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 第11章 震撼: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第11章 震撼:中国式现代化之路(2/2)

目录

科技飞跃

火箭尾部喷吐着炽烈的光焰,轰鸣着撕裂长空,直入云霄。朱元璋下意识地仰头,仿佛要穿透屋顶,追随那火箭的轨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不明白这小小的“铁柱”如何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将人送入太空。

宇航员在空间站里飘浮,身后是深邃的宇宙和蓝色的星球。那浩瀚的宇宙让朱元璋感到自己的渺小,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超越了他想象的世界。庞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静静地躺在群山之中,窥探着宇宙最初的秘密。它那巨大的碟形天线像是一只巨大的耳朵,倾听着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

老朱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怔怔地看着,这超越了神话传说的一切,让他感到一种灵魂深处的战栗和渺小。他仿佛看到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未来的追求,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力量。

文化生态之美

国家大剧院里交响乐恢弘奏响,乐手们手中的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交织成一曲曲动人的乐章。那音乐时而激昂,时而舒缓,仿佛在诉说着人类的故事和情感。数字技术让古老的《千里江山图》画卷活了过来,山水氤氲流动,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真实的山水世界。清澈的溪流穿过翠绿的山峦,野生动物悠然自得,展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

纪录片结束,暖阁内陷入了长时间的、绝对的寂静。朱元璋仿佛被抽走了魂,久久地凝视着已经暗下去的屏幕,脸上所有的表情都凝固了,只剩下一种极致的震撼后的茫然。他的眼神有些呆滞,似乎还在沉浸在刚刚所看到的画面中,无法自拔。

过了好半晌,他才极其缓慢地转过头,目光重新聚焦在王卓身上,那眼神里充满了无法理解的困惑,声音干涩得像是在砂纸上摩擦:“中华…悠悠五千载。咱大明之前,是蒙元、是宋、是唐……历朝历代,虽有兴替,然百姓耕作、士人读书、朝廷治国,其根本模样,大抵未脱其窠臼。为何…为何到了你们那时,短短…嗯,按你言,不过七十余载,竟能有如此…如此翻天覆地、恍如隔世之变?!这…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对此王卓也早有准备,他深吸一口气,神情变得肃穆,声音清晰而沉稳:“陛下,您所言极是。中华五千年来,大多时日确实屹立于世界之巅,万国来朝。但这翻天覆地之变,其源头,并非始自新中国那七十年,而是……恰恰就从陛下您所处的这个时代,开始了分野。”

“哦?”朱元璋眉头紧锁,身体再次前倾,双手撑在御案上,仿佛这样能让他更清楚地听到王卓的话:“从咱这时开始?”

“正是。”王卓肯定地道,“就在大明洪武皇帝您驱逐蒙元、光复中华、励精图治之时,在遥远的西方欧罗巴,他们正开始一场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随后,他们将会开启狂暴的‘大航海时代’,踏遍全球,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再之后,他们将在蒸汽机的轰鸣中,率先开启‘工业革命’!”

“生产力……也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由此开始爆炸式增长!世界格局为之剧变!”王卓语气沉重起来,“而我中华,总体上却逐渐闭关锁国,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旧梦之中。此消彼长之下,待到西方列强携坚船利炮而来,我们竟已无力抵挡!由此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与血泪史,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手指攥得发白,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出“咯咯”的声响。他虽不完全明白“工业革命”、“生产力爆炸”的具体含义,但“西方”、“掠夺”、“坚船利炮”、“无力抵挡”、“百年屈辱”这些词,像刀子一样刺进他的心里!他开创大明,就是为了让汉家江山永固,不再受外族欺辱,可没想到未来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王卓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有力:“然而,中华民族之脊梁从未折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终于迎来新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痛定思痛,奋起直追,以举国之力,拼命发展。那七十年之巨变,正是我们用无比的决心和牺牲,拼命追赶,硬生生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方才有了陛下方才所见之景象!”

一番话,如黄钟大吕,又在暖阁内回荡,诉说着辉煌背后的曲折与血泪,以及两个世界从此走向不同方向的残酷历史岔路口。

朱元璋彻底沉默了。巨大的历史沉重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紧迫感压在了他的肩上。他不再仅仅看到未来的繁华,更看到了那繁华背后惨痛的代价,以及那个似乎近在眼前的历史分野点。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极其缓慢地敲打着御案,那敲击声在寂静的暖阁内显得格外清晰。深邃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本《明史》和平板电脑,眼神变幻莫测,震惊、触动、警惕、权衡……种种情绪在那双饱经风霜的眼中激烈交锋。

良久,那敲击声停止了。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重新落在王卓身上,但之前的那种极度震撼和追忆已然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峻的探究。帝王的理性重新占据了上风。

“你带来的景象,咱看到了。你讲的故事,咱也听到了。”朱元璋的声音平稳了许多,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慎,“很震撼,也很……遥远。咱是大明的皇帝,要管的是眼下这亿兆黎民,是洪武朝的江山社稷。”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如炬,问出了一个极其现实、甚至有些冷酷的问题:“咱姑且信你来自后世,也信你有些异能。那么,你告诉咱,抛开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画卷,你的这个‘异能’,具体能做什么?眼下,此刻,怎么能让咱大明的百姓,日子过得好一些?哪怕只是好上那么一点?”

他没有被未来的宏大蓝图冲昏头脑,而是直接追问最实际、最急迫的问题——实用性。

王卓心中一凛,知道这才是真正进入实质阶段的考验。朱元璋不需要空想家,他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