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东风浩荡出云帆(1/2)
半月之后,松江府外海,俨然成了一片钢铁森林。
碧波之上,取代了传统木质帆船的,是一支由东大提供的现代化舰船组成的远征舰队。
数艘庞大的运兵船如同移动的堡垒,灰色的钢铁船舷高高耸立,它们庞大的舱腹内,正容纳着整个秦王府最精锐的三卫官兵。
在运兵船周围,若干线条硬朗、体型相对矫健的海警船正在进行最后的巡航警戒,它们甲板上醒目的舰炮和先进的探测设备,是这支船队可靠的海上盾牌。
传统的号角与战鼓在这里已然绝迹,唯有海风掠过钢铁桅杆的呜咽与轮机低沉的轰鸣在空气中交织,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征途。
岸上,最后的登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秦王府三卫的士兵们身着统一的深蓝色作战服,背着捆扎整齐的行囊和新式步枪,以严整的队列通过舷梯,融入那钢铁巨兽的腹中。
除了单兵武器,一批批被妥善固定、覆盖着厚重帆布的火炮和少量轮式装甲车,也正通过重型吊臂小心翼翼地装载上船。整个港口气氛肃杀而高效。
在这片以明军士兵为主的人潮中,一些身着东大特有墨绿色作训服的身影格外显眼。他们人数约一百,分散在关键岗位,是这支舰队技术和战术的神经中枢。
李明,东大派驻此次远征行动的军事顾问团首席教官,正站在旗舰“定远”号运兵船的舰桥上,透过舷窗冷静地注视着下方。他看着那些年轻的明军士兵虽然队列整齐,但眼中大多难掩对未知航程与战斗的紧张,不由得微微蹙眉。
“老张,”他通过加密通讯频道联系在甲板上检查装备的副手,“再确认一遍各单位的通讯设备适配情况,我们的系统和他们原有的指挥体系要无缝对接。告诉兄弟们,打起精神,未来几个月,我们不仅是顾问,更是老师,得把这些学员兵在实战中尽快带出来。”
频道那头传来沉稳的回应:“明白,头儿。技术排查第三遍已完成。不过……看着这些小伙子,真有点带新兵连的感觉。希望倭寇那边,别太不经打。”
李明嘴角牵动了一下,没说话。他理解部下的心态——用超越时代几个世纪的科技和战术去对付可能还主要使用冷兵器和少量火绳枪的对手,确实有种杀鸡用牛刀的错位感。
但上峰的命令很明确:确保远征胜利,代价最小化,同时务必在实战中为明军培养出第一支成熟的技术兵种骨干。这既是军事任务,也是政治任务。
他的目光扫过港口远处那些送行的文武官员,心中了然,此次东征,意义远不止于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
港口临时搭建的送行高台上,秦王朱樉一身笔挺的现代将官服与传统明光铠元素融合的戎装,显得英武不凡。
他望着眼前这支梦寐以求的强大舰队,胸中豪情万丈。有了这些东大的船,东大的装备,更重要的是,有了王卓为他争取来的东大教官和技术骨干,跨海东征这块最硬的骨头,终于能啃下了。
他侧过头,对身旁同样前来送行的王卓感慨道:“妹夫,真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深明大义,说服了老四,我这儿现在恐怕还是空有宝刀,没有能挥刀的巧手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