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 第32章 第一个皈依者

第32章 第一个皈依者(2/2)

目录

“我现在信天主了,还能拜妈祖吗?”阿明问佩雷斯。

神父沉吟道:“你可以感谢妈祖庙的人帮助你,但不能参与祭拜。只能向唯一真神祈祷。”

阿明陷入两难:不去还愿,对不起父母和神明;去还愿,又违背新信仰。最终,他选择去妈祖庙捐钱,但不烧香不跪拜。

这个折衷方案让双方都不满意。庙祝觉得他心不诚,传教士觉得他妥协过多。

更大的压力来自家族。当阿明受洗的决心传开后,族长亲自召见他:“你要背祖忘宗吗?番教不准祭祖,你让祖先做孤魂野鬼?”

阿明痛苦不堪,夜不能寐。他向范礼安倾诉困境,神父出人意料地表示理解:

“孝敬父母是上帝的诫命。你可以用基督教的方式纪念祖先,比如祈祷、献花,只是不烧纸钱。”

这个变通方案让阿明稍感宽慰,但家族仍不接受。

洗礼的日子终于到来,却又横生枝节。香山县衙不知从哪听到风声,派胥吏来“提醒”传教士:严禁向中国人传教。

佩雷斯不得不推迟洗礼,心情沉重:“或许时机未到。”

转折发生在一个暴雨夜。阿明的父亲突发急病,传教士们冒雨出诊,再次救回一条生命。老人康复后,对儿子的选择沉默了许多。

更关键的是林弘仲的暗中周旋。他通过关系让官府“网开一面”,默许个别中国人入教,只要不张扬。

最终,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洗礼秘密举行。小教堂内,阿明跪在圣坛前,佩雷斯神父用清水在他额上划十字:

“阿明,我洗尔,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从这一刻起,他有了教名“保禄”,成为澳门第一个中国天主教徒。

仪式简单却庄严。几位葡萄牙教友在场见证,阿明的父母也悄悄来了,躲在角落默默流泪——不知是喜悦还是忧虑。

洗礼后,阿明的生活发生了微妙变化。他继续打渔,但每周日参加弥撒;仍然孝敬父母,但用祈祷代替烧纸;甚至尝试向其他渔民传教,结果被嘲笑为“番鬼仔”。

最大的考验很快来临。阿明的妹妹要出嫁,按习俗需要祭祖。全家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经过痛苦思考,阿明想出一个办法:他参加婚礼,但在祭祖环节主动退到屋外祈祷。既不全然拒绝,也不完全参与。

这个折衷做法虽不完美,但被双方勉强接受。佩雷斯神父评价道:“在中国传播福音,需要智慧和耐心。保禄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阿明的皈依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一些中国人在观望,少数人开始好奇地打听,更多人则持怀疑态度。

传教士们从中学到宝贵经验:医疗救助是打开心灵的有效途径;文化适应比直接对抗更重要;个人榜样比教条说教更有力。

然而他们也知道,第一个皈依者往往是最艰难的。阿明/保禄将面临长期的文化夹缝生存:不被传统社会完全接受,也难以完全融入葡萄牙人群体。

“我们给了他信仰,也给了他十字架。”佩雷斯在日记中写道,“愿上帝给他力量背负这十字架。”

夕阳西下,阿明结束一天的打渔工作,习惯性地望向山坡上的小教堂。十字架在落日余晖中闪光,就像海上的灯塔。

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将开启一个新时代;不知道未来将有无数中国基督徒沿着他开辟的道路前行;更不知道,这种文化夹缝中的信仰将成为中国基督教的特点之一。

此刻的他,只是划着小船,哼着新学的圣诗,驶向家的方向。海风拂面,仿佛带着天主的祝福与考验。

潮起潮落,浪花拍岸,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古老国度与新兴信仰相遇的故事。第一个皈依者已经出现,更多的故事,正在海浪中酝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