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韬光养晦,星辉内蕴(2/2)
这话看似客气,实则将陆见平架在了火上。若他答不出或答得不好,之前“精研古法”的名头便会受损,欧阳墨的看重也会显得识人不明。若他答得太过惊世骇俗,又难免引人探究。
一时间,不少目光都集中到了陆见平身上,其中不乏审视与好奇。
陆见平心中了然,知道这是赵无忧一系的试探。他面色平静,略作沉吟,仿佛在回忆什么,随后才缓缓开口道:
“吴执事过奖了。高见不敢当,晚辈此前在一卷残破兽皮上,见过一种名为‘三角稳态构型’的古老思路,或许与此难题有些关联。”
他并未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以一种不确定的口吻,描述了一种基于几何力学稳定性原理的能量节点分布构想。他刻意将描述模糊化,用此界的术语进行包装,听起来像是一种生僻冷门、甚至可能已失效的古法尝试,既展示了一定的见识,避免了被当场难住,又没有暴露任何超越此界认知的核心思想。
“三角稳态?”吴执事皱了皱眉,试图理解这陌生的概念,但只觉得似是而非,难以抓住关键,“此法听起来颇为古老,不知效用如何?可有验证?”
“惭愧,”陆见平露出恰到好处的遗憾之色,“那兽皮残破太甚,仅有只言片语,未曾记载具体应用与验证之法。晚辈也只是觉得其思路新奇,故而记下,是否可行,还需日后慢慢探究。”
他巧妙地将一个可能蕴含先进理念的构想,包装成了一个无法立刻验证、来源不明的“古代猜想”,成功化解了这次试探,既保全了面子,又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吴执事见问不出什么实质内容,也只好讪讪地坐了回去。
经过这次小风波,陆见平更加坚定了韬光养晦的决心。他深知,在拥有足够自保之力前,必须将“星辉”与“逻辑”深深隐藏。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传统炼器术的学习中,甚至开始尝试亲手炼制一些最基础的法器,刻意模仿着传统炼器师的风格和局限,将自己的非凡洞察力,小心翼翼地约束在“天赋较好、基础扎实的年轻炼器师”这个合理的范畴之内。
在外人看来,这位陆客卿勤奋、低调,在古籍整理和基础炼器上有些天赋,颇得阁主赏识,但也仅此而已。没有人知道,在那平静的外表下,一种融合了科学与星辉的全新力量,正在悄然孕育、积蓄。
而欧阳墨,在得到了陆见平那份“初步优化”报告后,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在面对赵无忧关于炼器赌斗人选安排的步步紧逼时,底气也足了不少。他开始暗中调整策略,准备在赌斗中,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风暴在暗处酝酿,而处于漩涡中心的陆见平,则像一位耐心的猎手,继续用传统的色彩,精心描绘着自己真正的、惊世的蓝图。他等待的,是一个能一鸣惊人,却又不会引人怀疑其根源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