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2)
宁儿,【百鸟】暂且由寡人代管一时尚可,但终究无法长久兼顾。
寡人今日寻你商议,心中可有合适人选能够接掌【百鸟机构】?
张宁闻言略感疑惑:“王上既执掌【百鸟】,为何还需妾身举荐?朝中能臣众多,择一贤才接管此事岂不顺理成章?”
刘凤摇头轻叹:“朝堂虽不乏栋梁,然精于情报者寥寥。郭嘉、贾诩虽能,却已分掌【隐秘卫】与【黑衣卫】。更紧要的是,【百鸟】前身乃黄巾旧部,此事绝不可外泄。若非至亲心腹,寡人断不敢托付。正因如此,才需与你共议。”
张宁眉头微蹙:“妾身实无良选。【百鸟】高层虽可治州郡,却无统御全局之才。昔日黄巾情报由妾身与父**理,总不能请他重出执掌吧?如今天下无人知晓【大贤良师】尚在,何况父亲正与华神医、张神医钻研医术,醉心丹道。纵使王上相邀,他亦未必愿理俗务。”
刘凤捧着茶杯轻叹一声,心里暗自思量:“让岳父重新接手【百鸟机构】是绝对行不通的。
首先岳父如今沉迷炼丹,早已不问世事。其次他身为【大贤良师】,若被揭穿是大汉头号反贼的身份,对燕国的声望将造成毁灭性打击。
可眼下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
他不禁想起前世的名言: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什么?人才!这话放在汉末乱世同样适用。
如今我坐拥滔天财富,显赫地位,麾下数十万雄师,占据帝国五分之一的疆土。唯独缺乏可用之才——这可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本以为张宁能举荐人选接管【百鸟】,没想到她也束手无策。难道要一直亲自管理?短期尚可,长此以往实在分身乏术。
见刘凤愁眉不展,张宁也焦急万分。忽然她眼睛一亮,迟疑道:王上,妾身倒是想到个人选......或许能胜任此职?
刘凤立即抬头追问:
无论是否合适,你先说说看。只要不是能力太差,就让他接任【百鸟】首领之职。
张宁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轻啜一口茶,平静地说:张牛角,前黑山军首领。
刘凤闻言紧锁眉头:张牛角真的适合担任【百鸟】首领吗?他虽是良将,但能管理好情报机构吗?论带兵打仗他是一把好手,可要说到掌管【百鸟】,我实在有些担忧。
张牛角在忠诚度上毋庸置疑,作为燕国宿将,与黄巾军渊源颇深,曾统领数十万黑山军。若让他接掌【百鸟】,刘凤完全信任其忠心,但对其能力仍存疑虑。
在刘凤看来,张牛角是带兵打仗的将才,让他管理专业性强的情报机构,总觉得不太稳妥。这种职位需要智谋与权术,张牛角真能胜任吗?
张宁捧着茶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王上若真这么想就错了。前黑山军首领张牛角,可不只会带兵打仗!
王上说他不擅情报工作、不懂权谋,这才可笑呢!当年张牛角能从黄巾小卒升至渠帅,最终成为黑山军首领,其能力有目共睹。
无论从能力、资历还是昔日的黄巾身份,他都完全有资格接掌【百鸟】。
张宁又抿了口茶,继续道:不过按燕国制度,张牛角若接任【百鸟】首领,就必须卸去军中职务,不得与将领们直接往来。
大王,此事还需您定夺。是让张牛角继续统领三军,还是调任他执掌【百鸟】密探组织?
此时张宁轻抿茶盏,柔声道:臣妾只是举荐合适人选,最终圣裁自然要由大王决断。
刘凤闻言陷入沉思,暗忖道:爱妃所言确有道理。眼下张牛角确是接掌【百鸟】的最佳人选。虽说他身为军中大将,未必通晓谍报之事......
然而张牛角毕竟位列高级将领,岂能不顾其心志?若贸然令其卸甲转入暗处......大丈夫谁不愿光明磊落?更遑论张牛角这般渴望沙场建功的猛将。
思及此,刘凤展颜道:爱妃举荐甚妥。不过还需征询张牛角意愿。若他愿接掌【百鸟】,自是皆大欢喜;若不愿,寡人亦不强求。
张宁放下茶盏,眼波流转:这便是大王的差事了。臣妾不过举荐而已。说罢翩然离去,寻姐妹们逗弄小王子与小公主去了。
谁说君王之位轻省?盛名之君,实乃劳心费神。
(保留故事线及核心表述,仅精简冗余表达)
**之名,盛则劳心,昏则逸乐!
然昏君亦有命数——
逢盛世,青史一笔骂名;遇乱世,满门血染刑场。
刘凤绝非庸主。燕国十七郡,疆占汉室五分之一,案牍已如山积。若真登九五……
他忽懂了族兄(汉灵帝)纵酒之念——这龙椅,原是把蚀骨刀!
昏君者,半是奢欲之徒,半是乱世弃子罢……
思及此,刘凤掸衣转赴偏殿。儿女嬉闹声,或解千钧重担?
————————
永汉元年五月廿一·燕王宫
“臣张牛角,叩见王上!”
校场练兵的张牛角疾驰入宫,袍甲未整便伏于永宁殿。
刘凤虚抬手腕:“且起。今日召卿——”
“王上有何谕令?”张牛角按剑昂首,眉间悬着未落的汗珠。
(
近期燕国朝堂上下官员皆处于高度运转状态,除紧急要务需面呈燕王外,平日众臣皆专注于各自职守。
张牛角将军近日既要督导新军整训,又需赴军事学院进修,公务缠身不得片刻闲暇。
刘凤含笑言道:孤深知将军既掌新军操演,又兼修军事课程。
张卿久未归蓟城,想必未曾得见我燕国疆域内日新月异之景。
本当让将军安心履职,然现有几桩要务需与卿当面商议。
张牛角肃然拱手:微臣惶恐!王上若有差遣,但请明示!
这位燕国宿将暗自踌躇。作为与太史慈、黄忠同辈的老将,却因近年执行潜伏任务而疏于朝堂往来。不仅与诸大臣鲜有交集,对当下政局亦觉生疏。虽新立大功,然初入庙堂,行事仍需慎之又慎。
刘凤见其忐忑,温言抚慰:张卿不必多虑。今宣卿至永宁殿,实为商议要事。
燕国三大情报系统中,原由宁夫人执掌【百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