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2)
见对方憨态可掬,陶升含笑道:正是,还望典将军不吝指教。
典韦挺直腰板,粗声问道:不知陶将军想比什么?
陶升成竹在胸,朗声答道:刀枪箭术都已较量过,不如换个新花样?依我看,咱们就单纯比比力气如何?
这陶升虽生得虎背熊腰,心思却颇为活络。暗忖先前那些倒霉蛋偏挑中赵云枪法、黄忠箭术,自己总不至于重蹈覆辙。眼前这典韦虽然威猛,未必就有拔山之力。他自幼力能扛鼎,胜算颇大。
见陶升竟要较量力气,在场老将们皆暗自摇头。想起前番新人挑战枪绝赵云、箭神黄忠的场景,如今又要与步战无双的典韦比力气,不免令人唏嘘。
御座上的刘凤望着殿下二人,暗自嘀咕:这黑山军将领莫非都是榆木脑袋?莫非宁儿把朕的心思都透给他们了?
黑山军的**们莫非脑子进水了?
非要找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单挑,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要说他们存心放水吧,可看那架势分明拼尽了全力。
若说不是故意的,怎么偏偏挑中各个领域的最强者?
比兵器招式,他们愣头青似的挑战【枪术大师】赵云。
较量箭术时,又直愣愣地撞上【箭术大师】黄忠。
新来的将领按理说不可能对燕国老将的本事如此门儿清。
这么一琢磨,这帮人的挑战简直巧合得离谱!
只能说他们运气背到极点,连老天爷都懒得搭理。
见黄忠和陶升在台下对峙,周泰站在刘凤身侧忍不住偷笑,压低声音道:“陶升这回要栽跟头喽!”
刘凤斜睨一眼幸灾乐祸的周泰,轻咳一声:“幼平,收敛些。”
“喏!”周泰瞬间绷直腰板,恢复成面无表情的护卫雕像。
————————
听闻对方要比拼力气,典韦眼睛瞪得滚圆——好家伙!居然有人主动找他比力量?
起初他还担心对方提出比箭,那自己干脆认输得了。
他典韦在燕**中号称【步战第一将】,近身搏杀从不怵头,唯独弓箭是软肋。
他惯用特制短戟替代远程攻击,压根儿不碰弓箭。
可万万没想到,陶升这傻小子竟往枪口上撞——这简直是白送的胜局!
典韦故意装出憨厚迟钝的样子,大咧咧地问道:陶将军,咱俩该怎么比力气好?要知道比力气可有好多种比法呢。
陶升闻言脸上露出得意神色,伸手直指校场门口的两尊龙纹石雕:典将军,门口那对石雕分量不轻,不如就以它们为证,看谁能搬得动?
典韦望向宫门处的石雕,略一颔首,接着提出顾虑:若我俩都能搬动,岂非难分高下?况且这石雕事关君王颜面,若随意搬动,未免有失体统,不如另想法子?
陶升听罢连连点头,这石雕确实象征燕王室威严,确实不便挪动。
二人当即蹙眉沉思,琢磨着更稳妥的比试之法。四周将领们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供他们参考。
诸位且静一静!刘凤突然拍案而起,含笑提议:孤倒有个主意,二位爱卿不妨一试?
典韦与陶升立即拱手:请大王明示。
刘凤指向兵器架上的天龙破城戟和霸王弓:这两件兵器都有些分量。天龙戟重一百五十二斤,想必二位都能舞动,难分胜负。不如改用霸王弓比试,看谁能更轻松地拉满弓弦?若仍难决高下,孤再想他法。
典韦当即斩钉截铁地应诺,对君王的提议从无半点迟疑。
陶升与众将听罢君王之言,面上皆浮现轻蔑之色。
诸将暗自思忖:那天龙破城戟虽为精铁所铸,至多不过四五十斤分量,何足为奇?至于霸王弓,纵以精铁为身,亦不过四石力道,场中将领多能开弓如满月,这般比试岂非多此一举?
然众人虽心生不屑,顾及君王颜面,俱都缄默不语。
刘凤目光如炬,早已看透众将心思。
他展颜笑道:实不相瞒,寡人这两件兵器确有些分量。天龙破城戟乃天外陨铁所铸,长一丈三尺八寸四分,重一百五十二斤。此铁不仅坚固异常,更兼分量十足。而那霸王弓亦为陨铁打造,重一百二十七斤,弓弦取黑蛟龙背筋而成。若要开此弓,非六石之力不可为。当世应无更重之弓,以此较量二位将军气力,最是妥当。
校场众将闻听此言,无不倒吸凉气,纷纷惊叹:
不想这两件兵器竟如此沉重!
一百五十二斤的长戟,需何等臂力方能挥舞?
六石强弓,常人怕是拉都拉不动吧!
以此弓考校二位将军,确是良策。
王宫校场之中,众将面上惊诧、震撼、慨叹之色交替浮现。
在场的将领们全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陶升,期待着他的回应。
陶升此刻内心翻涌不已,他从未料到【天龙破城戟】和【霸王弓】的分量竟如此惊人。尤其是那把【霸王弓】,居然重达六石以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但转念一想,若非这非凡的重量,他们的王上怎能在虎牢关下,当着数十万将士的面,在四百步开外一箭射中城楼上的目标?
陶升毫无异议,恭敬地回应道:启禀王上,臣也赞同这个提议,愿与典韦将军一较高下,比试拉弓。
说着,他看向典韦,伸手示意:典将军,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