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起兵靖难(1/2)
王承恩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尚方宝剑的剑柄,冰冷的金属触感提醒着他眼前的局面有多么棘手。
老福王朱常洵的遗体就躺在他面前三步远的地方,那双至死都未闭上的眼睛仿佛还在瞪视着他手中的圣旨。
“福世子朱由桦何在?”
王承恩强压住声音里的颤抖,又高声重复了一遍。
王府仆从们乱作一团,哭声、喊声混杂在一起。过了好一会儿,一个瘦小的身影才被推搡到前面。
男孩穿着过于宽大的常服,小脸惨白,嘴唇不住地哆嗦,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幼小。
“这...这就是福世子?”
王承恩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似乎风一吹就会倒的孩子。他原以为福王子嗣即便年幼,也该有几分宗室气度,却不想是如此怯懦模样。
王府长史擦了擦额头的汗:“回公公的话,正是福世子由桦。今年刚满十岁......”
王承恩胸口发闷。皇上这道圣旨本就是要挑个最弱的孩子来继承福王爵位,好断了梁王朱由崧的后路。可如今老福王被活活气死,留下这么个不顶事的娃娃,洛阳城怕是要变天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显得威严:“朱由桦听宣!”
男孩浑身一抖,竟直接瘫软在地。身旁嬷嬷赶紧扶住,在他耳边急促地说着什么。王承恩看到男孩眼中滚出大颗泪珠,却硬是咬着嘴唇没哭出声来。
“福王朱常洵薨逝,着其世子朱由桦即刻袭爵......”
王承恩的宣旨声戛然而止。
殿外突然传来密集的脚步声,数十名王府护卫持刀闯入,寒光闪闪的刀刃直指钦差一行人。
为首的正是福王府承奉刘长生,那张白净无须的脸上满是狰狞。
“王承恩逼死王爷,给咱家拿下,等候梁王殿下发落!”刘长生尖锐的嗓音刺破灵堂的肃穆。
锦衣卫立刻拔刀相向,刀光剑影中,王承恩唰地抽出尚方宝剑,剑锋直指刘长生:“大胆!你想造反不成?”
刘长生竟毫不畏惧,冷笑道:“在这洛阳城只认梁王殿下,你这玩意比柴刀强不到哪去!”
他猛地挥手:“火铳手准备!”
王承恩瞳孔骤缩。他此次南下特意挑选了三十名锦衣卫高手随行,本以为万无一失,却不想福王府竟敢动用火器!只见数十名护卫从殿外涌入,手持精良鸟铳,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混战中的锦衣卫。
“砰!砰!砰!”
震耳欲聋的铳声接连响起,三名正在搏杀的锦衣卫千户应声倒地,胸口炸开血花。王承恩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得力的手下毙命,额头渗出冷汗。
“将王承恩给咱家拿下!”刘长生得意地尖声叫道。
王府护卫一拥而上。王承恩握紧尚方宝剑,心中一片冰凉。他堂堂司礼监秉笔太监,皇上身边最得宠的内臣,今日竟要折在这小小王府承奉手里?
“住手!”
一个苍老却威严的声音从殿后传来。混战中的众人不约而同地停下动作。只见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太监在内侍搀扶下缓步走出,虽然年迈,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
王承恩定睛一看,顿时变了脸色,来人竟是万历朝时期的御前管事太监常云!这位伺候过神宗皇帝的老祖宗,论资历比他这个“老祖宗”还要高上三分。
“常...常总管!”王承恩不自觉地弯下腰,行了个晚辈礼。
常云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满地狼藉,最后落在刘长生身上:“王承恩乃是陛下的钦差,尔等不得造次,即刻放行!”
刘长生面色阴晴不定:“常公公,他可是逼死了王爷......”
“放肆!”常云一声厉喝!
他虽已年迈,却仍带着当年御前大珰的威严:“老奴伺候万历爷的时候,你还在娘胎里呢!今日敢动钦差,明日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刘长生被这气势所慑,不甘心地退后一步,挥手示意护卫让开道路。
王承恩长舒一口气,正要道谢,却听常云低声道:“王公公快走,迟则生变。”
他不敢耽搁,匆忙带着剩余锦衣卫撤离。
府内,刘长生急得跺脚:“常公公,咱家该如何向梁王殿下交代,就这么放走了逼死王爷的凶手?”
常云眯起眼睛,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你扣下了王承恩,那么逼死王爷的不过是他这个司礼监秉笔;若是他顺利回到京师领命,那逼死王爷的便是当今的崇祯皇帝......”
刘长生也不得不感叹常云的老辣,立刻对水下说道:“赶紧去西安向梁王殿下报丧!”
西安城外,朔风凛冽。
朱由崧身披锁子甲,立于点将台上。
眼前两万秦军方阵整齐划一,枪戟如林,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冷光。喊杀声震天动地,惊起飞鸟无数。
陈新甲指着渭河方向:“末将带来的三万'建设军团'已在北岸筑垒。这些将士既能屯田,又可作战,定能将渭北打造成铁壁铜墙!”
朱由崧满意地点头。西安北面仅有一条渭河可守,有了这数万军民,既能阻挡孙传庭边军南下,又能开垦关中平原以北贫瘠之地,实乃一举两得。
一旁的宋献策捻着山羊胡补充:“这批秦军已成战力,不日便可南下夺取汉中,打通入蜀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