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 > 第384章 五十石?快一倍?

第384章 五十石?快一倍?(2/2)

目录

杨勇虚扶一下,目光已然投向甬道尽头那片隐约传来叮当声响和机器轰鸣的区域,开口说道:“宇文爱卿,朕今日来,就是想亲眼看一看,这一年来,匠作监的成绩,尤其是轨道之事,进展到了何等地步。边走边说吧。”

“是,陛下!太子殿下,李将军,请随臣来。”宇文恺连忙在前引路。

他明白皇帝时间宝贵,更不喜虚言,便直接切入正题,说道:“陛下,臣先向您汇报一下军械的情形,目前,除去再用的火枪火炮外,匠作监总共生产制造了一万三千余支击发步枪,三十二门火炮。生产线的话,又扩充了五条,目前有十三条生产线,若是能解决物资原料的问题,还可以再扩充几条。”

杨勇边走边点头说道:“很好,匠作监能有如此成绩,宇文卿家和诸位匠师们功不可没!”

宇文恺听到杨勇夸赞,面露一丝笑容,他继续说道:“陛下,自上次得您草图点拨,臣与将作监上下,不敢有丝毫懈怠。您关注的轨道实验,如今已有阶段性成果。”

众人穿过甬道,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一片极为宽阔的场地被规划出来,地面经过了硬化处理。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两条平行延伸、闪烁着金属冷光的轨道,如同巨人的臂膀,指向远方!

那轨道并非完全由钢铁铸造,仔细看去,是以坚实的硬木为基,关键承重和摩擦部位包裹着厚实的锻铁边,在冬日的阳光下,木与铁的结合显得异常坚实。

“陛下请看,这便是依照您的构想,铺设的五里实验线。”宇文恺指着轨道说道。

他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感,朗声道:“材质上,我们试验了多种方案。纯铸铁轨道虽强度尚可,但过于脆硬,易生裂纹,且铸造难度大;纯硬木轨道则磨损太快。最终,我们采用了这‘硬木包铁’之法,既保证了承载力,又兼顾了韧性与成本。尤其是连接处的‘鱼尾板’结构,也是按陛下提示反复改进,目前已能基本保证连接稳固,不易松动。”

杨勇走近,蹲下身,仔细查看轨道的细节,甚至用手摸了摸那光滑的铁边和坚实的木质轨枕,点了点头:“嗯,因地制宜,不错。载重与速度测试数据如何?”

宇文恺立刻从身旁一位大匠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记录册,翻开念道:“回陛下,根据数月来数百次行车试验记录,使用特制四轮轨道车,由四匹骡马牵引,在平坦轨道上,载重最高可达五十石(约合后世三吨),行驶速度比同等载重在最佳状态的官道上,快近一倍!且骡马省力明显,可持续行驶更长时间!若仅考虑速度,空车或轻载时,速度甚至可达寻常驿马疾驰之速!”

此言一出,不仅李安倒吸一口凉气,连早有心理准备的杨勇,眼中也闪过惊喜的光芒!

太子杨俨更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两条看似简单的轨道,难以想象它们竟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效能!

“五十石?快一倍?!”李安失声惊呼。

这意味着,从前需要数十辆大车、上百民夫、耗时数月才能从前线运回的粮草,现在可能只需要几组轨道车队,十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完成!

这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形态和后勤保障的模式!

他看向那轨道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炽热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