考古学家对“模式”和“异常”的直觉,让他捕捉到了一丝不协调。
“请等一下,”司星墟突然开口,打断了汇报,“能把最近三个月,AR2192、AR这几个大型黑子群的磁场极性演化动画,再放一遍吗?慢速播放。”
年轻负责人愣了一下,随即操作起来。复杂的磁极动态图在屏幕上缓缓流转。
司星墟的目光锐利如鹰,他紧紧盯着那变幻的磁场纹路,仿佛要在那狂暴的能量漩涡中,看出某种隐藏的秩序。几分钟的沉默后,他抬起手,指向图中几个短暂存在却又迅速湮灭的微小结构。
“这里的磁场极性分布,还有这里……这种短暂的、局部的纹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颤,“它们的拓扑结构……为什么那么像……《伏羲六十四卦》中的‘离火’与‘乾天’卦象?”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科学与玄学,现代观测与上古智慧,在此刻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所有人都知道司星墟的身份,知道他绝非信口开河。
一位顶尖的太阳物理学家猛地站起身,扑到控制台前,亲自调取原始数据进行复核。他的脸色在数据流的光芒映照下,变得越来越苍白。
“他……他说得可能没错……”老教授的声音干涩,“这不是自然的随机扰动……这种结构,这种对称性……它们更像是一种……‘纹身’。”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语,指挥中心的警报系统突然传来最高优先级的提示音。主屏幕被强行切换至空间天气预警中心实时画面。
只见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传回的最新极紫外图像上,在太阳的北半球,一个巨大的黑子群边缘,炽热的日冕物质如同被无形的刻刀引导,正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庞大、复杂而有序的图案。
那图案,正与日冕轮盘上的部分纹路,以及《伏羲六十四卦》中的几个基本卦象,完美契合。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极光监测站传来海量数据——原本只应在高纬度地区出现的绚丽极光,此刻正席卷整个地球。
而在中国漠河、挪威特罗姆瑟等地,目击者报告,在那漫天飞舞的绿色光幔中,清晰可见若隐若现的、由星光构成的上古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