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肃清沙漠者,燕王也(2/2)
王卓继续阐述他的核心观点,语气郑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爷,此次北征,目的绝非仅仅是击溃几支蒙古骑兵,或是让他们暂时臣服纳贡。我们的目标,是要将整个蒙古高原,彻底、永久地纳入大明有效统治之下,将其资源为我所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军事征服是远远不够的。历史上,强如汉武唐宗,北征虽胜,却难久安。我们必须打一场经济、政治、军事相结合的‘立体化战争’。”
“立体化战争?”朱棣对这个新词感到好奇。
“王爷明鉴,北征势在必行。”王卓先是肯定,随即话锋一转,“然微臣以为,此战之目的与方略,需有根本之不同。昔日中原王朝北征,多限于武力驱赶或迫其称臣,难以根除边患。其根本缘由,在于经济与生产力之局限,无法对草原实行有效治理,更无法改变其生存模式。”
他迎着朱棣探究的目光,掷地有声地说出核心观点:“但如今,情况已然不同!凭借与东大的联系,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此次北征,目标不应是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要将草原上饱受部落首领盘剥的普通牧民解放出来,将他们从动荡不安的游牧生计,纳入我大明稳定繁荣的经济体系之中!”
“普通牧民并非我们的敌人,他们与中原百姓一样,所求不过是安居乐业。真正的障碍,是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的部落贵族。我们的军事行动,首要目标是摧毁这些旧贵族的统治根基。”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示意他继续。
王卓展开他的构想:“军事胜利之后,才是关键。我们可立即利用东大的渠道,做两件以前绝无可能做到的事:第一,在冬季——草原最艰难的时节,直接从东大采购大量粮食、布匹、药品等民用物资,以公平价格与牧民交换牛羊,助他们安然过冬,让他们立刻感受到归附大明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将收购来的牛羊,通过东大渠道销售获利,形成良性循环。”
“这仅仅是开始。”王卓越说思路越清晰,“长远来看,我们要依托东大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彻底盘活草原的民生与经济。例如:指导牧民改良畜种,科学养殖,提高产出;建立现代化的毛纺、皮革加工工坊,就地转化原料,提升价值;大规模开采矿产时,优先雇佣当地牧民,给予优厚工钱,让他们获得远比游牧更稳定、更富足的生活;甚至兴建城镇,开设学堂,传播文化。如此一来,普通牧民的切身利益便与大明的统治深度绑定,谁还愿意回到过去那种被首领驱使、朝不保夕的日子?叛乱的土壤自然消失。”
朱棣彻底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地图上的蒙古草原,仿佛在看一片亟待开发的新天地。王卓的话语为他勾勒出一幅远超军事征服的宏伟蓝图——那不再是单纯的拓土开疆,而是开创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通过强大的经济纽带真正融合。
“攻心为上,长治久安,此方为真正的不世之功!”朱棣喃喃自语,随即果断下令:“王卓,你将此‘经略草原’之策,详细写成条陈!待你从东大归来,携物资与技术,并于北平建立那‘时空坐标’之后,本王便要以此新策,北定大漠!”
“微臣领命!”王卓深深一揖。
一幅以解放和发展为主题、深度融合现代经济思维的北疆战略图景,已然清晰。这将是一场从根本上重塑北方格局的深远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