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实验数据出炉(2/2)
李靖等人发来的,关于杜伏威最终放弃抵抗、决定献城归顺的捷报,刚刚由通政司送来,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他的龙案之上。
“兵不血刃,拿下历阳,李靖果然未负朕望。”杨勇转过身,对侍立在一旁的房玄龄、王珪,以及刚刚奉命前来的工部尚书宇文恺说道,“杜伏威一降,江淮大局已定,只剩下李子通这一个孤岛,困守江都了。”
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
连番的大胜,尤其是这种以极小代价换取巨大战果的胜利,让他这位帝王的威望与自信,都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房玄龄手持玉笏,脸上也满是欣慰之色,躬身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尚书用兵如神,更兼玄邃、思礼等文武配合无间,方能如此迅捷底定江淮。此乃陛下知人善任,将士用命之结果!江淮既下,我大隋财赋重地收入囊中,国力必将再上一层楼!”
王珪亦是捻须微笑,补充道:“更可喜者,乃是杜伏威、汪华、沈法兴等皆愿效仿窦建德旧例,交出兵权,入京荣养。此等举措,不仅免除了地方动荡,更为天下尚未归附者树立了榜样。陛下之仁德,必当四海传扬。”
杨勇点了点头,走到书案后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杜伏威能最后关头做出明智选择,保全了历阳军民,也算一功。他既愿入洛阳,朕自然不会亏待他。玄龄,此事由你内阁会同礼部、兵部妥善安排,其待遇规格,可比照汪华、沈法兴,务必使其安心。”
“臣遵旨。”房玄龄躬身领命。
就在这时,工部尚书宇文恺上前一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风尘仆仆之色,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厚厚的图纸和一份文书,双手呈上:“陛下,臣与将作监诸位大匠,不敢有负圣望!洛阳西郊五里实验轨道,已于三日前全线铺设完毕,并进行了初步行车试验!此乃试验详细数据与图纸,请陛下御览!”
“哦?”杨勇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来了兴趣,身体都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快!呈上来!”
近侍连忙从宇文恺手中接过图纸和文书,恭敬地放在龙案之上。
杨勇迫不及待地展开。图纸绘制得极为精细,标明了轨道的走向、坡度、连接方式。
而那份试验文书,则详细记录了所使用的不同材质(硬木包铁边、纯铸铁、锻铁)、铺设人工物料消耗、以及最关键的行车数据。
宇文恺难掩激动,声音都提高了些许,在一旁解释道:“陛下,根据初步试验,即便使用硬木包铁边的轨道,同等骡马牵引,载重可达寻常官道泥泞时的三到五倍!行驶速度亦提升近一倍!而若是使用锻造精铁轨道,虽成本高昂,但更为耐用,且阻力更小,潜力巨大!试验中,一辆特制的四轮轨道车,由四匹骡马牵引,载重五十石,约合后世三吨,在平坦轨道上行驶,竟颇为轻松!若路况良好,无需驭手过分驱策!”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那神奇的轨道和车辆就在眼前:“只是……目前问题也不少。木质轨道磨损较快,尤其是转弯处;铁质轨道铸造难度大,易含杂质产生裂纹,锻造则费时费力;车辆与轨道的契合还需改进,时有脱轨之虞;还有转弯半径、坡度限制等等……皆需后续不断试验改进。但,但臣以为,此路方向,绝对正确!其利,足以泽被千秋万代!”
听着宇文恺的汇报,看着手中详实的数据,饶是杨勇早有心理准备,心中也不由得掀起了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