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41章

第141章(2/2)

目录

三大情报机构虽皆可预闻军机,然各有侧重——

隐秘卫主察诸侯兵马动向及文武官员虚实。

黑衣卫专司燕国民生经济及敌国细作。

百鸟则掌帝国全境民情并监察百官**。

张牛角肃然抱拳:臣领旨!

刘凤挥袖道:交接事务繁杂,卿且去准备吧。

微臣告退。张牛角深施一礼,转身迈向永宁殿外,衣袂翻飞间已疾行至百鸟总衙。

当北疆燕国埋头整饬战后民生时,天下诸侯亦未懈怠。

陈留郡内,曹操正迎来鲲鹏化翼之机。

自联军溃败后,曹孟德率残部归乡,广募壮丁,大积粮秣。更频频交结兖州世家豪强,欲借其力东山再起。

彼时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尚在洛阳谄媚盟主,殊不知巢穴已暗涌风云。

曹操趁兖州群龙无首之际,迅速扩张势力。刘岱虽贵为兖州之主,却因背负杀害朝臣与盟友的罪名,被洛阳朝堂革除官职爵位。尽管洛阳朝廷形同虚设,但毕竟代表着正统大义。

乱世之中,这种虚名对刘岱本无实质影响,却让他如鲠在喉,整日惶恐难安。身为汉室宗亲,他对朝廷心存敬畏,更无暇顾及曹操的崛起。与此同时,张邈率军返回陈留,接到盟主讨伐刘岱的军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然也无心理会正在陈留壮大的曹操。

转机很快降临,长安朝廷突然下旨嘉奖刘岱讨逆有功,擢升其为兖州牧,加封昌邑侯。这道圣旨让刘岱转忧为喜,不再畏惧洛阳方面的指控。但这份来自董卓伪朝廷的封赏,又令他陷入新的煎熬——他本是讨董义士,如今却要接受奸贼的恩赏。

年迈的刘岱在忠义与生存之间痛苦挣扎之际,蛰伏各郡的黄巾余孽趁机作乱。恰逢数十万黑山军准备归顺燕国,首领张牛角号令各地残部兴风作浪,搅得诸侯们焦头烂额。

黄巾军众渠帅若能立下赫赫战功,为燕国建功立业,燕王将正式收编其残部,赐予将士们安稳富足的生活。

这丝曙光让全体黄巾军士气大振,纷纷在各地诸侯境内掀起**。

烧杀劫掠本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搅乱局势自然得心应手!

黄巾军素来叛乱频发,因此他们的行动丝毫不会令人联想到与燕国有关。

刘岱也算倒霉,正当他为忠义与叛逆纠结之际,偏偏遇上境内黄巾作乱。

兖州黄巾叛乱声势浩大,犹如火上浇油,瞬间让刘岱失去理智。他一言不发,率军**叛乱,却因不听劝谏而兵败身亡。

刘岱之死本不足惜,反倒让曹操捡了个大便宜!

曹操声望仅次于燕王刘凤与盟主袁绍,作为诸侯联盟发起者,天下人皆传颂其名。

他的首席谋士陈宫凭兖州世族影响力,提议推举曹操为新任兖州牧,统辖八郡八十邑。

此议一出,八方响应,曹操虽未得洛阳伪朝廷或长安朝廷正式任命,却已实际掌控兖州。

他迅速上书两国,请求正式册封。两地朝廷皆无力控制兖州,又恐将他推向对手,索性顺水推舟,正式任命曹操为兖州牧。

洛阳朝廷众臣一致认定:曹操在讨伐董卓之战中英勇果敢,确乃忠义之臣,由他继任兖州牧实属众望所归。

长安城的董卓集团却截然相反。在西凉军掌控朝堂时期,曹操本是首位归顺董卓的洛阳将领。

董卓曾对其信任非常,谁料曹孟德竟第一个叛离西凉集团,更效仿荆轲刺秦之举。

他更是首倡讨董檄文,召集天下豪杰组建联军讨伐西凉军。

董卓恨不能啖其肉饮其血,以泄心头之愤!

然长安朝廷对关东地区鞭长莫及,终究奈何不得曹操。

经李儒再三劝谏,董卓只得强忍怒火,以天子名义正式册封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正位兖州牧后,立即着手整顿军政。

因仰慕燕王治国之策,兖州政务多参照燕国制度。

然曹操未能深谙燕国国情,且两地现状迥异——

燕王刘凤统御举国疆土,无须顾忌世家豪强脸色;

曹操却需倚仗兖州世家、豪族及名士支持方能坐稳权位。

故不敢全盘照搬燕国政令,只得折中施行,使得新政不伦不类。

即便如此,兖州仍焕发新气象:

募兵练军、收容流民、肃清法纪、广纳贤才......

短短时日,兖州风貌大变,四方英杰竞相来投。

1283年

首位主动效忠曹操的顶尖谋士戏志才登场,这位来自兖州颍川郡的军事奇才,以卓越的战略眼光闻名于世。

颍川书院当年培育出三位旷世奇才:戏志才、郭嘉与荀彧。原本荀彧和郭嘉计划将这位同窗举荐给自家主公,却因政务缠身耽搁了此事。

机缘巧合之下,颍川郡作为兖州辖地,反倒让曹操捷足先登招揽了这位大才。历史上本应通过荀彧引荐加入曹营的戏志才,这次却主动投效,让曹操平白得了大便宜。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谋士(未满三十即离世),其早夭后来促使荀彧举荐郭嘉补缺。

随着戏志才的加盟,曹魏集团势力更盛。不久后,戏志才向曹操推举了东郡名士程昱(字仲德)。这位以刚直果断着称的贤才,在与曹操促膝长谈后立即被授予行军司马要职(俸禄六百石)。

与此同时,济北相鲍信被曹操魅力折服,不仅献上辖地五城四万户百姓,更率部归顺。此举惹得名义上的济北王刘鸾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曹操感念旧谊,仍命鲍信继续治理济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