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新鲜出炉忠义侯(2/2)
曹国公李景隆见状,也立刻紧随其后:“陛下,徐国公所言极是。王侍郎乃国之栋梁,工业发展部更关乎社稷未来,万不可有失。臣附议,请陛下开释王侍郎,以安人心。”
眼见情势似乎转向王卓,朱棣也准备开口。
就在此时——
“陛下!臣,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有十万火急之事,冒死禀奏!”一个冰冷如铁的声音,如同利刃般切断了殿内涌动的暗流。
只见蒋瓛手持一卷厚厚的文书,快步出列,面色肃杀如同阎罗。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朱元璋目光锐利如鹰:“讲!”
蒋瓛高举手中文书,声音洪亮,带着一股渗透骨髓的寒意,石破天惊:
“臣,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劾奏永昌侯、凉国公蓝玉,并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普定侯陈桓等一十三人,结党营私,密谋造反!罪证确凿,铁案如山!”
“谋反?!”
“蓝玉要造反?!”
一瞬间,奉天殿如同炸开了锅!刚才还在为安庆公主陈情而动容的百官,此刻全都惊呆了!
蓝玉本人更是如遭雷击,浑身剧震,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变得惨白如纸!他猛地跳出班列,指着蒋瓛,目眦欲裂,声音因为极致的惊恐和愤怒而扭曲:“蒋瓛!你这老狗!安敢构陷于我!陛下!陛下!臣冤枉!此乃蒋瓛与太子……是他们合谋陷害忠良啊陛下!”
“住口!”朱元璋勃然暴怒,猛地一拍龙案,霍然起身,周身散发着如同实质的杀气,“证据何在?!”
“人证物证俱在!”蒋瓛毫无惧色,将手中文书呈上,同时一条条列举,声音冰冷如数家珍,“查获蓝玉与诸逆贼往来密信共计二十七封,其中多有诽谤圣上、妄测天机、密谋兵变之语!查实蓝玉于凤阳、大同等地私蓄甲兵逾万,其庄园地窖藏匿制式兵甲足以装备三卫!其义子蓝仁等人,多次于密室聚会,串联将领,图谋不轨!更有其家将供认,蓝玉曾酒后狂言‘太子仁弱,非人君之相’!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岂是臣子所能出口?!陛下,此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一条条罪状,一桩桩证据,时间、地点、人物、细节,清晰无比,如同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蓝玉死死困在中央。蓝玉听着这些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密谋被一一揭穿,浑身力气仿佛被瞬间抽空,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嘴唇哆嗦着,却再也发不出任何有力的辩驳,只剩下绝望的嘶鸣:“冤枉……陛下……冤枉啊……”
“好!好一个蓝玉!好一个凉国公!”朱元璋怒极反笑,笑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杀意,“朕待你恩重如山,赐你爵禄,委你兵权,你便是这般回报于朕?!来人!”
殿前武士轰然应诺,声震屋瓦。
“将逆贼蓝玉,及其同党曹震、张翼、朱寿、陈桓等一干人犯,给朕拿下!打入死牢,严加看管,等候三司会审!”
如狼似虎的武士一拥而上,将已然瘫软如泥的蓝玉及其党羽粗暴地拖拽下去。刚才还权势熏天、不可一世的凉国公,转眼间就成了待死的囚徒,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冷汗浸湿了后背,被这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彻底震慑。
此时,蒋瓛再次开口,语气依旧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陛下,臣尚有下情回禀。经臣彻查,日前工业发展部学员与蓝玉私兵于城外之冲突,实乃王卓侍郎明察秋毫,早已洞悉蓝玉谋反野心!其私兵集结,正是为兵变做准备!王侍郎为挫败其阴谋,防患于未然,不得已才命学员主动出击,清剿叛军前锋!此举虽有擅动兵戈之嫌,然其心可昭日月,其功足以彪炳史册!实乃为国除奸之壮举!”
这一番话,如同最后的盖棺定论,将之前的血腥冲突,彻底定性为“洞悉阴谋”、“先发制人”、“剿灭叛军”的护国之功!
朱元璋脸上的雷霆之怒渐渐平息,他缓缓坐回龙椅,深邃的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最终落在依旧跪伏于地、肩头微微颤抖的女儿身上,沉吟良久,方才朗声宣判,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蒋瓛所奏,朕已洞悉。工业发展部一干学员,临危不惧,剿灭叛军前锋,有功于社稷!所有参与学员,军职俱升一级,赏银元一百,绢十匹!”
他的目光转向虚空,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诏狱中的那人,继续道:
“至于王卓……洞察奸佞于未萌,勇于任事于危时,虽方法激烈,然其忠君爱国之心,天日可表!着即,加封为忠义侯,赐丹书铁券,仍领工业发展部侍郎职,总管大明工业建设及海外拓殖事宜!即日……开释诏狱!”
“陛下圣明!”群臣如梦初醒,齐声高呼,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与庆幸。
许多老成持重之臣心下已然明了。蓝玉作为已故懿文太子最核心的武将班底,其权势在朱标薨逝后,早已成为新储君朱棣难以驾驭的庞然大物,亦是老皇帝心中一根必须拔除的刺。
今日金殿风云,不过是借安庆公主鸣冤之机,顺势引爆,以谋逆铁案,将这颗毒瘤及其党羽连根铲除,为太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平坦之路。而王卓与其工业发展部,则在这场精心策划的风暴中,扮演了那把最锋利、也最终得到丰厚犒赏的“刀”。
一场席卷朝堂的惊涛骇浪,似乎就在这帝王的翻云覆雨手间,暂时平息。
朱元璋高踞龙椅,目光掠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最终落在缓缓叩首谢恩、却依旧神色庄重的女儿身上,眼神复杂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