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洋洲?应该叫戎洲(2/2)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显示屏发出的微弱电流声。朱元璋缓缓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伸手抚摸着那片广袤的陆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洋洲这个名字,不够气派。既然是咱大明发现的,就该取个响亮的名字。\"
朱高炽立即上前一步,显然早有准备:\"皇爷爷圣明。孙儿近日研读古籍,发现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的大九州学说颇有见地。按照他的学说,赤县神州内部分为九州,外部还有八个等同的大洲,如今发现这个新大陆,正应了邹衍的学说,不如就叫'戎洲',既延续华夏传统,又暗合开拓之意。\"
王卓点头赞同:\"太孙殿下此名取得甚好。戎者,兵也,既暗示此地需要武力开拓,又暗含开发之意,确实比大洋洲这个名字更有气魄。\"
\"好!\"朱元璋拍板定论,声若洪钟,\"就叫戎洲!既然此地如此广袤,先让晋藩在戎洲开拓。待站稳脚跟,再多安排几个皇子前去就藩。朱家儿郎正需要出去闯荡。\"
殿内众人皆屏息凝神。王卓和朱高炽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明白这意味着大明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海外分封时代。广袤的戎洲,将成为大明皇子们新的疆场,也将缓解中原之地藩王过多的压力。
\"王卓,\"朱元璋的声音将王卓从思绪中拉回,\"你去戎洲建立坐标后,首要任务是确保矿产开采。有了足够的铁矿,大明的工业化才能持续推进。至于当地土着...\"
朱元璋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若能归化最好,若不能,也不必手软。\"
\"臣明白。\"王卓郑重应道。他注意到,在整个奏对过程中,朱元璋和他都心照不宣地没有提及前几日关于盐政改革的分歧。仿佛那场激烈的争执从未发生过,又仿佛两人都已明白,在开拓戎洲这样的大事面前,那些分歧可以暂时搁置。
走出谨身殿时,春日正好。王卓望着宫城外鳞次栉比的屋舍,心中感慨万千。铁路、油田、戎洲......一个个宏大的计划正在这个春天悄然展开。大明的未来,正在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向着未知的远方延伸。
朱高炽在他身旁轻声说道:\"姑父可曾注意到,方才皇爷爷对戎洲的兴趣,远胜过对盐政的关注?\"
王卓微微颔首:\"开拓疆土历来是帝王最大的功业。比起改善民生的盐政,开疆拓土显然更让陛下动心。\"
\"不过这样也好,\"朱高炽目光深远,\"戎洲这片新天地,或许能让我们实现许多在中原难以推行的想法。在那里,没有根深蒂固的士绅阶层,没有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王卓转头看着这位年轻的太孙,在他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憧憬。或许,在这片广袤的新大陆上,在远离中原传统势力桎梏的地方,真能开辟出一方不一样的天地。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们小心翼翼地推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春风拂过宫墙,带来阵阵花香。王卓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既有厚重的传统,也有新生的希望。他抬头望向南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等待着开发的广袤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