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盛唐边塞一武夫 > 第95章 调兵,调兵,此战倾国之力!

第95章 调兵,调兵,此战倾国之力!(1/2)

目录

长安,大明宫,梨园。

丝竹管弦之音靡靡,舞姬水袖翩跹,霓裳羽衣曲正到华彩段落。

玄宗皇帝李隆基半倚在御榻上,手指随着节拍轻轻叩击,微阖双目,沉浸在这片盛世繁华的图景之中。

突然,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打断了乐音。

一名身着风尘之色,甲胄未除的军使在宦官高力士的引领下,几乎是踉跄着扑到御阶之前,双手高高捧起一封粘着三根翎毛的紧急军报。

乐声戛然而止。

舞姬们惊慌地退到一旁。

李隆基的眉头瞬间锁紧,那一丝闲适荡然无存。

他猛地坐直身体,不等高力士转呈,直接喝道。

“拿来!”

军报被迅速送到他手中。

他撕开火漆封印,目光急速扫过那密密麻麻的字迹。

起初是面无表情,随即脸色迅速涨红,额角青筋跳动。

哥舒翰笔下描绘的惨烈伤亡,坚城难下的困境,像一记记耳光抽在他脸上。

“废物,无能!”

他终于爆发出来,将奏章狠狠摔在御案上,精美的玉器镇纸被震得跳了一下。

“数万大军,耗时日久,损兵折将,竟拿不下一个小小的石堡城,哥舒翰是干什么吃的!”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

然而,盛怒之后,一种更深沉的焦虑浮了上来。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那份奏章上,尤其是最后那几行字,哥舒翰几乎是泣血恳求,要求急调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及其全部精兵驰援。

王忠嗣……

这个名字让李隆基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知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

勇略绝伦,威震边疆,确实是攻坚拔寨的不二人选。

但同样,他也无法忘记,这个他最曾寄予厚望的将领,与东宫那位他日渐猜忌的儿子过往甚密。

将更多的精兵强将交到可能与太子牵连过深的人手中,这个念头让他如芒在背。

一面是必须要夺取的石堡城,关乎帝国颜面和他个人的威望。

另一面是内心深处对权力格局失衡的深深忌惮。

两种情绪在他心中剧烈交锋,让他烦躁不堪。

将其从朔方调至河西,亦有明升暗降,稍加疏远之意,如今哥舒翰竟指名要他和他的嫡系部队…………

是确实山穷水尽,需要这柄最锋利的刀去劈开僵局?

还是哥舒翰与王忠嗣,甚至与东宫之间,有什么别的勾连?

李隆基的疑心病在愤怒的土壤里迅速滋生。

但石堡城必须拿下!

这关乎他这位“天可汗”的颜面,关乎大唐帝国的威严,绝不容许吐蕃蛮夷如此嚣张!

军队的损耗让他肉痛,但面子工程更重要。

“召集群臣,即刻议事!”

他最终挥袖,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紫宸殿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比殿外的寒风更加凛冽。

哥舒翰的军报内容已被简要通报。

宰相李林甫第一个出列,他的声音平稳甚至带着一丝痛心疾首,但话语里的刀锋却凌厉无比。

“陛下,哥舒翰此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石堡城固然险要,但我天朝大军数倍于敌,装备精良,纵有伤亡,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臣恐其有夸大敌情、掩饰无能之嫌,甚至,不乏养寇自重之心,以此拖延战事,消耗国帑,巩固自身兵权!”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诸臣,继续道。

“至于王忠嗣,河西重地,关乎帝国西陲安宁,岂能轻动?”

“吐蕃狡诈,若其主力趁虚而入,河西有失,则长安震动,再者,王忠嗣性情刚愎,向来不甚服从中枢调度,若将其调往陇右,与哥舒翰能否和衷共济尚属未知,万一将帅失和,岂非雪上加霜?”

“臣以为,当严旨斥责哥舒翰,限期克敌,而非再调大将,徒增变数。”

李林甫的话,说在玄宗最敏感的神经上,对边将的怀疑和对太子的防范。

几名与李林甫亲近的文官纷纷出言附和。

然而,朝中并非只有一种声音。

几位素来看不惯李林甫所为,或是真正忧心边事的将领和老臣站了出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沉声道。

“陛下,李相之言未免过于揣测,哥舒翰将军勇悍,世人皆知,若非情势万分危急,断不会行此请求,石堡城之险,老臣当年也曾见识,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并非不可能。”

“如今战事胶着,士气受挫,若再无强援,一旦溃败,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人接口。

“王忠嗣将军确乃当世名将,尤擅攻坚,眼下国事为重,边患为先,岂能因无端猜忌而自毁长城,当立即发兵增援,早日克复石堡,扬我国威,震慑吐蕃才是正理!”

杨国忠站在班列中,目光闪烁,并未急于表态。

他敏锐地观察着玄宗的表情,权衡着利弊。

支持调兵,可能得罪李林甫,但若能借此与王忠嗣甚至背后的太子一系搭上点关系,也未尝不可。

反对调兵,固然迎合了李林甫和陛下的猜忌心,但万一石堡城真的因此失陷,他也要担上干系。

他决定再看看风色。

朝堂之上,争论异常激烈,支持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玄宗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椅扶手。

而在东宫,太子李亨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在殿中踱步。

消息已经传来,他心中的焦虑远比脸上表现的更为深沉。

王忠嗣是他的旧友,也是他在军中最重要的潜在支持者之一。

出兵,胜了,王忠嗣功高震主,必然更遭父皇忌惮,连累自己,败了,更是万劫不复,正好给了李林甫口实一起收拾。

不出兵,坐视哥舒翰失败,边境崩坏,他同样要承担失责之名。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死局。

他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收紧,寒意刺骨。

与此同时,河西凉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