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 第75章 封锁马六甲

第75章 封锁马六甲(2/2)

目录

“普通贸易?”范·戴克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每一粒运往澳门的粮食,都会让那里的葡萄牙人多支撑一天。每一桶火药,都可能在未来射向我们的士兵。”他顿了顿,下达了冷酷无情的判决,“货物全部扣押,转运至巴达维亚。船只……烧掉。船员……给他们留一条小艇和最低限度的淡水食物,让他们自己划到最近的岸上去。能否活下来,看他们的上帝是否保佑了。”

命令被严格执行。珍贵的货物被转移到荷兰船上。随后,火把被投入“圣伊莎贝尔号”的底舱,浸透了焦油和火油的木料迅速燃烧起来,浓烟滚滚,直冲热带的天穹。葡萄牙水手们被迫挤上一条摇摇晃晃的小艇,望着他们赖以生存的船只化作海面上一个巨大的火炬,脸上写满了愤怒、恐惧和绝望。他们或许能挣扎到马来半岛的某个海岸,或许不能。这不在荷兰人的考虑范围内。

范·戴克甚至没有再多看那沉没的残骸一眼。他在航海日志上冷静地记录:“四月十七日,于马六甲海峡东口,拦截并摧毁葡籍卡拉维尔帆船‘圣伊莎贝尔号’一艘,缴获补给若干。进一步削弱了澳门之敌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只是无数次类似行动中的一个缩影。科恩的舰队,像一把精密的梳子,反复梳理着马六甲海峡以及巽他海峡等通往澳门的要害水道。他们有时集中力量,伏击偶尔出现的葡萄牙护航船队;更多时候,则是以这种分散但高效的小分队模式,猎杀那些落单的、试图侥幸闯关的船只。效率至上,成本核算深入骨髓——VOC的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等着回报,每一次成功的拦截,都意味着敌人实力的削弱和自己未来收益的增加。

消息,或者说“消息无法传来”的这种可怕的寂静,开始如同瘟疫般蔓延向澳门。

起初,澳门议事会的成员们还勉强保持着镇定。“季风可能推迟了。”“或许船只在果阿维修。”“荷兰人只是虚张声势,他们不可能封锁整个海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港内来自印度的船只变得越来越稀少。原本应该频繁抵达的、带来故乡消息、上级指令、重要补给的船只,仿佛集体失踪了。偶尔有一两艘伤痕累累的船侥幸突破封锁抵达,带来的却是更多坏消息:某某船被击沉了,某某船队被迫返航了,荷兰战舰如何强大、如何神出鬼没。

码头上,原本堆积如山的、准备运往印度和欧洲的中国货物——生丝、瓷器、茶叶——开始因为缺乏返程的船只而积压。仓库爆满,物价开始诡异地波动。来自印度的必需品,特别是军需品和特定食品(如橄榄油、葡萄酒),价格开始飞涨,且有价无市。

焦虑的情绪在葡人社区中滋长。商人们担心贸易中断带来的巨额损失;士兵们担忧弹药无以为继;普通居民则害怕一旦彻底被孤立,澳门将如何抵御可能到来的进攻,甚至如何解决日常的吃饭问题。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感和窒息感,如同南洋湿热的空气,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安东尼奥站在总督府的窗前,望着明显冷清了许多的港口,眉头紧锁。他刚刚又听完了一位侥幸逃脱的船长的悲惨叙述。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不是偶然的挫折,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扼杀澳门的战略绞杀。荷兰人没有直接攻击坚城,而是选择了更聪明、更致命的方式——切断了澳门的生命线。

他转过身,看着桌上那张越来越模糊的、连接果阿-马六甲-澳门的航线图。曾经繁忙的黄金水道,如今在想象中已然布满了红色的(代表荷兰)危险标记。马六甲,这个葡萄牙东方帝国的十字路口,如今正被一只无形的、却强大有力的手死死扼住。

澳门,这颗“上帝圣名之城”的明珠,正渐渐沦为风暴眼中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岛。而远处海平线上,那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荷兰舰队,便是这窒息感的最佳注脚。

瞭望塔上的哨兵日夜不停地注视着东方和南方,每个人心中都萦绕着同一个问题:下一艘出现的船帆,会是期盼已久的援军或补给,还是那些令人恐惧的、挂着红、白、蓝三色旗的“海上猎豹”?

封锁的铁链,已然收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